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李一帆:激光雷达将成为安全标配|智车星球

智车星球转啊转 2025-04-23 10:04:30

“激光雷达将会成为更多车型的标配,马斯克坚持纯视觉不是第一性原理,只是仿生,但第一性原理不是仿生,仿生也不一定科学,飞机就被仿生翅膀耽误了165年!”

4月21日,2025禾赛科技技术开放日如约而至。

去年禾赛技术日上禾赛科技CEO李一帆曾提出:激光雷达已经在15万级以上「跨越鸿沟」。结果是,2024年15万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激光雷达搭载率已经高达25%。

昨天,李一帆给出了新的预判:2025年,激光雷达在全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搭载率将超过20%,而且,激光雷达将成为更多车型的「安全标配」。

基于对技术和市场的判断,针对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L2级辅助驾驶,禾赛发布了「千厘眼 A」、「千厘眼 B」和「千厘眼 C」3种解决方案,并同步推出ETX车规级超远距激光雷达、AT1440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和FTX车规级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

在演讲中,李一帆再次释放了很多重磅观点:

比如,马斯克提出的「第一性原理」在造车上并不科学,首先第一性原理不是仿生,其次仿生也不一定科学,汽车和机器人感知世界,有激光雷达一定更准确;

激光雷达在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中扮演的角色,已经从「功能件」变成了「安全件」,安全不应该是选配,激光雷达将会成为更多车型的标配;

客户选择合作伙伴的切换成本在降低,而安全不选第二名,所以一定程度上作为第一名拉开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成本、技术迭代、交付能力上远超海外对手,类似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比赛中的统治力,出海才能挣钱;

通过芯片化设计和自动化工厂,激光雷达成本已经下降99.5%……

2014年成立的禾赛科技,今年10月份,就要步入第11个年头。李一帆说,这么多年下来,在很多人眼里,禾赛可能是一家很无聊的公司——不提技术架构,不搞架构创新,也不和友商比架构的差别。

“在我们看来,我们选的就是行业唯一的最优架构。没有试图发明一些弯道超车的方法,因为我们找到了最直的道。”把底层芯片化之后,一代一代迭代芯片,自然就会开花结果。

激光雷达就是「隐形气囊」

“再买车一定要买带激光雷达的”,这是2024年开始很多消费者的反馈。汽车行业对于「激光雷达是否必要」的讨论,已经不像几年前那样激烈。

最近几起事故的发生,更是将「辅助驾驶安全性」的话题热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家应该承认的是,有激光雷达的车一定更安全。辅助驾驶系统长期还会有一定概率犯错,这个错误极大的比例都会被激光雷达解决。”

李一帆分享了一组数据:15万元以上新能源车中,2024年激光雷达渗透率约为24%,预计2025年将达到40%。

随着零跑B10等车型的量产上市,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已经下探至10万元级车型。

对于2025年全价格段新能源市场,李一帆认为激光雷达渗透率将达到20%。

用户越来越重视的汽车安全,激光雷达搭载率也在快速上涨,不管是消费者心智还是实际数据上,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已经显得站不住脚。

而李一帆更是从原理层面给了马斯克致命一击。

“人类开车只用眼睛,所以机器开车不需要激光雷达”,这是马斯克坚定纯视觉路线的「第一性原理」。

但李一帆却提出,第一性原理不是「仿生学」,而且「仿生学」也不一定科学。

为此,他例举了飞机的发明过程。早期人们模仿鸟扇动翅膀,尝试造飞机,也就是扑翼机,经历了大量失败,直到165年之后,1903年才有了「固定翼」方案的成功。

同样,如果按照仿生学造车,应该模仿动物四条腿跑的方式,但现实中的汽车显然不是这样设计的。

李一帆表示,第一性原理的本质应该是「回归基本条件,不盲目模仿或依赖经验」,而不是简单模仿人类感官。激光雷达能够利用主动探测,弥补摄像头的物理局限。

而且随着智能驾驶逐渐回归理性,激光雷达也已经从「功能件」变为「安全件」。

在李一帆看来,这二者有着很大区别。前者属于“用不用都行”的可选配置,而后者则类似安全带、气囊,是即使不主动使用,也能在紧急情况下自动提升安全。

理想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已经避免超400万潜在事故,极端事故1000多次。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激光雷达解决的可能永远都是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问题。”但很可能那极小概率中的一次,挽救的就是一个甚至几个家庭。

安全不选配

年初,比亚迪发布智驾平权方案后,吉利、奇瑞等头部车企的跟进,激光雷达作为辅助驾驶核心硬件之一,也迎来全新机遇。

李一帆介绍,2024年禾赛共交付激光雷达超50万台,2025年随着ATX激光雷达的量产上车,预计交付量将达到120-150万台,包括比亚迪、奇瑞在内的11家中国车企,都选择了搭载禾赛的激光雷达产品。

不止辅助驾驶,对于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禾赛也做好了准备。

禾赛发布全场景感知方案「千厘眼」,其共有3套解决方案:

「千厘眼A」,是专为L4级无人驾驶打造的感知方案,搭载4颗1440线超高清AT1440主雷达与4颗纯固态FTX补盲雷达,实现360°无死角覆盖。

AT1440是全球最高线数的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达到1440线,相比同类产品提升10倍,点云密度是目前主流车载激光雷达的45倍以上。

AT1440将于2025下半年开始量产,并在卡尔动力全球首款运输机器人上首发,同时也将搭载于其L4级自动卡车方案中。

FTX则是全球视野最广的纯固态车规级激光雷达,拥有最大180°×140°的超广视场角,分辨率较上一代提升超2倍,同时外露视窗面积大幅缩减40%,能有效覆盖车身四周盲区,精准检测低矮障碍物,还可以实时监测侧后方快速接近的车辆,为安全变道决策提供支持。

