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缺尿,韩国低头向中国求救?尿素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2-21 00:19:42

印度农民的自杀、韩国卡车司机的失业危机、英国火鸡的 “生死时速”,这些事件的背后,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尿素荒,它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文明在全球范围内的紧密相连,以及全球产业分工、工业体系与新兴政策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

尿素,这种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农业化肥的关键成分,助力农作物茁壮成长,保障全球粮食供应;还用于饲料生产、牙齿美白、废气净化,是人造板和三聚氰胺的重要原料,甚至在幽门螺旋杆菌呼吸试验中发挥着作用。

然而,尿素价格却一路飙升,在国内冲到了 1800 元每吨,高价的背后是全球供应的严重不足。

从生产流程来看,尿素作为典型的能源加工品,生产流派主要分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俄罗斯、中东、美国一派,以及以煤炭为原料的中国一派。最近几年,全球能源市场风云变幻,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持续攀升。

美国天然气期货合约价格翻倍,亚洲暴涨 6 倍,欧洲更是疯涨 10 倍;煤炭价格同样居高不下,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在21 年创下过去 10 年最高点。

能源价格上涨源于供需失衡,能源需求骤减,企业减产;经济复苏后,能源需求反弹,而供应方却因劳动力短缺、维修积压、新项目交付周期延长等问题,无法及时跟上。此外,天气因素也加剧了能源市场的紧张局势,干旱导致水力发电量下滑,风力发电不及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以能源为原材料的化肥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成本暴涨,全球化肥企业纷纷削减产量,欧洲多家工厂关停。

为保障本国农业需求,主要尿素生产国开始限制出口,中国也暂停出口并严格控制。供应减少,全球尿素价格一路上涨,尿素荒随之而来。在农业领域,尿素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种植成本,作为主要进口地区的巴西和印度首当其冲。

巴西是农业大国,大豆、玉米、咖啡产量巨大,化肥短缺预警拉响,农民无奈调整种植作物;印度作为大米生产大国,国内尿素生产依赖进口天然气,成本压力下生产受限,加上分配过程中的内耗,农民高价难求尿素,甚至引发悲剧。东南亚国家也未能幸免,马来西亚水果蔬菜减产,泰国肥料贵过大米。

在韩国,物流运输业陷入了困境。众多依赖柴油发动机的物流车辆,因尿素溶液供应不足,被迫减少运营里程甚至停驶。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大幅下降,货物积压在仓库,配送周期从原本的 2 - 3 天延长至一周以上,运输成本也因寻找高价尿素或临时调整运输计划而增加了 30% - 50%。

日本和澳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日本,二手尿素市场乱象丛生,一些不法商家囤积居奇,将二手尿素价格炒到了原价的 5 - 8 倍。许多小型运输企业因无法承受高昂的尿素成本,纷纷缩减业务规模,甚至有部分企业宣告破产。这使得日本国内的物资流通出现了区域性的不畅,部分偏远地区的生活物资供应紧张。

澳洲除了二手尿素价格飞涨外,农业领域也受到牵连。由于尿素是重要的农业肥料,其供应短缺导致农民无法按时足量施肥,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受到严重威胁。预计本季度澳洲的小麦、大麦等主要农作物产量将下降 15% - 20%,这不仅影响了澳洲的农业出口,还可能引发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

澳大利亚

再看欧洲,化工巨头的减产停产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食用级二氧化碳的短缺,使得英国肉类运输和屠宰行业遭受沉重打击。肉类在运输过程中因缺乏二氧化碳保鲜,保质期大幅缩短,损耗率增加了 20% - 30%。

屠宰场也因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无法正常进行人道屠宰,导致大量活禽牲畜积压,养殖成本不断攀升。英国火鸡养殖户则因肉类行业的困境,暂时减少了火鸡的出栏量,这些火鸡迎来了短暂的 “生命曙光”。

尿素荒表面是原材料涨价推动,实则核心在于能源政策。在全球推进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天然气作为过渡燃料替代石油和煤炭,需求快速放大,引发各国和企业争夺,冲击了传统能源基础上的化工行业,并进一步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人类生活在紧密相连的全球化世界,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大国关系紧张的当下,全球经济复苏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合作共赢,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体现。

文章来源:IC实验室

0 阅读:0

夜春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