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抛弃钢琴时,连音阶都不留。
2024年9月,钢琴界“劳斯莱斯”施坦威申请破产,震动全球。
而在中国,海伦钢琴年度预亏超8000万元,珠江钢琴亏损同比暴增3000%,艺术培训机构倒闭潮席卷北上广深。
这场崩盘并非偶然——中国钢琴年销量从巅峰期的40万台骤降至15万台,行业规模缩水62%。

曾经象征中产身份的钢琴,正被年轻人贴上“过时奢侈品”的标签。
更残酷的数据藏在财报里:珠江钢琴存货高达12.98亿元,相当于其两年营收总和;
海伦钢琴毛利率跌破20%,期间费用率却飙升至营收的123.6%。
当琴键蒙尘、琴行转租时,一个时代的消费图腾正在瓦解。

其实施坦威申请破产之前,去年1月份就有钢琴厂老板在微博上痛哭发声,称有一半同行倒闭,而自己再也撑不下去,冲上热搜。
抖音数据显示,“#钢琴闲置”话题播放量超5亿次,二手平台钢琴成交价跌至原价3折。
原来一架4万-5万的钢琴,在二手市场打“骨折”,仅售5000元,甚至还送钢琴凳等配套,照样无人问津。

不仅钢琴售卖迎来寒冬,钢琴老师也是“门庭凋零”。
有资深钢琴培训老师称:
“10年了,物价一直在涨,但钢琴老师的课时费从没涨过,而且现在为了留住生源,都要哄着孩子和家长上课。”
还有的钢琴老师说,自己有一本笔记本,上面记录了每学年的授课情况,从2022年的一年授课597次,到2023年的275次,授课频率直接腰斩。
据统计,2023年艺术类课外培训监管收紧后,北京钢琴考级人数骤降43%。
钢琴考级热退潮,钢琴厂、琴行、培训机构就像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

钢琴的热潮,在20世纪正式吹向东亚。
80年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琴产销市场,每年大约生产40万架钢琴,超过70%的产量由本土购买。
最终这股风也吹向了中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钢琴家郎朗与小女孩演奏的曲目《星光》,优雅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发光的样子,成了无数家长心中对孩子的念想。

而这股对钢琴的狂热,随着艺术生中考加分政策的颁布,完全具象化。
那时候无数家庭为了买一架钢琴,甚至不惜花费一年的薪资,然后将钢琴像菩萨一样,供在家中。
钢琴入门简单,考级快,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灵活度,促进大脑发育,还可以培养优雅的气质。
如果能培养出一个“郎朗”,那更是直接跨越阶层。因而,钢琴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
当时钢琴培训机构有多火?
2016年,一位刚从师范音乐系毕业的大学生,入职于南京一家钢琴培训机构,一周25节课,一个月收入便可达到6000,比当时一般的文员工资都高。
而钢琴老师的供不应求,旺盛的利益驱使着半道出家的钢琴老师不计其数。

许多自称是“毕业于某某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之前却可能是一名销售、前台、幼师,他们花几千块钱参加音乐学院的外包培训课,为自己套上学历的“外衣”,便出来授课。
但本质上,他们只是“略懂皮毛”。
不仅钢琴教师滥竽充数,当时的琴行与钢琴厂家也迎来了暴利期。

钢琴的传统销售模式,是层层分销,厂家→总代→省代→琴行→消费者,每层加价30%。
一台3万的钢琴,最终抽成竟然可以达到1万。
很多琴行给小品牌的国产货套上高大上的外衣,“贝多芬钢琴”“哈农钢琴”“车尔尼钢琴”,洋气的名字,内里却可能是低劣的品质。
饶是如此,依然抵挡不住国内钢琴销售热潮。
据统计,2017年至2020年三年间,中国每年的钢琴销量高达40万台。
中国最大的钢琴制造产业集群——湖州市,最红火的时候,有100多家钢琴生产企业日夜赶工。

