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五百多位皇帝。他们有的英明神武,有的昏庸无道,有的长相奇丑,当然也就有的颜值颇高的美男子。让我们继续上一篇的内容,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美男帝王。

前文指路☞
容貌和智慧并重,却盛年而亡——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炽,(284-313年),字丰度,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生母为中才人王媛姬,他是西晋的第三位皇帝。

房玄龄所著《晋书》中称司马炽:“天姿清劭,少著英猷”。这句换的意思是,“生来便是美好的姿容,自幼足智多谋”。可见,司马炽是一个既有俊美的姿容又有过人智慧的帅哥。
司马炽六岁时被封为豫章王,其异母兄司马衷继位为惠帝后,司马炽担任散骑常侍。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司马炽拜镇北大将军。而在晋惠帝的太子被废而死后,司马炽被册立为皇太弟。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炽继位。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在位期间,五胡乱华开始萌动,皇室权力斗争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司马炽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司马越不久后死去。元帅王衍的大军护送司马越灵柩时,与石勒的军队交战,结果大败,西晋最后一支主力军被消灭。

同年六月,汉赵刘聪率军攻打西晋,司马炽被俘,随后被刘聪封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司马炽在汉赵时被刘聪嫌隙,建兴元年(313年),司马炽被刘聪所毒杀,时年三十岁。
司马炽的皇后名叫梁兰璧,另有一妃刘夫人。他没有生育子女,曾经册立兄长清河康王司马遐之子司马铨为太子。
清虚寡欲的高冷美男——晋简文帝司马昱司马昱,(320-372年),字道万,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生母是简文宣太后郑阿春,他是东晋的第八位皇帝。

司马昱是东晋著名的大帅哥,多部史书中都提及过他的风姿。比如《晋书》中引用太后褚蒜子的话说其“英秀玄虚”,南朝史学家檀道鸾在《续晋阳秋》中说其“美风姿”,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说他“帝美风仪,善容止”等等。
司马昱历封封琅邪王、会稽王。晋穆帝时任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与尚书令何充共同辅政。何充逝世后,司马昱总理朝政,引名士殷浩等参政,对抗威权日重的大司马桓温。他经历了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
不过,在和桓温的斗争中,司马昱事败,随即被废去封爵。废帝司马奕即位后,册封琅琊王,又进位丞相、录尚书事。在常年的交往中,司马昱和桓温达成了共识。史学界基本上认为,桓温提出拥立司马昱为帝,而司马昱日后要禅位给桓温。

太和六年(372年),桓温拥立司马昱为帝,即简文帝。司马昱即位后,多受桓温牵制,仅能“拱默守道而已”。司马昱在位仅有八个月就忧郁而死,但在临终前,司马昱却册立自己的儿子司马曜为皇太子,断绝了桓温的上位之心,保住了司马氏的皇位。
司马昱终年五十三岁,谥号简文皇帝,庙号太宗。
司马昱在位时只追封结发妻子王简姬为皇后,并没有另立皇后。他见于记载共有四个嫔妃:淑仪胡氏、王氏;贵人徐氏以及淑妃李陵容。尤其是李陵容,她生下的儿子司马曜后来继位,她的地位也随之变为太后。司马昱共生七子三女,其中唯二活到成年的皇子仅有李陵容生下的两个儿子。
高大美貌又刚烈,十六国时期难得的明君——十六国成汉武帝李雄李雄,(274-334年),字仲俊,氐族,巴西郡宕渠县(今四川省渠县)人,追封成汉景帝李特的第三子,生母是罗氏。李雄是成汉的开国皇帝。

《晋书》记载:“雄身长八尺三寸,美容貌”、“仲俊天挺英姿,见称奇伟”。当时的八尺三寸相当于现在的1.95-2.11米,可见李特长得多么高大。
李雄少年时以刚烈气概闻名,常常在乡里间周旋,有见识的人士都很器重他。西晋末年,其父李特率领六郡流民起义,李雄被封为前将军。太安二年(303年),李特等人相继去世,李雄被诸将拥立为主,继续领导流民作战,击败罗尚,攻克成都。
永兴元年(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建兴三年(306年 ),李雄即皇帝位,定都成都,设置百官,国号大成。李雄在位期间攻占南郑、巴郡、南中等地,威震西土,氐王杨难敌、豪强陈安等军阀势力相继归附。

李雄虚己爱人,选贤任能,简刑约法,重教兴学,轻徭薄赋,生产发展,夷夏安处,百姓富实。但乐于征伐,志在拓疆,国用因之不足。然而,李雄晚年时立侄子为继承人,埋下了子侄的皇权之争。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病逝,享年六十一岁,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
李雄见于记载的皇后是任氏,另有一妃冉氏。李雄共有十个儿子,其中李期后来继位,但旋即被废。
崇尚汉文化的匈奴帅哥——十六国前汉光文皇帝刘渊刘渊,(252?-310年),字元海,新兴郡(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匈奴冒顿单于的后裔,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生母是呼延氏。

刘渊是匈奴人,长得人高马大,十分英俊。《晋书》中记载刘渊:“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晋武帝司马炎评价刘渊:“刘元海容仪机鉴”,《十六国春秋》中则记载刘渊:“左贤王渊,姿器绝人”。前面提到的李雄八尺三寸已经相当于如今的两米多,刘渊比李雄还要高一寸,可以推断出他有多么高大。
刘渊自幼聪慧孝顺,虽然是匈奴人,但家族自东汉时期就居住在太原,所以受到汉文化影响比较大。刘渊终其一生都十分喜欢崇拜中原文化,尤其喜欢阅读《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其父刘豹去世后,刘渊继任左部帅。

