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中国的住宅模式都是庭院式住宅,大到王公贵族,小到黎民百姓皆是如此。直到近代,中国的住宅模式才发生了改变,由原来住庭院式住宅,有人才逐渐搬进了高大的楼房。
庭院式住宅,作为中国传统模式住宅。其传统文化意义深远,囊括了古人无数辈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古人的庭院式住宅的很多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就如今天我们所要说的这句老话“房不能大过院,室不能大过厅”。怎么来理解这句老话?古人的认为有没有道理?
一,房不能大过院。
在来理解这句老话之前,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房”,什么又是“院”。
房这个汉字是由汉字“户”和“方”组成。户这个汉字早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出现,它形如一块有转轴的门板。古时候的门一般有两扇,左右对开,单独的一扇门就是“户”,双扇则为“门”。

后来,“户”的词意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代表一扇门,同时还表示人家。比如《易.讼》中就有“其邑人三百户”的记载,意思就是说:有三百户人家。
而汉字方的基本寓意是:有四个直角的四方形。在这里指的是住房。因为古人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房子建在地面上,就应该“四四方方”的,才能和“天道”相合。

所以,房指的就是供人居住,进行日常生活起居的房子。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部空间。
而院通常指的就是用围墙围起来的院子,可以用栅栏做围墙,也可以用砖石建围墙。它强调的是建筑物的外部空间。可理解成房子外面用围墙围起来的空间。
将二者综合起来来理解,“房不能大过院”的意思就是:房屋不能大过院子。是不是感觉有点不好理解呢?房屋怎么会大过院子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宅基地的面积过于小,而又想要建面积大的房子,怎么办?把宅基地内所有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整个宅基地的面积上都用来建房子。此种情况下,房屋就挤占了院子的所有空间。如果再考虑房屋的屋檐的话,房屋的整体空间就超出了院子的面积。
那么古人为什么会认为“房不能大过院”呢?

首先,古人认为庭院式住宅,就和我们上学时写作业一样。要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两边。这样写出的作业给人的感觉才看着舒服。庭院式住宅也是如此,房屋前面要留出一片空地做天井,用来供居住者活动;房后和房两边要留适当的过道空间,这称之为“滴水”。这样建造出来的庭院,比例关系才和谐完美。

其次,庭院的存在,有一定的消化和吸收气场的作用。古人很在意一座庭院的“藏风聚气”,庭院大门打开,外界的气流入庭院,外界的气流有好有坏,气流在庭院内流转一段距离以后,气流会变得不那么急,不那么冲,温和了很多,被庭院消化和吸收了一部分,之后再流转进房屋,更有利于房屋的吸收和利用。不至于对房屋的居住者产生不利的影响。

反观房屋建的面积过大,完全挤占了庭院的空间,甚至超出庭院的空间。当房门打开时,外界的气流会直接冲入房屋内,导致房屋内的气流又快又急,不利于房屋的吸收,古人认为会对居住者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运势,健康等方面。
再次,容易泄露隐私。
房屋的面积挤占了院子的所有空间,打开房门就看到了街道。同时街道上的人,也会将房屋内部所有结构布局,物品摆放看了一个一清二楚。在比较贫穷的那些年代,这是相当危险的,容易招至盗贼的光顾。

同时,房屋和院墙间留有一定的距离,可有效的防止家庭成员语言交流时的信息的外流。老话有“隔墙有耳”的说法。如果房屋四面不是临街就是紧挨着邻居,室内的谈话内容很容易被他人听到。这同样泄露的是隐私。
再有,庭院式住宅留个小院,可以供居住者休憩,玩耍,纳凉等等,尤其没有空调和电扇的那个年代,人们夏天习惯于穿着清凉在自家小院内乘凉。如果没有小院存在,会直接被他人看光光。

最后,庭院式住宅留个小院,可供邻里之间串门提供便利,邻居之间交流,在围墙的遮挡下交流,显得更舒服,更惬意,交流也更畅快,更随意,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进邻里关系。反之则邻里关系不融洽,尤其是农村那种靠“人情关系”生存的群体,邻里关系不融洽的家庭,在村里居住,生活起来是相当艰难的。

农村地区,关于宅基地的边界感意识是很强的。常会寸土不让,据理力争。如果你家为了保证房屋的面积足够大,而将屋檐伸到别人家宅基地范围内,邻居是会有意见的。遇到脾气不好的邻居,三天两头找你家麻烦,不是骂,就是给你耍阴招,让你居家不得安宁。有时甚至会大打出手。这样不必要的麻烦,在农村地区尽量自己避免,不要自讨没趣。
二,室不能大过厅。
在这句老话当中,同样有两个需要弄明白的词汇“室”和“厅”。
室,在中国古代,房屋内部前面部分称之为“堂”,堂多用于开放性的社交场所;堂后用墙隔开的部分称之为“室”,多数是用于比较私密的房间,比如卧室。

厅,用来会客的大房间称之为厅,其性质多为公开性的场合。比如客厅。

弄懂了这两个关键词,这句老话的意思就相当明了了,意思就是:私密性质的房间(比如卧室)不能比开放性质的房间(比如客厅)还要大。那么,古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首先,从实用性来说。

像客厅一类的房间,常是一个家庭用来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比如婚丧嫁娶等事件。这样的场合,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人数众多,如果客厅的空间太过狭小,就会显得特别的拥挤,举行这样大场面的活动,有时就要参与人数众多气氛才够高涨,如果客厅过小,很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参与到其中。

而卧室一类的房间,则可以设计的相对小一点点,毕竟它属于私密的空间,在卧室休息的一般也就是两三个人。只要能放下一张床,一个柜子,梳妆台一类的东西就好,没必要太过宽大。同时小房间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隐私的作用。
其次,从古代传统文化来说。

客厅作为一个家庭非常重要的对外社交的场所,一个家庭经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与客厅这样的房间设计有一定的关系。来者皆是客,屋主人都要热情招待,都要给足对方足够的尊重。如果将客厅设计的过小,则很容易被来访者误认为:不重视来访者的尊严。有种瞧不起人的感觉。
反观卧室,可大可小,小一点也无所谓,反正都是自己家人住。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再次,从古代风水学来讲。
古人认为,客厅是一座房屋的中心,客厅就如掌舵者一样,他起到引导家庭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从外界进入房屋的吉气,首先要进入客厅这样的大房间,在客厅流转之后,才会分别流转到其他的房间。如果客厅面积过于狭小。会导致客厅吸纳吉气的能力不足。同时还会导致流进客厅内的气流得不到合理的缓冲,导致进入其他小房间的气流又急又冲,从而也会影响到其他小房间的吸纳和吸收吉气的作用。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运势。
老话“房不能大过院,室不能大过厅”,除去古人的迷信色彩的说法以外,其他的说法与讲究还是相当有道理的。房与院,室与厅的合理设计,要满足实用性的要求,又要保证隐私不泄露,同时还要注意保证和外界人员的社交关系的合理性。是值得大家借鉴的一句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