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和用笔问题,反而使王铎草书风格更显著,此作入选全国书法展

滨滨谈文化 2024-11-14 03:22:22

许多人在写草书作品时,往往都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在草纸上书写很是流畅,但如果要在宣纸上书写,尤其是在那些很昂贵的宣纸上创作,总是感觉不能得心应手,不是墨色变化太快,就是变化太慢,总之就是不能称心如意,这样一来,所创作的作品虽然纸张符合要求,而书法的质量被纸张给驾驭了。

上面这是一幅某次书法展上的草书入展作品,从风格上看,作者是学习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的,作者对字形、点画、风格等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如果仔细查看,这幅作品所使用的宣纸是一流的,而某些用笔导致了点画,尤其是墨色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使得每个字都有枯笔出现,如果不是那些浓墨支撑重笔的话,或许就全部成了枯笔,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作者在高质量的宣纸上创作略逊一筹。

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人们平时在毛边纸或其它一些练习纸张上写字时,往往都觉得很是自然和顺手,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一旦在高质量的宣纸上写字,问题就来了,这时,如果稀释一些水,墨色就发生了变化,太浓了,笔墨就拉不开,也就会出现上述一些问题了。但尽管如此,这幅作品还是入选了全国书法展。

那么,评委如何会将这幅草书作品选拔上来?其实,上面我们只是对作品的某一个方面找到了一点问题,而评委在评选时,是会衡量作品的整体感,只要作品有出处、有笔法、有创新,而那些不影响整体感的问题,这个时候它都已经不算是大问题了。可以说,这幅作品的优势要远远大于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品有明显的学古能力。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王铎草书方面是下足了很多功夫的,尤其是它的字法、笔法和风格,都是从王铎草书而来,在连带、用笔、字形等方面,作者是继承了王铎的草书风格,同时,作者也创新了王铎的书法风格。例如很多字的结字都是照搬王铎的,“帝”、“能”、“风”等字,创新的就是章法的表现,粗细相间,墨色变化对比较为强烈。

二是用气息实现了书法的艺术性。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都是用气息来表现书法的艺术性。作品中,坐、行、跑的姿态表现到位,例如第一行就是坐,也就是静,每个字都交待得很清楚,接下来,就是行走,在静的基础上,有动的表现,再接下来,就是去跑,动作要比前一个更大,尤其是最后两行,跑的动作更大一些。但作者并没有忘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表现方法,这样就给作品带来了一定的气息表现。

三是章法中一个长竖线用来透气,也是作品中的一个看点。为什么要强调章法中的长竖线?原因就是整个草书作品中它需要一个空间,用来透气,正如有位都是说得好,草书不能密密麻麻地写下去,一定要有个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停顿之处,不然怎么去让气息得以畅通?这句话道出了长竖线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作品中那个“开”字的长竖线,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同时也制造出了章法的精彩之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1 阅读:192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