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马致远所著的《汉宫秋》记载了这样一句话: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即使招募大量的士兵很容易,但想要找到一个合格的将领,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这句话放到解放军中也同样的适用。
这不,在建国后的不久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贺龙为了昔日的心腹爱将,特地找到了彭德怀,直言道:
“彭总,我来找你讨要一个人。”
可此人也是彭总的爱将,可在听了贺龙的理由后,彭德怀还是咬牙点头表示同意。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又有着怎样的优秀能力,使得两位元帅都对他爱不释手?
1、南征北战此人就是我党的著名将领,有着“独臂将军”之称的贺炳炎。
他1913年出生在湖北省松滋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自小就吃尽了生活中的各种苦难。
9岁丧母,为求生计,年仅11岁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之后又接连从事了各种繁重的工作。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以微笑面对世界,心中充满了正义感。
只要他看到了不平事,总是会给被欺负的一方提供帮助。
随着时间的慢慢成长,贺炳炎那心中的正义感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变得越发纯粹。
他曾向小伙伴们这样说道:将来一定要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
当正确的人遇到正确的组织时,总会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1929年,贺龙率军来到贺炳炎的家乡,当他看到这支军队的所作所为后,立刻就选择参军入伍。
并以作战勇敢而慢慢扬名,还在同年加入了我党,同时也进入到了贺龙的视野。
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期间,为降低根据地内的损失,我党做出了在外线作战的决策。
但这也会导致一个问题,根据地内的兵力相对薄弱。
敌人因此找到了破局的良机,派遣一支部队向我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袭来。
因为事发突然来不及调集部队,贺龙直接把军校学员投入到了战斗。
可没承想其中贺炳炎的战绩尤为亮眼,他扛起一柄大刀二话不说就冲进了敌军,一连砍倒了许多个敌人,一战扬名。
往后的时间,贺炳炎一直牢牢跟随贺龙的步伐,一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多次为部队打开生路,被誉为“孤胆英雄”。
而他也在这一过程中多次负伤,进而失去了自己的右臂,这让贺龙感到非常的心痛,曾直言道:
“这是党的好儿子的骨头。”
可以说,没有贺龙的悉心培养,就没有未来战功彪炳的贺炳炎上将。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贺炳炎依旧发挥着自己能征善战的特点。
他率军首战雁门关,消灭日寇多达五百多人,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
贺炳炎就宛若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先后担任了支队司令员,258旅副旅长等重要职位。
他在抗战期间也曾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当两人见面后,毛主席就迫不及待的握着他的左手说道:
“你就是独臂将军嘛,这样的人物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唯有我们红军才能培养出这般人才。”
而贺炳炎被调到彭老总的麾下战斗时的事情,则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两人因为脾气不合,还曾爆发过“矛盾”。
2、成为彭老总的心腹爱将1947年国民党改变战略,以对我根据地实行重点进攻,其中一个战场就发生在陕西。
当时,胡宗南集结二十多万的大军,兵分三路,对我陕甘宁根据地袭来。
其中一路直扑延安,妄图进行“斩首行动”。
当时,破敌任务交到了彭德怀的身上,而他麾下的部队大多都是贺龙的老部下。
因为不熟悉部队,西北野战军一纵攻打榆林长达两天时间都没有得手,直接惹恼了彭德怀:
“贺龙的脸都被你们一纵丢光了!”
一纵的司令员是贺炳炎,政委是廖汉生,两人因为习惯了贺龙直爽的性格,养成了有话直说的习惯。
这场战斗贺炳炎也打得很是憋屈,所以在听完彭德怀的话后,情绪顿时就上来了,亲自带着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追兵。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因为一些原因没有达成战略目标,彭德怀就开口说道:
“没有意识到危险,自己先走了。”
耿、廖二人哪能咽下这口气,当即开口反驳:
“你越级下达命令,还是口头命令……要是不相信我们一纵,干脆取消了我们的番号。”
话音刚落,贺炳炎也开口说道:
“就你一个人最正确,我不干了!”
好在贺龙也参加了此次会议,由他搭台这次争吵糊弄了过去。
不过事后彭德怀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检讨,耿、廖二人也同样如此。
经此一事,彭德怀对贺炳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清楚了他的能力,开始将越来越重要的战斗任务交给他。
而贺炳炎也没有让人感到失望,每次都完美的完成了任务,直至成为彭德怀的心腹爱将。
以至于后来彭德怀主持起国防部的工作后,他还对贺炳炎进行了“破格”安排,特地推荐他担任成都军区第一司令员。
随着战局的不断发展,西北野战军的队伍也慢慢的壮大了起来,随之也担负起了解放大西北的任务。
贺炳炎就这样一直跟随着彭德怀,直至新中国成立。
但是,长年的戎马生涯早已让贺炳炎的身体变得伤痕累累,况且大西北地区的医疗水平本就相对薄弱。
慢慢的贺炳炎的身体开始变得越发不复从前,工作起来也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当贺龙得知了此事后,就立刻担忧起了贺炳炎的身体,并且为了他的健康着想,贺龙便想着将他调回来接受调养。
奈何因为职务的不同,贺龙并不能管辖到西北。
于是便想到了老朋友彭德怀,希望由他出面解决这件事,所以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当听到贺龙的请求后,彭德怀在第一时间并没有同意。
因为贺炳炎此时所肩负的责任十分重要,一时之间根本找不到替代人选。
可又想到这是老战友贺龙的请求,沉思一会后,彭德怀还是咬牙点头同意了此事。
贺龙给贺炳炎授衔
为此他还特地说到:“他可是一员悍将,你可要把他用到刀刃上。”贺龙听到后欣然同意。
返回到东部地区后,贺炳炎又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曾这样贺炳炎:他的心中永远装着党和人民,就是没有装下自己!
参考资料:
1.彭德怀被部下“顶牛”之后——中国军网
2.贺炳炎上将:义薄云天的“独臂将军”——《党史博采(下)》 2010年第4期9-13,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