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昔日“中药巨头”被央企接手,闫氏家族套现36亿离场

漫步的空影 2025-04-20 08:54:35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作为2005年国家认定的医药类中国驰名商标,昔日的“中药巨头”,天力士手握复方丹参滴丸,拯救了无数冠心病人,帮助他的创始人闫希军收割了巨额财富。

然而,3月27日天力士的内部却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闫氏家族拿着套现的36亿人民币集体从天力士离职,正式把天力士的掌控权交给了华润系央企。

那么,闫希军为何要把天力士卖给华润系呢?这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复方丹参滴丸的诞生

说起复方丹参滴丸就不得不说一下他的开发者闫希军了,起初闫希军只是一个靠吃百家饭长大,独自生活的孩子,与医药完全扯不上关系,但是他的人生在16岁那年迎来了转折。

当年的闫希军徒步追车数十公里只为争取到入伍机会,用恒心和毅力打动征兵人员才进入了部队,随后他的人生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他不仅入了党,还考取了陕西省人民卫生学校的文凭,为他开发复方丹参滴丸打下基础。

毕业后的他在部队医院从事医药工作,他注意到复方丹参片因吸收慢无法用于急救的缺陷,于是他就与妻子吴迺峰不断实验,尝试改进这一点,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数百次失败后,他终于将传统片剂改良为滴丸剂型,使药效释放速度提升数倍。

与此同时,政策的风口也来了,国家推动“中药现代化”战略,复方丹参滴丸被列为急诊必备药,首年销售额即突破8000万元,成为冠心病治疗领域的“国民神药”。

然而,1998年军队禁止经商的政令,迫使闫希军脱下军装,将原属254医院的药厂改制为天士力,由此开启民营化征程。

天力士的兴衰

凭借复方丹参滴丸的持续热销,天士力2019年营收曾达190亿元,但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逐渐显现,该药常年贡献超60%收入,2024年上半年心脑血管业务营收占比仍然过半。

为了提高抗风险能力,闫希军曾尝试通过跨界扩张构建“大健康帝国”,但屡屡受挫,2008年开发普洱茶膏“帝泊洱茶珍”,但因市场认知度低未能打开局面,2009年推出定价9元/瓶的长白山矿泉水,也在农夫山泉、怡宝等巨头挤压下黯然退场。

眼见自己的办法没有什么效果,2014年,闫希军把天力士交给了留学归国的儿子闫凯境,这位二代掌门从实业路线转向了资本运作,成立规模近150亿元的产业基金,投资生物医药等高技术领域,但这种策略变数太大,例如在2022年股价下跌时,公司就出现亏损。

营收的下滑让天力士的股东开始引入央企,并在今年3月27日再次被华润九三拿着60多亿元买走了28%的股份,至此天力士的掌控权转移到了央企手中,闫氏家族拿着36亿离职天力士。

闫氏家族选择此时退出,既有企业内在困境,亦受行业大势驱动,2024年上半年,天士力营收43.7亿元同比微降0.46%,归母净利润6.6亿元下滑6.33%,核心产品增速放缓,创新药研发投入4.7亿元却收效甚微。

闫凯境

与此同时,中药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国家推动中药产业集中度提升,2022年以来华润三九先后收购昆药集团、天士力,国药集团入主太极集团,形成“国家队”主导格局。

中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民营企业面临资金瓶颈,天士力虽账面现金几十亿元,但98款在研产品需持续输血,与国资合作可借力华润的研发平台与销售网络,而且复方丹参滴丸自1997年启动FDA认证,历时28年仍未获批,而华润三九凭借央企资源有望加速海外布局。

对华润而言,这次收购补齐了产业链的关键拼图,天士力拥有通过GAP认证的药材基地、滴丸制备核心技术及心脑血管药物市场优势,与华润三九的OTC渠道形成协同。

闫氏家族的退场,留给行业更深层的思考,当国资成为产业主导力量,中药创新会走向何方?天士力的案例揭示了两难选择,继续高风险创新药研发,还是聚焦中成药仿制?润接盘后,如何处理天士力暂停的安美木单抗项目,将成观察行业风向的重要指标。

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催生首批民营药企巨头,如今行业又回归国资整合周期,这种螺旋式上升中,不变的是对中药现代化命题的探索,正如复方丹参滴丸从军营实验室走向亿万患者,下一个产业突破,或许正孕育于这场“国进民退”的浪潮之中。

信息来源:

原文记载于新浪财经2025.03.31关于:闫氏家族退场,天士力正式易主华润三九

原文记载于同花顺财经2025.04.03关于:天士力高管集体辞职!华润系62亿元终结闫氏家族

原文记载于中国政府网2005.12.12关于:2004-2005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国内驰名商标

原文记载于新浪财经2025.04.09关于:天士力并购案尘埃落定,转身易主背后的中药江湖大洗牌?

0 阅读:0

漫步的空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