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我一生有两件事感到很遗憾,一中国加入WTO,二我做错了

慧言说个史 2025-01-24 04:05:29

2024第N种回顾方式

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黑料颇多,出轨和性丑闻的新闻在网络上遍地都是,但这一点也不妨碍美国人将其视为偶像人物。

美国人对他的崇拜,很大程度上因为克林顿出身贫寒,最后一点点成为总统,可以说是美国梦的真实写照。

而在中国互联网上,不少网友对于他的印象也不坏。

因为正是他在任期内,推动贸易全球化,中国才能加入WTO,让我国完成了经济上的一次腾飞。

可就这一点,克林顿于近日接受采访时却称,在其任期内存在着两个瑕疵与遗憾。

其中一个就是让中国加入WTO,而另一个则与眼下的俄乌战争有关!

那么,克林顿所说的两个遗憾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

一、克林顿支持中国入世

克林顿将中国入世视为自己任期内的错误与遗憾,显然是由于当下中国工业产能过强,已然对美国本土工业产生巨大影响。

而真的要详细讲起中国加入WTO这件事的前后经过,以及后来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其实克林顿算是送上了一个“大助攻”的。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社会众多企业员工,那些原本捧着“铁饭碗”的从业者,竞相下海经商。

这些人一股脑的跑到南方做生意,那里临近香港,再加上深圳的经济特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国家在这一时期也提供了很多的帮扶政策,让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在社会上涌现,但一开始这些中小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好卖。

美西方国家早就联合起来形成了贸易圈,也就是世贸组织成员国。

他们十分排外,对没有加入世贸的中国征收高额贸易关税,是卡在中国商品脖子上枷锁。

而这些世贸成员国之间则由政策商定,签订的是价格极低的关税,如此一来,中国的产品肯定是被拒之门外的。

当时很多企业的做法,就是想办法将东西运往香港,通过这里做一个贸易中转站,以此躲避高额关税。

香港所能吸纳的制造业数量是有限的,这直接限制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上限,故而真正的出路有两条。

一是效仿美西方国家另外组建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与对方打擂台,这一点凭借当时中国的影响力是很难实现的。

再加上美西方国家工业起步较早,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许多国家受此影响,选择与之亲近。

所以第一条路走不通,剩下的最好办法还是加入世贸组织,获得成员国的身份。

自1986年始,中国政府即向世界关贸总协定组织递交入会申请,个中曲折毋庸赘述。历经整整15载,中国才于2001年踏入世贸组织之门。

其中的大致经过,就是中国到1997年的时候,中国率先和斯洛伐克等国签订协议,最后直面欧盟和美国这一关。

双方因此商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为了获得对方同意,不惜通过降低关税这种方式牺牲一部分利益。

可即便我们主动示好,欧盟和美国还是顾虑重重的。

他们提出了许多严苛的要求,特别是美国的国会议员大多不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但美国的政治体制中议会和总统意见不合的事时有发生,国会不同意,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却对中国入世表示了支持。

美国议会成员担心中国入世,会在将来的经济全球化中打击到本土工业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有着廉价劳动力,以及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厚条件,一旦中国加入世贸。

二、极其苛刻的条件

中国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对逐利的美国资本家而言,犹如一块极具吸引力的磁石,前来投资自是顺理成章之事。

这样美国本土的工厂数量就会削弱,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就业压力增大,逐渐影响到政党的选票等等。

克林顿所思考的是,中国拥有着极大的消费市场和廉价人口资源。

只要中国入世,就能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市场,进一步获取更多利益。

这些条件都是美国资本家看重的,所以这个问题的争端背后,实际上也是美国政客和资本家的一场较量。

克林顿最后选择支持中国加入世贸,但也提出一些苛刻要求。

这是因为美国为全球最主要的大豆输出国,其占比达43%。他们担心中国农业与之竞争,便提前保住自己的利益,即所谓的“金饭碗”。

他们害怕中国农业会过来抢生意,提前保住了自己的金饭碗。

除了美国以外,欧盟同样是狮子大开口,在中国入世贸的过程中加了很多的“不平等条款”。

比如中国的纺织品和农业产品,必须以最低价格出口到欧洲等等。

这些条件在现在看来,无异于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先将自己的底牌和最低价亮给别人,是一种十分吃亏的行为。

但欧盟和美国根本没有给什么商讨空间,不同意就别加入世贸。

当时朱镕基总理专门为此事到美国与美方代表进行商谈,一见面对方就提出三个要求。

朱镕基总理为了大局考虑,只能表示同意,只要要求不过分,就先加入世贸再说。

这时一旁的中方代表龙永图坐不住了。

由于这三项要求尚未获得中央领导层授权,便写纸条呈予朱镕基,期望他能慎重考虑。

朱镕基见到龙永图频繁的递纸条,最后直接在会场生气的喊了一句“别再递了”。

美国人因此也被震慑到了,后面的谈判过程中都在斟酌。

由此可见,中国为了加入世贸做出了怎样的艰难牺牲。

但也正是因为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工业制造直接与欧盟的生产体系进行对接,完成了产业升级。

三、第二件后悔的事

中国有着丰富的人力和土地资源,加入WTO以后,就成为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粉碎机。

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段位的对手了,中国制造走向了全世界。

所以在近日接受采访的时候,克林顿觉得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自己任期内的一个瑕疵。

中国并未如美国预想般给其经济带来改善,相反,美国迎来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按照美国最开始的设想,中国引进的都是中低端工业,充当着“出苦力”的角色,最好一直这样维持下去。

但中国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科技已经逐步实现赶超,这是美国人始料不及的。

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诞生,对于美国的霸主地位挑战是全方面。

现在的美国虽然高喊着贸易战,可连自己也明白是离不开中国商品的。

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内遗憾就是在1994年的时候,对乌克兰施压,让他们放弃了一千多颗核弹头。

这件事致使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俄罗斯动不动拿着核武器说事,可乌克兰手里是没有核反击能力的。

在克林顿看来,若乌克兰持有核武器,俄罗斯定然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当下这种被动局面也就不会出现。

就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克林顿的这个遗憾实际上是必然诞生的,现在的说法有一定的“马后炮”嫌疑。

乌克兰乃苏联政治遗产的继承者之一,苏联解体后,它一度成为除俄罗斯与美国之外的第三拥核大国。

最开始核弹头数量比中国还多,这就导致在最开始,美西方国家对于乌克兰的防范是不低于俄罗斯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与欧洲诸国才持续向乌克兰施压,迫使其放弃核武器。

乌克兰欲投入美西方国家怀抱,只能言听计从。

按照在1994年签订的《布达佩斯备忘录》,乌克兰放弃核武大国的身份以后,美西方国家就要对乌克兰实行保护。

可俄乌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政府除了给钱,是绝对按兵不动的,只是静静地看着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彼此消耗,妥妥的最大赢家。

就乌克兰放弃核武器一事而言,美国仅付出一定经济代价,便使一个极具威胁的对手放下核武器。

克林顿所说的两个遗憾,在最开始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然而,克林顿与美国政府未曾料到,仅仅二十余载过后,中国已然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了战争,所以开始对先前的政治策略有所后悔。

这也延续了美国政治家将问题责任转移的惯性思维,而不是直面问题,找到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点击,就可以看到榜单,阅读更多深度好文章。

参考资料:

1、环球网 《克林顿受访时宣称:后悔当年让乌放弃核武器,不然俄不会行动》

2、新浪财经 《澎湃刊文回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曲折历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