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眼中,符箓是一种什么的事物?
是电影中茅山道士对付鬼怪的法宝?是志观小说中法师的秘术?
符箓是神秘不可知吗?是一种迷信吗?
其实符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是道教的标志。
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符箓术起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后汉书·方术传》载:“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二者是有区别的。
符又称神符、秘符、道符、符咒,是召劾鬼神和镇压邪气的工具;
箓又称宝箓、法箓、秘箓、道箓,是道教团体成员身份的凭证和行法的依据。
符多是一次性使用。根据法事的要求,召劾鬼神,镇压邪气;
而箓则是道教成员身份的任证。需要由宗坛和度师授受,终生奉佩。
符有护身符、退病符、安宅符等。如图所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f161f0665da6f29915b838641170811.jpg)
箓有太上正一童子将军箓、太上正一三将军箓、太上三五都功版卷宝箓等。如图所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5a0f34269b8dcab7d65cc35399ab171.jpg)
所以我们日常所见的基本上是“符”而不是“箓”。
本文着重对“符”进行解析。
“符”的历史比较早。早在道教使用之前,民间的巫师就已经开始使用。
历史文献记载最早的符,出自秦代《日书》中记载的“禹符”。
禹符传说于大禹治水致瘸,有巫师模拟其步,称之为“禹步”;制之以符,称之为“禹符”。
巫师用“禹步”配合“禹符”作法,施用于鬼神。这也是“符”起源于是古代巫觋的考据。
中国发现的第一道符,发现于陕西户县的一座曹氏墓主的东汉墓。墓中一朱书解除瓶上绘有两道符。故称为“户县曹氏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f0f64ff08035917fef51be552f3f95.jpg)
我们分析一下“户县曹氏符”右边第一道符,上半部是一个“旹”字的变体,“旹”意是时间的“时”字,下半部由“日、月”;“尾、鬼”四个字构成。
“旹”字在《释名·释天》中讲:“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至也”。故此符符首写“旹”字,是说明万物生死都有节期,告诫鬼物要按着天意行事故不要妄为。
“日、月”之意为“阴阳”,《淮南子·天文训》说:“日者,阳之主也;月者,阴之宗也”。故符书中的“日、月”的符号就代表着“阴阳”之意。告诫鬼物生死各有所属,阴阳各归其道。
“尾、鬼”代表着二十八星宿中的“尾宿”和“鬼宿”。“尾宿”管生育,“鬼宿”管死人祠祀。
综合解符:此符是讲万物生死自有时节,不可违背。生者与死者都有按着生死规律、阴阳要义,各安其道。尾宿保佑曹氏多子多福,鬼宿将死者接引到天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6714e0e1d4ece420737c5233b8f4600.jpg)
从此符可以看出,符的一笔一划,都是有着规范的意义的。绝对不是乱画一气的“鬼画符”。修道者有“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的说法。
那么,道士巫师如何写符的呢?
一、道符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
道符的构成要符合道教精神和符旨。构符章法简而言之有以下要点:
(1)有代表三清最高神的符号。道符是通过和最高神感应合真来使符获得灵性的,故符中一般都有三清的符号。许多符图上常见的"三勾"或者是“三星连珠”,就是代表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e35c92b8c36a251e0d31de930b8f9f.jpg)
(2)有代表本符符神的符号。符有符神。在符神中以六丁六甲、雷部诸神最为常见,具有众多法能。当然,也有的符没有符神符号,以为只要与三清合真,便万法皆备。
(3)有北斗星星符。北斗星符也是重要的符神,因为北斗星是众神总管,地位仅次于三清,书其符号,便意味着具备了驱役神将的资格与能力。
(4)有神气符号。书符者要调动自己的先天之炁感通阴阳,运炁入符,从而使符成为“灵符”。所以,符中也都会绘有神气的符号,状如云状。
(5)有厌胜符号。符的主要用途,是消灾祛病,道教认为,无论何种灾病,都是鬼怪作祟的结果,因此往往书鬼字于符上,以此厌胜之。有的还有具体的鬼名和克制的符号。
那么,以上符号,究竟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呢?