但自从中考政策取消了艺术类考试加分后,钢琴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如今,湖州100多家钢琴厂商,只剩下一成不到,90%的厂家要么倒闭,要么转行。
加分政策取消,几乎所有的家长孩子们也都松了口气。终于不再去“卷”钢琴考级了,大家都解脱了。
彼时,为了考级,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摇摇欲坠,家长连打带骂,孩子哭着练琴,家里鸡飞狗跳。
因为国内的授课方式是老师“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回去练习,之后回课。
在考级的压力下,多数钢琴教师十分严厉,而家长为了不浪费高昂的课时费,只能逼孩子学下去。
有家长苦笑着说:“投入10万,换不来孩子一个笑容”。
考级退潮,这件事影响的不仅是教培行业,更是给钢琴市场按下了暂停键。
毕竟如果不以考级为目的“学钢琴”,没有几个普通家庭愿意投资钢琴这个“中产三”之一。
有家长算账:一架3万元的钢琴,需孩子每天练习2小时、持续10年才能“回本”。
这种投入产出比的失衡,让钢琴沦为“最亏本投资”。

如今,远离了市场价格乱战和功利教育之后,“乐器之王”钢琴已经逐渐回归最初的属性。
当施坦威破产文件签署时,其博物馆里那台1876年世博金奖钢琴仍在鸣响。
这像极了行业的隐喻——钢琴不会消失,但必须重新定义价值。

