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望江南》:春天保质期只有三个月,请尽快享用,诗酒趁年华

卿清点墨诗意燃 2025-04-27 16:29:09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柳絮飘成雪时,杭州的桃花早谢了,汴京的牡丹也褪了胭脂色。暮春的风吹过密州城头,苏轼站在自己修筑的超然台上,看见烟雨濡湿千家屋瓦,新茶在青瓷碗里舒展腰肢。

原来春天的保质期只有九十天,像汴京相国寺冰窖里存着的荔枝,稍不留神就过了时辰。

那年的苏轼三十八岁,离乌台诗狱尚有七年光阴。新法推行的惊雷在朝堂炸响,这位曾经制科考试百年第一的才子,抱着"欲把疮痍手摩抚"的抱负自请外放。

密州城外的春水涨过石阶,他修葺废台,种松酿酒,把故国山河都揉进一方砚台。寒食节后的酒醒时分,案头还留着半阕未干的墨迹,像江南梅雨季晾不干的青衫。

"半壕春水一城花"的盛景里,藏着宋人骨子里的清贵。他们用建窑兔毫盏盛新火煎的茶,在汝窑青瓷盘里摆时令果品,把二十四节气过成诗笺上的平仄。

苏轼饮茶必用惠山泉,赏花须待月移影,连吃荔枝都要比较岭南与巴蜀的甘甜。这般精致的执念,何尝不是对易逝韶光最深的眷恋?

千年后的我们仍在重复相似的怅惘。地铁呼啸碾碎玉兰的倒影,写字楼玻璃幕墙困住燕子的呢喃。当我们用手机滤镜捕捉樱花飘落的弧度,用电子日历标记春分谷雨,是否还能读懂"诗酒趁年华"里那份古老的郑重?

那些被苏轼摩挲过的茶盏,盛过的不只是春水,更是把每个当下当作绝版孤本的痴心。

超然台上的烟雨早已散尽,可每到暮春时节,总有人会在茶烟升起时顿笔——原来最动人的春色不在二十四番花信,而在寒食后那抹不肯熄灭的新火。

当现代人焦虑地计算樱花花期,北宋那个微醺的诗人早已参透:春天只有三个月,但诗心可以千年不腐。

且温一壶月光下酒,待新火煎的新茶里,浮起整个不曾老去的春天。

0 阅读:20

卿清点墨诗意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