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大家聊了聊职场中的“笑”,今天就聊聊“哭”吧。
其实一说到“哭”这个词,往往咱们容易联想到很多我们并不希望的事情,比如悲伤、痛苦,甚至气愤无奈等。尤其对于职场人,好像一说到谁谁哭了,就容易想到软糯,甚至耻辱。更有人还容易把“哭”想象成“戏精附体”,觉得这是在“演戏”,这是虚伪的表现......
其实这些都是对“哭”的误解。
对于“哭”这个正常的情绪表达,我更想对职场朋友们这样说:成熟职场人不是不哭,而是更要“会哭”。“会哭”的标准就是:哭过之后,是不是对某个事情,尤其对哭的那个人,有了更加正面积极健康的隐形影响和价值!
那么如果“哭”真的有价值,职场中什么时候应该“哭”呀?
就我个人的总结观察,谈不上多权威,这三个职场场景值得“哭一哭”:
领导对下属表达“真情感动”的时候;
下属对领导表达怀念或不舍的时候;
极端情况不得已需要博得同情的时候。
先说第一个:领导对下属表达“真情感动”的时候。
首先声明一下啊:这里说的表达“真情感动”,可绝不是私人男女之间的爱情感动啊!而是特指领导对于下属对团队工作做出的付出与努力、或者挺过艰难挑战、或者下属兄弟们为了公司的某个大项目攻坚战,一段时间真的是日日夜夜奋力拼搏......甚至比如个别下属为了公司利益生了病、受了伤等等。
以上大家看出来了吧?但凡是团队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时候也非常需要管理者表达“同理共情”的艰难时刻,那时候最需要领导表达对大家的“爱惜、关注、看到、甚至感同身受”!
所以这个时候非常需要领导为了大家的辛苦付出而哭!
同时记得,这个时候领导的苦,就别避开大家了!你要哭,就要当着下属众人的面哭,倒不是要让你嚎啕大哭,那个时候几行热泪下来(就算你实在哭不出来,眼泪在眼圈打转转也可啊),要让大家看到你真真切切的感情共鸣,让大家知道你对下属的用心关切与爱惜之情,相信大家一定会深刻记得!
这么说吧:如果你作为领导,为你的下属流过眼泪,这件事你的下属一定会记住一辈子的!(不瞒大家讲,多年来在我的团队管理主课课程上,在某个互动演练环节,我已经听到很多学员分享的令他们记忆极其深刻的曾经老领导的故事,都和领导这种真情实感的情绪表达有关。)
第二个是:下属对领导表达怀念或不舍的时候。
先说一个我亲眼见到过来的小故事:曾经我在做记者工作的时候,我跟随某公司到某地做跟踪采访报道。记得当我们几天之后,要从那座城市离开的时候,临行前当地的很多员工都出来送行我们,当然包括一些团队领导。我在车里看到所有员工在车外面向着我们用力挥手!其中有些几位同事们哭得稀里哗啦!(女同事们的哭得更直接些,男员工哭得比较低调,但也是满脸热泪!)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他们公司的几位同事当时捂着脸哭的样子......
我当时明显也看到车里的那几位领导们都被深情打动!有几位也是默默地抹着眼泪,向外面挥手告别!
实话实话:就在我刚刚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又起了些鸡皮疙瘩!因为确实,直到现在,我想起来依然因为他们团队的那种在我这个外人看来,非常具有凝聚力、非常具有良好团队关系的场景备受感动!我想,这也应该是当时他们的公司做得那么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话说回来,接着聊职场下属们可以“哭”的场景,比如你的领导得到晋升,需要和你们离开了,或者跳槽去其他公司了,亦或者就像上面的案例中大家因为临时某个项目,暂时分开不在一座城市的等等吧,只要但凡是涉及到“离别、分开”,虽然不是什么“生离死别”,但是只要是“说再见”的时候,几行热泪是最质朴、也是最打动人的表达方式。
而这样的哭过之后,相信在对方心里,也一定留下深刻印象,是一次宝贵的“情感账户”累积。
在说第三种情况,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希望大家用到,但如果真的遇到了,至少有个准备吧,就是在极端情况下,你不得不需要博得同情的时候。
比如在职场中你被“黑”了,而且是那种被“黑”得很厉害的那种!都不是一般的被冤枉,是让你嫉妒委屈不平的!你不得不需要去感染他人,尤其是领导,要对你“主持正义鸣不平”!这时候“哭出来”也是一种选择。
聊到这大家可能有个顾虑:好像这种情况女同事更适合,男的是不是就不恰当了,毕竟“男人有泪不轻弹”啊!
这么说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的哭出来,效果可能更具有“感染力”!更可能让对方觉得“这得是多大的委屈啊”......
聊了三种可能需要“哭”的情况,最后必须说一下“注意事项”。
一是我们说的“哭”,是真哭,是真实的情感流露,不能刻意,更绝不是“职场戏精”的表演!这是具有本质不同的!“哭”也绝不是为了虚情假意的演戏,而是确确实实情绪累积酝酿到一定程度的,顺其自然发生的,才好。没有情感基础,硬拔情绪硬哭,那就成笑话了!太假,而且别人会看的一清二楚的。
二是“哭”是自然的情绪表达,但不能失控情绪。比如职场中肯定不适合“嚎啕大哭”。同时哭的时候也不要影响你的语言表达,尤其是在你受了委屈需要说明真实情况的时候,这个时候带着哭腔把事情说清楚更重要!
与此同时,在“哭”这件事情上,确实也存在“男女有别”,女的更容易发挥些,男的就需要“拿捏尺度”,适度从紧、别太“自由放纵”更好!这没办法,人们对男女骨子里的刻板印象就是这么存在的。
三是“哭”是过程,但不是结果。哭过之后,我们还是职场人,还需要继续保持职场人“该干嘛就去干嘛”的素养。作为人,需要“情绪自由”;但作为职场人,我们更需要“情绪稳定”。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职场人的本质,实现自己的“本职价值”和“增值价值”,这是永远的核心!
职场上我们哭过,我们也笑过。哭过笑过之后,我们依然满怀力量地奔赴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