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地处燕赵大地西北部,紧邻北京、山西、内蒙古,这里物产富饶,有着“塞外明珠”之美誉。
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树一帜的美食文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张家口10种名吃,看看你吃过几个?

烩南北是张家口的招牌菜,还曾入选“河北十大经典名菜”,它将塞北口蘑与江南竹笋结合到一起,南北鲜味发生神奇碰撞,吃起来清香醇厚,鲜美爽口,深受大众欢迎。这道菜做法并不难,两种食材分别切成薄片,起锅烧油,放入食材快速翻炒,淋入口蘑原汤或高汤,加食盐、鸡精等调味即可。

柴沟堡熏肉是张家口另一个美食名片,源于塞外古镇——怀安县柴沟堡镇,不仅名满塞外,还出口到日韩等很多国家。柴沟堡熏肉沿用传统制作工艺,以新鲜带皮肥瘦适中的猪肉为主料,先用老汤辅以桂皮、丁香等一二十种香料,卤制两三个小时,再用柏树锯末,熏制十几分钟即可。做好的熏肉,色泽焦红,吃起来筋道有韧劲,柏香馥郁,唇齿留香。

张家口地区草原面积广阔,盛产优质绵羊,所以当地人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羊肉,烤全羊、手把肉、羊蝎子火锅、羊肉串等等,其中烤全羊被誉为“头号硬菜”。选用膘肥体健的嫩绵羊为主料,处理干净后,五花大绑到架子上,烤制金黄时,刷上酱料,使其渗透到肉内部。烤好的羊肉,色泽诱人,外脆里嫩,让人吃得过瘾!

八大碗是张家口蔚县的传统名馔,不仅是当地重要宴席的必备佳肴,还是逢年过节团圆饭的常客。蔚县八大碗的种类与外地的有所不同,常见的有红烧丸子、虎皮丸子、酥肉、犒肉、丝子杂烩、银丝肚等等,有荤有素有汤菜,每一碗都要用到不同的制作方法,在高温蒸制后,口感酥烂,味道浓郁,色香味俱全。

张家口坝上一带盛产高寒作物——莜麦,用加工成的莜面被誉为“坝上三件宝”之一。莜面非常耐饿,而且还很美味,适合蒸、烙、汆、炒多种做法。最常见的是蒸,莜面中倒入等量的开水,搅拌均匀,和成面团,再制成窝窝、面条、墩墩等,上锅蒸制而成,配上番茄臊子或羊肉臊子,香味浓郁,口感筋道。

炒饹馇是张家口地区一道颇有特色的菜肴,是很多当地人的家乡美食记忆。饹馇是以绿豆为主料,经过浸泡、去皮、磨浆、烙制而成的薄饼,再切成菱形片,撒上少许清水,拍上一层淀粉,下锅炸至蓬松酥脆,然后起锅烧油,放入辣椒、葱段等炒香,倒入饹馇和韭菜快速翻炒而成,吃起来咸鲜微辣,非常下饭。

一窝丝烧饼是怀安县马市口村的特色美食,源于明清时期,其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一窝丝烧饼做法非常考究,以上等面粉为主料,加入麻油、白糖、咸盐等,和成面团,充分醒面后,搓成长条,抻长盘成饼状,放入饼铛中烙制而成。做好的一窝丝饼,金黄酥脆,看似一张饼,提起一条丝,加水一碗面,非常奇特。

旋粉是蔚县传统小吃,特别是在夏季,街头巷尾总是能看到旋粉馆子、摊位,清凉爽口,香辣过瘾,几块钱一碗,性价比超高。旋粉的做法类似凉皮,以土豆淀粉为主料,加入适量清水,搅成面糊,盛一勺放入锣中,旋转晃动使其均匀,放入开水中烫至透明,再过凉水取出,切成长条,最后加入芝麻酱、辣椒油、蒜汁、酸腌菜、料水即可享用。

拿糕一道很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在张家口以及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都很流行。拿糕属于粗粮细作,被人称为“懒人美食”,以玉米面、莜面、面粉等为主料,起锅烧水,水开后,少量多次倒入面粉,不停搅拌,直至浓稠,方可出锅。再配上用葱花、黄瓜丝、腌菜汤等调成的凉汤或者肉酱,吃起来细腻软糯,香辣过瘾。

黄糕是一种广泛流行于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朔州、陕西榆林等地的美食。制作黄糕,要以用黍子加工的黄米面为主料,先淋上适量清水,搅成面絮,上锅蒸熟,再和成面团,抹上胡麻油,盛入盘中。再用羊肉、羊杂或者西红柿等炒制臊子,蘸着吃,真是细腻软糯,百吃不厌。
你吃过几种呢?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本账号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许可,严禁任何个人和媒体抄袭、搬运、洗稿,一经发现,必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