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孔子说:“危险是那些处于安逸地位的人所面临的;灭亡是那些只图自保的人所应警惕的;混乱是那些拥有治理能力的人所应预防的。因此,君子在安定时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在存在时不忘记可能灭亡的情况,在治理时不忘记可能出现的混乱,因此能够使自身安定,国家得以保全。《易经》上说:‘将要灭亡啊将要灭亡,这样才会系在大桑树上。’”
危:危险,指安逸中潜藏的风险。
安其位:处于安逸的地位。
亡:灭亡,指因自保而忽视的风险。
保其存:只图自保。
乱:混乱,指治理中可能出现的混乱。
有其治:拥有治理的能力。
是故:因此。
苞桑:比喻的是根深蒂固,基础牢固。苞指植物的根或茎干,桑则是指桑树。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君子应有的警觉性和忧患意识。他认为,即使在安定、存在和治理的情况下,君子也应该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危险、灭亡和混乱。这种居安思危的态度,是君子能够保持自身安定和国家保全的关键。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重要告诫,是在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举行的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召开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时,中国革命已经到了胜利的前夜,面对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重任,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虽然革命即将胜利,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未来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强调全党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艰苦奋斗,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两个务必”的提出,不仅是对当时党内一定程度出现的骄傲情绪、功臣自居情绪等的警示,也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肯定与继承。毛泽东的这一告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远的使命意识和高度的清醒,为我们党在胜利和成功面前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