「千厘眼B」,是由1颗前向超远距激光雷达ETX+2颗近距补盲激光雷达FTX打造的L3级方案,三颗激光雷达协同工作,可识别更多长尾场景,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

其中,ETX是全球测距最远的车规级激光雷达,基于禾赛自研光矢量芯片,可搭载于舱内挡风玻璃后,在视窗高度仅32 mm的前提下,可实现400米的超远测距(@10%反射率),最佳角分辨率相较AT128提升8倍。ETX目前已获欧洲顶级主机厂多年定点,2026年底开始批量交付。

「千厘眼C」,则是已经量产的L2+辅助驾驶系统感知方案,搭载1颗ATX激光雷达。ATX搭载禾赛自研的波形解码引擎IPE,拥有200米@10%反射率的超远测距,最高256线的高清部署,今年Q1量产后已经获得比亚迪、奇瑞等11家车企定点,截至4月中旬已经获得超5万台订单。

自2022年量产全球首个车规级芯片化激光雷达AT128后,如今禾赛的技术平台已经更迭到了第四代,新一代芯片能支持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多的价格点,可以更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

据李一帆介绍,通过芯片化设计和自动化工厂,禾赛已经将激光雷达的价格,从早期超过20多万人民币,下降99.5%,至千元级水平。

就是这样买得起的价格,才让激光雷达有了成为「安全标配」的可能。

不选第二名

“安全不选第二名,所以一定程度上作为第一名拉开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在接受「智车星球」等媒体采访时,李一帆给出了这样的预判。

根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Yole Group发布了《2025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禾赛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摘得3项全球第一: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 ADAS 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全球Robotaxi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

之所以给出“安全不选第二名”的判断,李一帆认为行业在趋于收敛,虽然在ADAS激光雷达里,禾赛和速腾是并列第一,但是综合实力禾赛是综合最强的,“我们不一定是最低价,但是是综合起来是更合理的选择。”

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今天大家在辅助驾驶的宣传上,很多人会把激光雷达拿出来讲,历史上激光雷达在主机厂发布会上是‘128线’,我们的名字就叫这个,现在我们名字叫‘禾赛’了。一定程度上如果大家认为我们是第一名,他就更有动力用第一名。”

对于取得客户长期信任的原因,李一帆总结有一个更重要的内因,禾赛的四大价值观之一——行胜于言。

客户在和禾赛合作的过程中,就发现这家公司做的确实比说的好,交集越多就会越信任禾赛,合作越久信任越长。

而且客户选择激光雷达合作伙伴的切换成本也在降低,这种背景下信任就变得尤其重要。

以和欧洲顶级主机厂的多年独家定点合作为例,据李一帆介绍,这家车企是从2018年开始从Robotaxi项目开始合作的,中间有各种各样的项目,可能一个小项目也会做一整年,一路做到了2024年,用6年时间积累了解和信任,才最终签订了现在的量产项目合作。

“其实跟欧洲人建立信任是更难的,因为海外市场天然不优选中国供应商,质疑你的信息的可靠程度,毕竟文化也不一样,也没有那么多可以交叉验证的机会。”

“如果你是一家长期行胜于言的公司,你坚持这么做,会让跟你熟的人,越来越觉得跟你合作还挺好,做B2B我觉得必须是这样的。”

激光雷达:中国供应链中的「乒乓球队」

“中国智能汽车产业供应链,已经成为中国乒乓球队”。

这是李一帆跑遍全球市场和客户后得出的结论。

2023年,李一帆飞行时间排名全上海第6,达到600多个小时,换来的结果是:全球10大车企中6家(含其合资公司),中国前10大车企中的9家,都成了禾赛的客户。

如何在继续扩大销量的同时保持利润,或许是整个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尽管已经是全球首家实现全年盈利且现金流为正的激光雷达企业,禾赛还在寻找着更多增长点。

对此,李一帆给出了两个答案,一是做「海外市场」,二是做「非车载业务」。

对海外市场,李一帆直言,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成本、技术和交付能力上远超海外对手,就像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比赛中的统治力。

“我们在中国练的能力,去和海外竞争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和我们的差距非常大,就类似中国乒乓球队在全球的地位,竞争能力不是一个量级的。”

据此前公布信息,禾赛已与欧洲某顶级车厂达成多年独家合作,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订单甚至可以延续至「下一个十年」。

禾赛说的「非车载业务」,主要指机器人业务,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万亿级工业消费市场,禾赛也早有准备,预计今年机器人市场禾赛激光雷达出货将达到20万台级别。

面对割草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种场景,禾赛推出的JT系列迷你激光雷达,以 360°×187°超半球视野,覆盖范围相当于 1.5 个标准足球场,比同类产品提升 60% 以上,底部直径最小仅 55 毫米,体积比同类产品减少 70%,重量仅200-250 克。

JT系列迷你激光雷达在今年1月正式发布,发布即交付,目前已向客户交付产品超2万颗。而在科技日当天,禾赛还与可庭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一年内,禾赛科技将为可庭科技提供30万颗JT系列激光雷达。

从「高端玩具」到「安全刚需」,从「海外技术封锁」到「中国制造突围」,从「汽车」延伸至更加广阔的「万亿级机器人市场」……在这场智能化的技术革命中,激光雷达在默默守护着人们的安全边界。

如今的禾赛用年产能突破200万台,累计交付100万台的成绩,逐步从中国走向世界。随着智能驾驶和机器人的发展,禾赛将站上更高更大的舞台。

0 阅读:4

智车星球转啊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