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战役后,彭老总和苏联代表争论:要是觉得我不称职,可以杀头

小宸说历史 2024-08-13 08:09:20

1950年的冬天,朝鲜战场上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第三次战役的硝烟刚刚褪去,志愿军战士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然而,在这份喜悦的背后,一场关于战争走向的激烈争论正在悄然展开。这场争论的主角,一位是我军的杰出将领彭德怀司令员,另一位则是苏联的军事代表。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第二次战役之后。当时,志愿军一路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一带,战局的进展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然而,在这份振奋之中,彭德怀司令员却保持着一份难得的冷静。他深知,敌人虽然暂时退却,但实力并未大损,战争远未结束。因此,在12月8日,他致电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作战,让敌人占三八线,以便明年再战时歼灭敌主力。

这个建议与苏联大使的看法大相径庭。苏联大使认为,美国即将速逃,我军应趁机速进。面对这种分歧,彭老总毫不客气地在电报中点名批评了苏联大使的看法,他预言朝鲜战争将是长期且艰苦的,我军应采取稳进方针。

毛主席深思熟虑后,完全赞同彭老总的看法。于是,第三次战役在毛主席和彭老总的共同决策下发起,成功突破三八线,收复了汉城。然而,由于敌人选择了主动撤退,我军并未能对其造成有效杀伤。此时,志愿军已经疲惫不堪,后勤补给压力也越来越大。彭老总审时度势,于1月8日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全军休整。

然而,这一命令却遭到了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的强烈反对。他认为,打了胜仗却不追击敌人,不发展胜利成果,是给敌人留下喘息之机,犯下丧失战机的错误。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对其进行了耐心解释,但扎哈罗夫依旧固执己见。

这时,斯大林给北京发电称:可以由志愿军控制三八线以北以及两侧沿海地区,而令人民军继续南进,对敌追击。主席收到电报后,随即将电报转发给了彭老总。这份电报无疑给彭老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

1月10日,彭老总和苏联代表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彭老总先是分析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军在运输、给养、兵员等方面的困难,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才能充分准备,在下一仗中歼灭更多的敌人。苏联代表虽然同意休整,但也提出了要尽量缩短时间,可以先出动3个军继续追击,而让其余部队休整一个月。

彭老总针锋相对地指出:“现在出击可能会迫使敌人放弃几个地方,但过早将敌人的主力压缩到釜山一带,并不利于将来的分割围歼。”他坚持认为,扩大领土不如消灭敌人,消灭了敌人,自然就扩大了领土;如果只扩大领土而不消灭敌人,到时候到手的领土也会得而复失。

双方争执不下,气氛越来越紧张。彭老总激动地说:“你们的这些看法是错误的,都是从愿望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从事实出发考虑问题。你们把战争的胜利寄托于侥幸,把人民的事业当作赌博,只会把战争再次引向失败。如果你们认为我彭德怀不称职,可以撤职审判,可以杀头。”

这场激烈的争论再次惊动了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斯大林在随后的一封电报中严肃地指出:“中国志愿军的领导是正确的”,“毫无疑义,真理掌握在彭德怀同志手里”。他在电报中盛赞彭老总以那样劣势的装备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当代天才的军事家。同时,他也严厉地批评了苏联大使不懂军事,并要求他今后不准再干扰彭德怀同志的指挥。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发电报调和,说两国同志必须耐下心来,必须做好一系列前期的准备,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否则我们就会重犯之前的错误。至此,彭老总提出的志愿军必须休整两个月再进行战斗的建议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参考文献和史料书籍:

《抗美援朝战争史》

《彭德怀传》

《中苏关系史纲》

《毛泽东军事文集》

0 阅读:0

小宸说历史

简介:讲述大国事迹,弘扬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