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真觉得我们老师活得像个笑话。
以前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倒像是“学生的服务员”、“家长的出气筒”、“领导的多面手”。
你说,现在老师的地位到底有多低?
咱先看个现象:
以前学生“程门立雪”,现在老师“门外候课”;
以前家长求着老师多管孩子,现在家长动不动就一句“我要举报你”;
以前学生怕老师,现在老师怕学生、怕家长、怕舆情。
一代不如一代的,不是学生,是对老师的尊重。
很多人现在都觉得老师不值钱,说老师不会讲课只会吼人,连“传道授业解惑”的样子都没有了。
可是真有人愿意听我们说说每天到底经历了啥吗?
讲课得讲得“生动活泼”,不能枯燥;
批评学生得“春风化雨”,不能一不小心就被举报“师德败坏”。
上面布置的材料、任务、笔记、视频、答题、打卡一样都不能少,还得笑呵呵地完成。
万一哪天忘了截图,领导质问起来你还真得低头认错。
你说现在的老师像老师吗?
更多时候像是个全能打工人,随叫随到,不敢得罪任何人。
最怕的是管学生。
你批评吧,学生听不进去,家长也不高兴,动不动一句“你凭什么这么说我孩子?”;
你不批评吧,学生学习习惯越来越差,成绩直线下滑,最后又是老师“教得不好”。
你罚站,师德问题;
你让抄写,侵犯权益;
你多留作业,扰乱家庭生活;
你不留作业,就是不负责。
说到底,老师就是一个“里外不是人”的存在。
有时候,明明是出于好意,对孩子严格一点,可到了晚上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今天是不是话重了,是不是伤到他了,会不会家长明天找你麻烦。
尤其是现在动不动就家长加微信,第一反应不是“家长挺上心”,而是“完了,他是不是来兴师问罪的”。
老师的“权威”去哪儿了?
早些年,读书能改变命运,家长普遍信这一点。
那时候你给孩子严点,家长是双手欢迎:“老师您多管着点儿,孩子不听话您替我好好管教。”
现在不一样了。
学历贬值,考上本科也不一定能有好工作,研究生都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岗位,读书带来的确定性越来越少,很多家长心里已经打起退堂鼓了:“读那么多书干嘛?还不如早点出去工作挣钱。”
这时候你再要他配合教育,那可是太难了。
所以,不是老师变差了,是教育在人们心里的价值变模糊了。
老师自己的价值感也在被消磨。
前几天看到一句网友留言,戳得我心口一震:“30年教龄只值10块钱。”
你可能不信,但这不是夸张,而是真实发生的“教龄补贴”标准。
一年教龄几毛钱,几十年下来不过几块钱。
三十年如一日站讲台,换来一张皱巴巴的荣誉证书和十块钱红包,连个像样的早餐都买不起。
这是对教师价值最直接、最冰冷的回应。
你说,这样的“感谢”,是鼓励还是羞辱?
难怪现在很多老师动不动就辞职,去培训机构、做博主、改行当小生意人,哪怕收入不稳定,也比成天提心吊胆强。
但说实话,干了这行久了,心里真的割舍不下。
我们看着一届届学生从小孩长成少年,有时候一句话点醒他们,一次谈话改变他们的人生走向,那种成就感谁懂?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常常在“严格”和“心软”之间来回摇摆——严了怕伤人,松了怕误人。
久而久之,老师也容易心理内耗,情绪崩溃。
有时候我真羡慕那些能够持续保持热情的老师,不管家长怎么闹,学生怎么皮,制度怎么变,依然可以做一个阳光的老师。
但我也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到。
我们不是圣人,也不是超人。
我们是普通人,有情绪,有压力,有疲惫。
我们做老师,不是为了让人喜欢,也不是为了被人夸奖。
我们做这行,是因为我们相信知识有力量,相信陪伴孩子成长是值得的。
哪怕未来越来越难,未来越来越累,我们依旧想坚持把这份工作做好。
所以,希望这个社会能对老师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苛责。
我们不是反对改变,只是希望改变里也能看见我们的辛苦;
我们不怕承担责任,只是希望责任不是单向的;
我们不是不愿意为孩子付出,只是希望,别让我们一边默默付出,一边被无限放大地指责。
别忘了,老师们也是普通人。
如果你也也有同感,点个赞,留个言,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这个群体的辛苦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