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说到夏天,就会让人不由想到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而说到荷花,又会让人不由想起那些字字生香的古诗词。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仅杨万里的一首《小池》,就将夏天点缀成了人们心中最脱俗的风景,就将夏天的诗情画意诠释得淋漓尽致。
对于著名《小池》,我们吟了无数遍,早已熟烂于心。
所以本期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小诗。
这首诗虽然并不被很多人熟知,但它却也同样写出了清新脱俗的美,相信大家在读完后都会喜欢。
百香诗(其八十二)初夏
元· 郭居敬
深院沉沉午漏长,画栏西畔看鸳鸯。
小池水满薰风细,已有新荷一叶香。
郭居敬,字仪祖,我国元代诗人,他在元代时颇有名声。
元朝是一个比较短暂的王朝,在这一时期,优秀的人才没有适宜自己成长的空间与土壤,所以元朝相较于大唐、大宋这样的朝代来说,它的文化发展可谓是“断崖式”的下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郭居敬的这首诗就显得尤为珍贵。
这首诗不但能够在元朝诗坛上熠熠生辉,而若将其与其他朝代的一些名诗相比,也并不逊色。
这首诗是郭居敬《百香诗》中的一首,主要描写了作者于初夏所见的“一角”景致。
诗的首句塑造出了一个静谧的氛围:深院沉沉午漏长;深深的庭院静悄悄的,可以听到中午时分长长的水漏之声。
不得不说,“安逸”“静谧”是夏天带给人们最典型的心境。所以,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往往会特意将“静谧”这一特征予以突出,让诗的魅力得以加倍的体现。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些都是。
作者用“深院”一词,不但点出了地点,还在第一时间塑造出了画面感。而后面“深深”一词的追加,则又再次让“深院”的形象和诗中的静谧环境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午漏长”从听觉的角度出发,在打破诗中之静谧氛围的同时,又让其中的静谧之味得以鲜明烘托。
正因为深院很静,所以才能够听到午漏的声音;而除了具体的静谧画面感,我们还可以看到首句中严密的逻辑关系。
在接下来的承句中,作者借自己的举动描写,为我们呈现了另一幅画面:画栏西畔看鸳鸯;在画栏的西边,“我”欣赏着在水池中嬉戏的鸳鸯。
和首句相比,承句的刻画要更具色彩感,因为“画栏”与“鸳鸯”都是色彩很丰富的物象,所以它们的添入就在瞬间点亮了画面。
作者在画栏西边看鸳鸯,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作者的笔触来到了他所刻画的意境中。
尽管承句中没有具体的临摹鸳鸯的词语,但仅“看鸳鸯”三个字就足以让我们想象到鸳鸯美丽的外表,还有它们在水中嬉戏的那般活泼灵动的形象。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鸳鸯”的出现,也很自然地盘活了整个画面,这就是物象选择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所在。
曲折的画栏,碧绿的池水,彩色的游动着的鸳鸯,外加一个闲适作者,这样的画面简直不要太美好。
“小池水满薰风细,已有新荷一叶香。”小池中的水涨得很高,柔和的风不时吹来,突然发现,水面上已经有新长出的荷花与荷叶,在那里静静地散发着清香。
读这两句,感觉瞬间就有了杨万里《小池》中的韵味与意境。
不过相较于《小池》而言,此诗的后两句又多了几分浪漫之意。
杨诗中的动感来自于“蜻蜓”,而郭诗中的动感则来自“薰风”;杨诗的小荷“才露尖尖角”,郭诗的小荷则添了“一叶香”。
不同的物象选择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有了不同的画面与意境呈现。
喜欢杨万里笔下的灵动与娇媚,也喜欢郭居敬笔下的柔美与清新。
一阵薰风吹来,池面碧波荡漾,更有荷香款款;视觉之余,补足嗅觉,让人迷了眼也醉了心。
薰风款款清池皱,一柄荷开诗也香;各位看官,不知对于此诗,你认为写得如何?有请在评论区畅聊感想。
视诗词为知己,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我们每一期精彩都期待您的到来。
[点赞]
郭抄袭了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