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和安禄山,奸相和叛将,这两人是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共同点是,他们都敬畏一个人,可不是玄宗皇帝,而是前任奸相李林甫。
要说安禄山这种胡人,外表憨厚,内心奸诈,安禄山自以为演技天下无双。遇到了更为奸诈的高手李林甫,栽赃陷害,无人能比。张九龄尚且都能看出安禄山不能留,更何况诡计多端的李林甫呢?
安禄山是什么人,李林甫心里其实看的比谁都清楚,但是就是要重用他,培养成坚决服从自己的胡人标兵,让他掌握大权在外头当节度使。李林甫怕的就是自己宰相地位被动摇,唐朝有节度使入相的传统,通通换成安禄山这种胡人。管他是突厥人、契丹人还是高丽人,只要不是汉人,就入不了相。
帝国的隐患,类似安禄山的胡人会不会造反,李林甫就不放在心上了。李林甫活着的时候,杨国忠和安禄山都表现的恭恭敬敬,安禄山心里打什么算盘,李林甫都能笑眯眯地说个八九不离十,吓的安禄山大汗淋漓,“虽盛冬,常汗沾衣”。
地痞流氓出身的杨国忠,积极给李林甫当小弟,杨国忠没什么能力,又是皇帝宠爱贵妃的族兄,李林甫也给他礼遇。杨国忠表面恭敬,心里却想把李林甫搞下台,但是很清楚自己肯定玩不过老城府的李林甫。甚至直到李林甫病重之时,对他说你必定接任宰相,杨国忠神情慌张,”谢不敢当,汗流覆面”。
二贼是对李林甫毕恭毕敬,活着的李林甫他们搞不过,只能欺负死了不会说话的李林甫。李林甫死了,甚至还没下葬,杨国忠立马伙同安禄山陷害李林甫曾经勾结叛将阿布思意图谋反。
唯恐一直以为李林甫是大忠臣的玄宗不信,安禄山专门重金贿赂阿布思部落的投降将领,保他升官前途无量,前往长安作证。降将准备好熟读已久的剧本,在大理寺等有关部门的审讯下滔滔不绝,李林甫如何如何与阿布思密谋弑君造反。更绝的是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很清楚自己老丈人生前得罪不少人,这事恐怕必受牵连,直接跳出来依附杨国忠,出面证实李林甫谋反!
在这装饰的铁一般的事实下,加上杨国忠安禄山也是亲信宠臣,玄宗李隆基不得不信,顿时勃然大怒。可怜一代奸相李林甫还没下葬,被劈开贵重棺木,剥掉朝服,以庶人之礼安葬,家产全部抄没。树倒猢狲散,李林甫的儿子和亲信党羽全部流放的流放,被贬的被贬,杨国忠和安禄山笑的不亦乐乎。
将相矛盾朝廷的公卿大臣,除了李林甫,安禄山是一概傲慢轻视。杨国忠当上宰相,安禄山也是照样傲慢对待,这就搞的杨国忠很不爽了。凭什么你服他不服我?
安禄山同时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其中河东节度使还是他主动申请的,玄宗竟然轻易给了。这样安禄山就拥有全国最强数量最多的精兵,包括很多突厥、同罗、契丹等外族百战骑兵,招兵买马,把很多外族将领替代原先的汉人将领,汉人将领可能还有些忠君思想。颠覆唐朝,只在一念之间。
在唐朝允许节度使自主募兵的情况下,招募的士兵哪管什么忠君,安禄山给钱给官给女人,命令往哪打就往哪打。在天宝十三年安禄山造反前夕,连续多次大赏军队,笼络人心。
杨国忠也惧怕安禄山手握重兵,加上这小子嚣张跋扈不服自己,连续上奏安禄山有谋反迹象,到后期就直接说安禄山必反了。玄宗以为杨国忠嫉妒安禄山受宠,也没抓到什么有力证据,加上安禄山演技实在高超。其实杨国忠也是弯打正着,安禄山原先要等玄宗驾崩再反,总归顾念些玄宗的恩情,安禄山最后一次入朝长安,离开辞别时刻,玄宗“解御衣以赐之”。
苦于杨国忠步步紧逼,在此后安禄山再也不敢来长安,就怕被扣留。安禄山掌管河北三个军区的军事力量已经将近十年了,表面上常备部队十八万,加上其私下里招募收降的胡汉大兵,恐怕军队总数已经达到二三十万。
节度使的官职,掌握行政、军事、财政三项大权,要粮有粮,要钱有钱,毫无权力牵制。安禄山对于朝廷派过来的采访使、巡察使等监察官员,给予重金贿赂,回去就会说好话。等到造反前夕,安禄山已经决心要速反了,对待朝廷也不必装什么恭敬了,朝廷来的使者都傲慢接待。
范阳兵起天宝十三年年末,安禄山打着奉密旨诛杀杨国忠的旗号,以十几万胡汉步骑南下造反。河北诸郡太平久了,只有少量不堪一击的州县部队。安禄山造反,来的太突然了,有的望风而降,有的弃城逃跑,还有的忠心不怕死,拼命抵抗数日城破屠城。三十天不到,河北二十四郡,全部瓦解。
叛军渡过黄河,五战五胜西域名将封常清率领的乌合之众,也就是临时招募的市井商贩组成的军队,轻易攻破东都洛阳。没训练没实战的乌合之众怎么打的过叛军百战之将、百战铁骑?
高仙芝、封常清眼瞧势大,贼锋不可挡,集合部队放弃陕州退守险要潼关。年老昏聩的玄宗听信监军宦官边令度馋言斩杀二将,换上在长安养病的老将哥舒翰上阵。
唐朝的忠臣良将们成功扼制住叛军的强大攻势,叛军的南面鲁炅守南阳,东面张巡守睢阳,使其无法摄入荆州和江淮地区一步。与此同时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精锐朔方军在常山郡大破叛将史思明,斩首四万余级,目标直指安禄山的老巢范阳。
如果潼关守的住,叛军就处于四面难以突破的困局。范阳一旦被攻破,叛军内部有很多范阳兵将,人心必乱,眼看短期内叛乱就能平定,仿佛安禄山的人头不久将要送到长安。
而奸相杨国忠此时却按耐不住,鼓动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潼关迎击叛军,玄宗已经七十多岁了,年老愚钝且不知军事。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二十多岁带兵冲入皇宫铲除韦氏的神武楚王殿下,也不是那个开元之初励精图治的英明圣君了。
哥舒翰名义上有二十万大军,但多是新兵,守个险要潼关可以,出战难敌安禄山凶猛的幽州突骑。叛军连续强攻潼关半年,久攻不下,一筹莫展。安禄山在洛阳暴跳如雷,大骂谋士。
身为久经沙场的老将,哥舒翰很清楚这仗不能打啊!苦苦上奏相劝,玄宗都听不进去,只能抚膺痛哭,被迫出战。反被叛军占据险要,二十万大军被杀的几乎全军覆没,回到潼关的不足八千!哥舒翰被部将胡人火拔归仁绑了投降安禄山。
关中的门户潼关失守,长安不保。谁也没想到这场李林甫时期就种下的浩劫会持续八年之久。大唐打赢了,被打的残废加满身创口,在这种情况下,苟延残喘又活了一百五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