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拆散宝黛的,不是具体哪一个人,而是命运,是无法逆转的大形势。
我记得上学时历史学到“明清文化”这一节,提到《红楼梦》,说它讲的“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败史”和“宝黛爱情悲剧”两条线索。到现在看来,这个概括也还是准确的:《红楼梦》线索很多,这两条是主线。
但是,家庭衰败和爱情悲剧是如何结合的?总不成两条线索各行其事、互不相关吧?
宝黛的爱情悲剧,就是家族衰败导致的!如果没有贾家的衰败,他们本可以不是悲剧的。
“金玉姻缘”其实早有暗示。端午节赐礼,元春就给了宝钗宝玉一样的、比别的姐妹丰厚的东西,连宝玉都奇怪“不是传错了吧?”。这个情节当然不会没有用意,而是说明元春在这个时候已经看中了宝钗。
元春为什么会看中宝钗?这个又要从宁荣二公对警幻仙姑的嘱托说起:“吾家……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道。”宝玉是唯一可能“继业”的人选,只是没人“规引入道”。
宝玉又最喜欢漂亮的女孩子们。所以,给他选一个漂亮而善谏的妻子,就可能使他“入于正路”、去完成继承家业、振兴家族的重任。
宝钗无疑是喜欢劝谏、也擅长劝谏的。不说判词里的“停机德”,也不说她对王夫人、黛玉、岫烟、袭人……无穷无尽的劝谏,只说省亲时她能够体察元春之意、劝宝玉把“绿玉”改为“绿腊”就可见一斑(虽然很可能猜错了,我在《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元春是不喜欢“绿玉”吗?》等文章中分析过。但是这样的场合,重视元春的意见,至少说明宝钗有大局观)。
元春从省亲就选中了宝钗,从端午节赐礼就透露了消息,但是为什么直到八十回,还迟迟没有明确的赐婚?
一来要宝钗劝宝玉,只有耳濡目染才能发挥作用,而一旦订婚或者议婚,就需要互相回避,发挥不了作用了。
二来宝玉喜欢的是黛玉,还曾以死相争。要让宝玉娶宝钗,就得冒着生命危险——不是说宝玉有杀人的勇气,而是他可能因此生病、最严重时也不排除死亡的风险。这一点,谁也得考虑考虑。
如果不是家族急遽败落,如果不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元春也好,贾府的其他当权者也好,谁也不敢冒这样的风险、谁也不忍心太逼迫宝玉。
但是,“获罪”、“抄家”的巨大动荡还是来了,来得比人们预料得更快。到“覆巢”已经发生,谁还能顾得上一颗“完卵”?
宝玉必须为家族做出牺牲!牺牲他的爱情,却娶可能“规引入道”的宝钗。这是贾府复兴的唯一可行之路。
这条路一定能走得通吗?未必。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也只好试一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