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机关,在我国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机构,也是基层机关。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要发展,除了自然自然、气候、交通等条件以外,县级班子成员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领路人。
县城集中了大部分的科级干部。包括县级机关各部门的一二把手,同时还有一部分人是乡镇的主要负责人。县级几大班子中,除了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需要异地任职以外,多数的县级副职领导,都是从本地众多的科级干部中选拔任用。
在县级班子中,除了县委、政府、人大、政协这传统的四大班子以外,还有法院的院长、检察长,监委主任等,都是县级副职领导职务。几大班子正职和副职总数加起来只有几十人,位置少,职数数量有限,眼睛盯着这些位置的人比较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希望晋升到副县级领导岗位的。
那么在众多的县级机关和乡镇一把手中,哪些岗位的人最有希望晋升副县级领导岗位呢?
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两办主任。
两办主任是指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办公室主任,是县委的参谋长,是县委的办事机构,起综合协调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协助县委主要领导处理县委的日常事务。有的县,只要被选拔为县委办公室主任,就意味要进入县委常委班子了,稳妥妥的副县级领导干部。
但有的县,县委办公室主任都是采用高配。比如我老家县,上届的县委办公室主任是由县委副书记兼任,也有的县不进常委,但过几年后,就会成为副县长的人选。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虽然地位没有县委办公室 主任那么高,但县政府办公室是县政府的指挥中心和办事机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有的要进县政府党组成员,这本身就是培养的后备干部,晋升副县级领导干部,要优于很多正科级领导干部。
排在第二位的是县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
县委组织部部长本身就是县委常委,这是多年来形成的标准配置,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是县委副书记的后备人员,今后是要接班的。在几个副部长中,分管干部的副部长,是负责组织部的常务工作。今后可以接组织部长的班,进入常委班子,年龄大一点的至少可以安排到人大、政协担任副职。
排在第三位的是财政局局长。
财政局长,被县级机关干部称为财神爷,管理整个县级财政的预算,每年手里管理的财政经费也是上十亿。财政是事关全县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县里的大管家。财政局长这个岗位既要有比较高的政治可靠性,也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有比较好的综合协调能力。我在县里工作了将近20年,接触过几任财政局长,几乎各个都晋升到了副县级领导岗位。
当然在县城还有很多部门的一把手也还是有竞争力的,比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局长,本身兼任了县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县发改局的局长,也是县里比较重要的部门一把手。公安局的常务副局长本身就是正科级干部,竞争力也是非常突出的。
综上所述,由于两办主任、组织部分管干部的副部长、财政局在县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从各地干部提拔使用的思路来分析,以上这三个部门的一把手,在晋升副县级领导岗位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能担任这些部门的一把手,本身就进入培养、提拔使用的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