海伦钢琴们需要的不是悲情,而是断腕勇气:
关闭80%传统产线,将资源投向智能硬件;砍掉层级分销,用D2C模式直面消费者;从“造琴者”转型为“音乐服务商”。
崩盘不是终章,而是产业进化的阵痛。
当钢琴放下百年身段,真正融入数字文明时,那些失落的音符,终将在新时代的乐谱上重新跳动。
-END-
参考资料:
1.虎嗅|中产梦醒,钢琴崩盘
2.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钢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3.文化纵横|不卷钢琴的中国家长, 暴露了一个教育投资的真相
作者:林柠七
编辑:柳叶叨叨
[吃瓜]房价贵,房子窄,每一寸都要精打细算来布置,钢琴对普通人来说太占地方,弹琴时又容易扰民。
音乐需要天赋和家底,学个皮毛不如学点别的,请艺术方面名师可不是几万块能打住的
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学钢琴后唯一的用处就是在学校或公司年会上露了一手
有毛用,有几个靠钢琴吃饭的?
几个会学都学吉他了
早该倒闭了,钢琴只属于少部分人的玩具,而且强迫那么小的娃学习这种玩具是不人道的
不喜欢钢琴的叮叮当当,激情和旋律也不能当做助眠音乐啊,尤其看到那个狼狼半身不遂面目峥嵘的疯狂更倒胃口了!
这玩意只有吃饱了没啥事干玩弄玩弄一下,没啥意思
我练了二十多年钢琴只专注两只老虎这首曲,儿子说老豆你真棒[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是孩子少了一半吧!
钢琴,小提琴等等西洋乐器,芭蕾,瑜伽,探戈等等西洋舞蹈。难道咱们中国的乐器有,鼓,唢呐,等等,舞蹈有,民族舞,太极,武术。即有唱又能舞的,如各类戏曲。关键还是一帮伪文人骚客再唱“外国的月亮圆”的根子在作怪。这就好比把英语加入高考必考。把美元当成外汇储备等等。
本身就不值钱
我对乐器也有很高的造诣,例如“退堂鼓”我打的比谁都好[呲牙笑]
没卵用
哈哈别人恐惧我疯狂,是时候抄底买入钢琴了
屁用的钢琴
按我的说法就是钢琴主要是太大,给别人表演自己弹奏都需要一个场合一个大钢琴!就是自己在某个时刻想谈也没办法!如果口琴,笛子这种方便携带的乐器就好多了!
好,原先的价格是高的出奇,远离其实际价值,现在是回归正常
钢琴声音好听,感觉那声音像水一样流出来的。但钢琴贵,学习费用贵,学音乐要有天赋,所以普通人没办法接近它。
井底之蛙纷纷共鸣
不是有外卖员弹钢琴好牛逼的么
艺考生都是有背景的关系户,穷人就别掺和了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小孩又有兴趣,幼儿园至初小阶段是可以涉猎一番的。钢琴是乐器之王,24调式乐章,对丰富孩子的爱好多样性,加深对音乐世界的理解都是大有益处,也是其它任何乐器不能比肩的。但学钢琴是非常苦的一个过程,没有毅力的家长是坚持不下来的(跟孩子关联不大),抱着愉悦的目的,过程是快乐的,想成名成家,朗朗第二,那就是魔鬼历程,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天性。
听我一句劝,不住别墅的就别买那玩意了,噪音扰民
邮票更惨[笑着哭]没人接盘[得瑟][呲牙笑]
钢琴这玩意,一年没打算花个几十万买课,就别说什么天赋了。这东西最昂贵的是课,并不是琴。[笑着哭]
高雅艺术音乐根本不是普通人玩的,得家庭不普通,资质不普通才行
乱弹琴的现象早该制止
已拉黑
现在主要是为了耍酷,一般启蒙都是街舞之内,要是走职业看也是学韩国那方面的,怎么会还有人学钢琴呢
扰民?那换架子鼓[笑着哭]
现在这个社会应该学二胡,将来老了没收入了戴个墨镜上街头好歹有个生路。
还是古琴古筝笛箫这些有内涵的传统乐器没有大起大落却长盛不衰[玫瑰]
确实便宜了,印象中这玩意儿得十来万至少大几万的,去年刷淘宝刷到很多一二万的钢琴,以为是模型,专门查找了下,发现几乎没十万往上的,主力是三二万的
天分啊!
一开始学钢琴的目的是为了考级,为了加分。那起点就错了啊。就会有出现花了10万块换不来孩子的一个笑容的情况。学乐器就得为了组乐队,为了kirikiri和dokidoki
大部分家长觉得太吃钱了[笑着哭]只是个兴趣,选个廉价一点的不行么
高大上的玩意,听不来看不惯,还是实惠的吃得饱
那么大,又占地方,发出来的声音也就那样
我买的4000元,现在2000都能买得到 好伤心 女朋友也离了没人弹给我听
生活都成问题了,还有谁会玩这种东西,这种也就是富裕家庭可以玩玩的!所以这种只是少数人的消遣路径
强制报废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关键,不然再多的劳动赋予都没有意义。广告和宣传代替不了。
主要学这个没什么用
装逼才学[呲牙笑]
去凡尔赛看看有没有空地方吧
与绝大多数人无关。
不喜欢听钢琴[静静吃瓜]
能学这玩意的人或家庭都啥经济压力的,普通人就算了吧
买回来也放不下[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因为🎸可以带出去炫耀啊!品牌的价值就是炫耀。
不住别墅的那个买这玩意,只要弹就有人投诉
十年前参观过一家生产钢琴的厂家
好
钢琴是奢侈品,有钱人的家具,钢琴厂太多了,不倒闭才怪。
早上2小时,傍晚3小时,人弹傻了
现在的人都不再卷孩子了,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生娃的人也少了。
钢琴不过值三五百元而已。
以前日本就有一家小孩天天练琴扰民,邻居忍无可忍,最后好像杀了她们一家
5000买个钢琴? 钱多的没地花吗
钢琴就像打铁匠的磳凳,叮叮当当就是扰民的噪音。
钢琴能发家致富的极少
一直不觉得这东西有多好听,没经过老祖宗认证的,也就一些人跟风,叫自己的小孩去学,现在看看没卵用。
经济越发达,艺术越难生存下去[滑稽笑]
老子有钱
高考都不加分了还学这玩意[无奈吐舌]
泊来品还特贵,放它的大空间更不便宜
男孩不如学个吉他方便泡妞,女孩不如去跳舞锻炼身心。
反正兴趣班那里一个小时几十块钱
这是好事,让真正喜欢的人买得起[得瑟]
80到一百出头平方的房子买什么钢琴
钢琴只要何和按摩spa水疗挂钩就能焕发第二春
从性价比看,最好是学笛子。一根笛子,民族,西洋都解决
还是学我华夏的古典乐器吧
钢琴是西方贵族们吹棒出来忽悠人的,有些人自以为学会了钢琴就高人一等,特别是以前那个叫大狼狼的人选女朋友的时候,提出的条件超级离普,自以为是神
最方便的乐器是笛子。非要跟风学西洋乐器
小城市没人学,大城市不说别的,钢琴占的那块地方少说几万
他们曾经以为弹个钢琴就优雅了,弹个钢琴就有优越感了,弹个钢琴就可以跨越阶层了。。。现实是残酷的,还好他们醒了。
说实在话,好多家庭,让孩子学钢琴,纯粹是为了装逼和充面子。
钢琴是西方国家的高雅艺术所以受这些国人的吹捧,但你们又不是高雅贵族,学点国粹不行吗
牛马都想弹钢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