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演员王阳凭借热播剧《追风者》入围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这本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意外就来自于这部剧的男一号是王一博,王阳虽然也是领衔主演,但番位排在王一博后面。王一博粉丝纷纷为自己的爱豆打抱不平,他们不理解明明是“男主角”,怎么就成了王阳了?王阳难道不是二番吗?二番也能做男主角吗?
就算番位存在争议,但入不入围、获不获奖本身跟番位的关系并不大。“奖”是什么意思?就是对演员演技的肯定和褒奖,就像田径比赛,穿过终点线前三名才有资格上台领奖。要真去量化一下,那么不管是评委还是观众,都会承认王阳演技成绩高于王一博的吧。
按照这个思路,还有什么可争辩的呢?
更不能因为白玉兰奖提名番位之争,就把剧集本身的名声给影响了。《追风者》是民国题材近年来不多见的好剧。光是从民国+金融的创新设定,就能在故事的叙述中令人眼前一亮。
以魏若来和沈图南为中心人物的金融题材更多以文戏呈现。观众从中可以感知到,历史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博弈,金融活动既是资本游戏、也是民生根本,它转动起时代发展的齿轮,也导向着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王一博和王阳在剧中的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无数次点燃观众情绪的师徒情,正是二人合力完成的结果,更是整个剧组诚心制作的结果。不管白玉兰奖花落谁家,只要能够获得肯定,那么对于整个剧组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巨大的褒奖。
此外,以沈近真和徐诺为中心人物的谍战元素则更多以武戏呈现,隐蔽的战线,激烈的对垒,穿梭于枪林弹雨时时刻刻提防保命的魏若来,串联起了金融视角和密战元素,为荧屏上的民国传奇故事再添新意。
牛春苗、阿文、周姨、爷叔、彪子等担任配角的小人物也表现出了十足的“劲头”。这些小人物的挣扎与生存,也正折射出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特殊和复杂,让观众看到当时上海的光怪陆离与阶级差异。
此外,剧集对场景的搭建、服化道的设计,都做到了“真实”,当镜头切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街上的商铺、人流,仿佛时光倒流。真实是产生共鸣的基础。对于一段已经离当下太久的历史而言,只有建构得足够真实,在各方面都做到“让人相信”。用导演姚晓峰的话来说,“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善良的世界,他才能保持初心不变。”
剧中人的初心,是由剧外创作者初心的反映。这次白玉兰奖闹了不小的风波,但这份初心不应该由此被诋毁和磨灭,《追风者》也值得所有人看起来!
我是观众, 我有发言权, 一句话, 王阳在《追风者》里演技确实没比王一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