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专家”是一个褒义词,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在老百姓的眼中,是值得尊敬和敬仰的。
可是,如今,这个词汇似乎变得很微妙,跌落了神坛,很多人不再相信所谓的专家,因为什么?很简单,不接地气是最主要的原因。
曾经有位专家大放厥词:在中国,谁还没有个50万?咱们的股票投资者,有几个没有50万的?中国老百姓没那么穷?
还有专家曾说:低收入群体可以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增加收入,或者用私家车去拉活。
某专家曾说: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
听听这些言论,老百姓们不仅是生气,都要开始骂街了。
但是这只是少数所谓“专家”的言论,其实还是有很多为老百姓发声的专家的。
有这么一位接地气的专家,经济学家李杨曾说:老百姓没有收入,拿什么去消费呢?过去三年的疫情,收入减少,失业增多,老百姓手中的钱都被掏的差不多了,收入少,还要负担高额的房贷,负债比例非常大,挣100元,恨不得80元就要去还债,谁还敢消费,哪会有钱消费呢?
李专家的一席话,说出了众多老百姓的心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有多少人都是在负重前行,有多少人走在负债的边缘。
的确,现实很残酷,目前很多人都面临以下几个沉重的负担:
一是房贷负担。对于生活在城镇的人们来说,买房子是很多人的选择,有了房子,就有了归宿感,而且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但是很多人是拿不出全款买房的,不得不选择首付,加房贷,房贷这一项就圈定了未来几十年的收入,也就是说,很多人是停不下来的。
二是子女的教育负担。俗话说,苦谁不能苦孩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于是很多人就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可以说是行走的“吞金兽”。
三是看病的负担。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生病生不起了,普通的感冒发烧,去药店,几十元,如果去医院,妥妥的上百元。如果不幸有一个重大疾病,那基本上就拖垮了好几个家庭。
四是养老的负担。如果父母们有退休金还好一些,如果退休金太低,或者压根没有,那对于家庭是个很大的压力,不但出钱,还要出力,事实上,很多人小家庭都自顾不暇,每天都是上班,或者上班的路上,压根没时间照顾老人,这个时候,是能用钱上了,请保姆、看病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