刘渊团结匈奴各部,趁东晋内乱之际,于建武元年(304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随后改称汉王。元熙五年(308年),刘渊称帝,建立了十六国的第一个少数族政权——汉国(汉赵),开启了十六国时期的政治统绪。
刘渊在位期间,经常和东晋兵戎相接,并四处征战,扩张兵力。河瑞二年(310年),刘渊病逝,谥号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刘渊先后册立了两位皇后呼延氏和单氏,另有一妃张夫人。他共有七子,其中刘和和刘聪先后继位。
好容貌却没有好命运——十六国前赵第二位皇帝刘和刘和,(?-310年),字玄泰,前汉光文皇帝刘渊和呼延皇后的嫡长子,前赵的第二位皇帝。

《晋书》中记载刘和:“身长八尺,雄毅美姿仪”,换算成现在的尺寸,刘和身高至少在190cm以上,是个高大威猛的美男子。
刘和是刘渊的嫡长子,自幼聪明好学,受到刘渊的喜爱。刘渊称帝后,任命刘和担任大将军、大司马,加封梁王。永嘉四年(310年),刘和被立为皇太子。不过,在其成为太子后,却对弟弟及大臣们十分猜忌。
同年,刘渊驾崩,刘和继位。刘和忌惮弟弟们的势力,图谋铲除四王。结果大司马刘聪反攻进宫,将刘和斩杀。
气质型男、李唐王朝的先祖——十六国西凉武昭王李暠李暠,(351-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狄道人,出身于大世族陇西李氏,前凉安世亭侯李弇的孙子,十六国西凉的开国君主。

《晋书》中记载,李暠“英姿挺杰”、“美器度”,说他英姿挺拔帅气。此外,李暠性情沉静聪慧,宽厚谦和,擅长文辞,精通武艺,是个文武双全的气质型男。
李暠早年间为效谷县令,后来段业建立北凉政权,因李暠施行仁政,政绩颇好,被举荐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兼任护西胡校尉。晋昌太守唐瑶推荐李暠为大将军、凉公,李暠随后占据敦煌,建立西凉政权。
李暠在位期间,敦促奖励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连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北凉数次侵犯西凉,但李暠指挥得当,均取得胜利。李暠是十六国时期比较少见的仁君,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此外,李暠还是一个文学家,代表作为《述志赋》,另有《槐树赋》《大酒容赋》及《妇辛氏诔》等赋数十篇,除《述志赋》外,可惜都已失传。
建初十三年(417年),李暠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
李暠先后有辛氏和尹氏两位夫人,共生十子一女,其中次子李歆后来继位,女儿李敬爱(一称李敬受)嫁北凉第三位国君沮渠牧犍为王后,但被废。
美姿貌善骑射的亡国之君——十六国后凉末代君主吕隆吕隆,(?-416年),字永基,略阳郡(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凉武懿帝吕光的侄子,追封后凉文帝吕宝之子,生母是卫太后。

《晋书》中记载吕隆:“美姿貌,善骑射”,是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勇猛武将。
吕隆的伯父武懿帝吕光在位末年,封其为北部护军,后逐渐担任显要的职务,很有名声。咸宁三年(401年),吕隆的弟弟吕超杀死灵皇帝吕纂,随即拥立吕隆继位。
吕隆继位后,诛杀豪族,树名立威,可惜内外扰攘不宁。神鼎三年(403年),南凉和北凉左右夹攻,吕隆苦守却不敌,被迫投降后秦,后凉政权灭亡。后秦皇帝姚兴任命吕隆为散骑常侍,公爵照旧。

但吕隆一直有复国之心,可惜始终没有成功。弘始十八年(416年),吕隆因与其子吕弼谋反而被诛杀。
吕隆见于记载的后妃仅有皇后杨氏一人,仅一子吕弼。
慕容氏诸燕的创始者,俊美的大单于——十六国前燕追封武宣皇帝慕容廆慕容廆,(269-333年),字弈洛瑰,鲜卑名若洛廆,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父。慕容廆的皇帝号是其孙慕容儁称帝后追封的。

《晋书》中记载:“廆幼而魁岸,美姿貌,身长八尺,雄杰有大度。”可见,慕容廆是一个身材魁梧高大(至少190cm以上),长相俊美的男子。
太康四年(283年),慕容廆继承慕容部首领之位。早年间,慕容廆十分好战,年年劫掠昌黎百姓,还曾屠杀辽西百姓。不过,晋武帝司马炎和西晋大将何龛接连大败慕容廆,于是他率领部落归顺了西晋。
永嘉元年(307年),慕容廆迁都大棘城,自称大单于,修明政事,发展农耕,发展教育,提拔人才。镇抚扶余、宇文鲜卑、段部鲜卑、高句丽,是后来前燕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太兴四年(321年),慕容廆被晋元帝司马睿遥拜为散骑常侍、车骑将军、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平州牧,封爵辽东郡公。太宁三年(325年),晋成帝司马衍即位,加封慕容廆为侍中、特进。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薨逝,享年六十五岁,东晋朝廷追赠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襄公。永和八年(352年),其孙慕容儁称帝,追封慕容廆为皇帝,谥号武宣皇帝,庙号高祖。
慕容廆的嫡妻是段夫人,此外他还育有十子一女,其中第三子慕容皝继承了他的地位,其子慕容儁后来成为前燕的开国皇帝。
未完,待续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