就是通过不同的符文结合厌胜方法来达到灵符的作用。
二、符文的表现形式
符文最早受青铜器纹样影响很大。
传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刻百物于九鼎之身。这百物就是鬼物,铸鼎以镇之。故鼎身上的云雷纹、龙凤纹、饕餮纹等成为符文的源头。
符文的另一个源头就是文字。早期的道符与篆隶十分接近。例如:
1、复文。复文是最早的道符,由两个以上的汉隶叠合而成,最多者可达九个字相叠。汉代道学经典《太平经》中有非常多的复文道符,例如“兴上除害复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eea052a12796c9bfccf29dfc077aa5b.jpg)
2、三皇文。又称三皇天文、三皇内文、三皇内秘隐文。三皇指天、地、人三皇。三皇文中有复文、有汉隶,还有道士创造的符文。三皇文最早见于《抱朴子·遐览》,葛洪引其师郑隐的话说:“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2ae6afe43a5f9d708347e66d4a6fd89.jpg)
3、天文。天文也称真文、天书、天篆、云篆等。天文据称是“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苦书其文以为正音。”因天真皇人录其字传世,故又称真文。如五方天文也称五方真文。天文的功能据称“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朝礼,地祇侍门,大勋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行三界,升入金门,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成。”
天文还包含龙章玉文、雷文凤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0cc80566f3f2d427b33db88768579b9.jpg)
三、厌胜方法的运用
所谓厌胜,是指用一种能制约对方的东西克制之。厌胜本身也是一种方术,但其方法在画符中也常常得到应用,主要是应用于遏制邪鬼的符中。
(1)书“聻”字以制鬼。
传说中“人死为鬼,鬼死为聻”。故“聻”字能让鬼非常畏惧。符文中著名的“紫微讳”。就是在“聻”上面再书一个“雨”字。即是一道密讳,代表紫薇大帝御驾亲临,具有极强的驱邪、伏魔、开运以及退煞的作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fd255e7f6aec3bcc08faac3247dd4c.jpg)
(2)书“嚣”字以制鬼
鬼为阴魂,惧怕阳气,而喧嚣的人群正是阳气兴盛的表现,故鬼畏“嚣”字,书此字为符可以制鬼。
(2)书“魄”字以制鬼
古人认为,人活着的时候,魂魄合一。人死之后,魂飞而为鬼,魄则随着肉体消散。如魂再见魄,如阴见阳,则被制之。
(3)书“正”、“刀”、“火”字以制鬼
鬼为何害怕正、刀、火字呢?鬼者,邪也;邪不敌正,故怕正字。刀者,杀人武器,当然也可用来对付鬼。火者,阳也;鬼者,阴也,阳可克阴,故书火字可以制鬼。广东瑶族巫师的收邪魔符上便书有七个“火”字。
(4)书鬼名以制鬼
中国古代有一种呼名厌胜的理论,认为只要呼喊出了鬼怪的名字便可克制之。
(5)书“押”字以递解
传说牛头马面来索命,用“押字符”押解鬼魂前往阴曹地府。故写上这个“押”字,能使仍停留在人间的孤魂野鬼畏惧受制。
以上是符的解析。符箓代有关中国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台湾学者李叔道称:
“符箓:道家秘文也。符者屈曲作篆籀及星雷之文;箓者素书,记诸天曹官属吏佐之名。符箓谓可通天神,遣地祇,镇妖驱邪,故道家受道,必先受符箓。
所以,研究符箓,是打开中国道教文化的密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d83d3f867ea584fcb518b7d167f61a.jpg)
相信科学
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淡化了一切[静静吃瓜]你所知晓的不一定是真实存在
我制造法术符箓来卖钱[呲牙笑][呲牙笑]
这个就有点迷信了!我理解的附录应该是游牧民族时期萨满文化的遗存,在农耕文化时期加入了日月阴阳五行元素,在封建稳固时期也就是唐朝中后期才再次被挖掘出来的形成后来的这些符箓,在汉朝的天子文化是一个助推阶段,周天星斗也入了符箓符号系统,当然这个一般都是都皇室传入民间,汉武帝后期的巫蛊之案应该是把前后文明贯穿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