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重修山亭雪山灵芝寺记(译文)

信息参阅吧 2025-03-31 03:57:42

崇祯九年丙子(公元1636年),滕邑名士、监察御史张盛美曾挥毫为雪山灵芝寺写下此文,遗憾的是《滕县志》《滕县金石志》以及《古滕张氏族谱》均未收录此篇珍贵文献,致使此文湮没无闻四百年。直至2023年深秋,我有幸与孙井泉、张兆登、俞廷茂三位老师沿薛河进行考察,在雪山脚下偶得此碑。其时碑石历经风雨剥蚀,字迹漫漶莫辨,为了保护并传承这份文化遗产,2024年春天,由张彪及大坞张氏族人组织进行了细致的拓印工作。随后,在张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该文进行了整理、校勘并译注,力求重现其历史价值与文化光辉。

重修灵芝寺记

[明] 张盛美

原夫生人之道,受命于天,率性于佛,性命合而理赋焉。何言其佛?何言其天?天佛亦最初之至理,性命乃不二之元精。于是道未可诠其有物,释未可证其无生。然人之耳目心思,断非浮游之窍;天之生人,必率我佛之性。然而然其为性也,发自西域,布之东土,充塞天地,寓于寻常。明明在上,昭昭在下,於穆!茫然无得其捉摹者。是性也,赋之人则精慧,着之物则知斍。维广漠之虚游,锺形色之实运,岂容妄窥?诸物表演之以俱长,挈之以谐灵。如人抱卫不汩,在家,则为孝子;在国,则为忠臣。亦万世不磨之大道,千载不易之经纶。巍巍我佛,不大有功德于世哉!始于建祠,结象赫矣,俎豆陈设,簠簋辉煌,以享嵗祀之典焉。

盖古滕亦旧制之善国也。区画尚在,文公之善政不泯;阙里在望,孔子之教化犹存。锺华毓秀,人杰地灵。邑之东五十里有山曰雪,有寺曰灵芝。览其地也,层峦耸翠,幽谷巉巖,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嘉木擢干,欝欝菁菁。予每效诸登临,徘徊其下,不斍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心谋。临风披对,咀味优游,真一方之胜地也。固建剎于斯焉。

尝闻其锺皷鏗锵,时时随山水以俱韵,梵语清幽,处处伴松竹以同声。净而思之,竟不知创自何年,修自何日,经几掀翻,经几复盖矣。遡自某代某年重修以来,岁月历乆,风雨砭激,堂庑倾摧,丹青剥落,山川失秀,松桧无色,罔堪顾之。斯有释子性玉,怃然不悦,曰:“凢修祠建路,正吾軰之所司也。矧吾之寓区隳颓脱落,吾岂安禅饫食甘于坐视者哉?”突然奋志,慨修缘簿蝜化邑人。宦位张公,幸不已吝,捐金百余,旋又募化衆家,重修之费,庶乎俻矣。于是鸠工察才,始于仲春辛卯月甲申日告成。业已落成之后,环顾焉,庙貌赫奕金紫,胶漆焕然一色。

斯有僧人谒予为文,勒垂不没。自揣其平素无闻见,焉敢文勒其石,以当时下乎?予恳辞匪谅,致之无为而为,故此俚语笔划,聊以志之云尔。

书文:邵光胤

大殿天王伽蓝斋堂木匠:刘汝登 同男 刘向善 施工

泥水匠:陈东洪 陈东津

玉匠:张良富 彭思明 郝成麟

译文

重修灵芝寺记

[明] 张盛美

推究人的生存之道,是从天那里得到生命的,从佛中领悟本性的,生命和本性相统一,天理就赋予人身了。那么什么是佛?什么是天?天和佛就是宇宙本初的至理,而生命与本性是人唯一的精气。因此,道家和佛家都不能完全阐明万物与我的生死寂灭。然而,人的感官和思维绝对不是虚浮无物的;上天创造人类,一定是遵循了佛陀的本性。这样这种本性源自西方,传入中国,遍布天地之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既在高处明亮地显现,在低处也清晰可见,多么庄严而神秘啊!真是让人难以捉摸啊。这天性,当它赋予人时,人就会变得聪明智慧;当它赋予万物,万物才能让人感知。只是它在广阔的宇宙中自由游走,同时又真实地体现在万物形态和色彩之中,怎能容得我们随意窥探呢?万物都在它的滋养下共同成长,和谐共存自然灵动。就像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而不被俗尘所灭没,在家中就是孝顺的儿子,在国家就是忠诚的大臣。这也是万世不变的真理,是千古不变的法则。伟大的佛陀,对于世间有着无尽的功德啊!从建立寺庙开始,佛像庄严显赫,祭品陈列整齐,祭器光彩夺目,用以举行每年的祭祀典礼。

古滕邑就是原来的滕文公治下的善国啊。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滕文公的善政依然万古流芳;孔子故里近在眼前,孔子的教化仍然历久弥新。这里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在县城东边五十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雪山,山上有座寺庙叫做灵芝寺。看这座山,山峦层层叠叠,翠色浓郁,山谷幽深险峻,岩石陡峭,清澈的溪流激荡奔腾,环绕着四周。茂密的树木挺拔直立,郁郁葱葱。我每次来到这里登山,都在山下徘徊,不自觉间,那清凉的景色就会映入眼帘,潺潺的水声就会传入耳中,悠远的意境就会与心灵交融。迎风站立面对,细细品味这里的景致,这里真是一个风景绝佳之地。所以,人们在这里建起了寺庙。

我曾听到这里晨钟暮鼓的铿锵有力,常常随着山水的声音和谐共鸣,诵经的声音清幽悠长,处处与松树竹林的声音相呼应。静下心来思考,竟然不知道这座寺庙创建于哪一年,重修于哪一日,经历了多少次的毁坏和重建。自从某个朝代某年重修以来,岁月流逝,风雨侵蚀,殿堂倾颓,色彩剥落,山川失去了秀色,松柏也失去了生机,实在让人不忍目睹。这时,有个叫性玉的僧人,怅然忧伤地说到:“翻新庙宇修建道路,正是我们这些出家人应该做的事情。更何况我们居住的地方已经破败不堪,我怎么能安心修行、饱食终日,甘心看着这一切发生呢?”他突然下定决心,发起募捐活动,动员乡亲们捐款。有位姓张的官员,非常慷慨,捐了一百多两银子。接着,他又募集了许多人的捐款,重修的费用差不多凑齐了。于是他召集工匠,挑选材料,从春季的辛卯月甲申日开始动工,直到竣工。工程完成后,环顾四周,庙宇金碧辉煌,焕然一新。

这时,有一位僧人来找我,希望我能为寺庙写一篇文章,以便刻在石碑上流传后世。我考虑自己平时没有什么见识和学问,怎么敢把文章刻在石碑上,以此来欺世盗名呢?但我恳切推辞没有被接受,不得已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写下了这篇粗浅的文字,姑且以此来记录下这件事吧。

(王润文 张 格)

来源:滕阳州 ,侵权,联系立删。

0 阅读:0

信息参阅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