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山东一男子结肠术后,坚持清淡饮食,2年复查结果咋样了?

严医科普羊生 2025-04-23 18:31:28

2019年,35岁的林宇轩是山东一家上市公司的职员。每天从早到晚,他都坐在办公桌前,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数据。长期的久坐不动,让他的身体逐渐变得虚弱。身为山东大汉的他对辣椒有着独特的喜欢,甚至到了无辣不欢的地步。早餐的面条,他会浇上满满一勺辣椒油;午餐在食堂,他专挑麻辣香锅、辣子鸡丁这类菜品;晚餐若是没有辣椒的陪伴,他甚至觉得食之无味。他享受辣椒带来的那种热辣刺激,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辣椒正一步步侵蚀他的肠胃。

2019年7月8日,忙碌了一上午的林宇轩,在座位上伸了个懒腰后准备起身去接杯水。就在他站起身的瞬间,腹部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胀痛。仿佛有个拳头在捶打他的肠胃,不强烈,但却十分清晰。他下意识地用手揉了揉肚子,疼痛似乎缓解了一些。他皱了皱眉头,心里想着可能是早上吃得有点急,肠胃不太舒服。于是他没再多想,端起杯子走向了茶水间。

一周后,林宇轩和几个朋友相约聚餐。大家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欢声笑语不断。林宇轩像往常一样,点了个特辣锅底。可吃到一半的时候,他的腹部突然又开始胀痛起来。这次的疼痛比上次更明显,持续了好几分钟。肚子里像是有一群小虫子在蠕动,伴随着咕噜咕噜的声响。他的笑容瞬间僵住,脸上闪过一丝痛苦。但他强忍着疼痛,还自我安慰说可能是火锅太油腻,消化不好,过会儿就好了。

直到8月15日,林宇轩正在全神贯注地工作。突然,一阵剧烈的腹痛毫无征兆地袭来。这疼痛犹如一把尖锐的刀,在他的腹部来回切割,疼得他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他双手紧紧地捂住肚子,身体不由自主地蜷缩起来,在座位上直不起腰。同事们发现了他的异样,纷纷围过来询问情况。他咬着牙,艰难地挤出几个字:“我肚子疼,受不了了。”在同事的帮助下,他向领导请了假,打车匆匆赶往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症状和病史后,为他安排了肠镜和腹部CT检查。肠镜显示,回盲部至肛门段见4处隆起病变,最大位于乙状结肠(距肛门40cm),直径1.5cm,表面绒毛状充血,活检质脆。余病灶0.3-0.8cm,共送检5处组织。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肠壁增厚1.8cm,增强不均强化,黏膜面结节影;回盲部及降结肠散在0.5-0.7cm小结节,轻度强化。肠系膜淋巴结短径<1cm。诊断多发肠息肉及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病理性质未明确前都被统称为息肉。它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肠道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成为诱发肠息肉的导火索。大多数肠息肉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但随着息肉逐渐增大,就可能引发腹痛、便血、腹泻等一系列问题。

医生立即为他安排镜下处理,结束后医生来到林宇轩的病床前,严肃地说道:“你这个病和你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以后饮食上一定要注意,辛辣油腻的食物必须得少吃,多吃些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而且要定期复查肠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久坐不动了,每天适当运动运动,增强体质。”

从那以后,林宇轩严格遵守医嘱。他彻底和心爱的辣椒告别,每天的饮食变得极为清淡。早餐是一碗粥,搭配一个水煮蛋;午餐和晚餐则是各种新鲜的蔬菜,再配上少量的瘦肉。除了饮食调整,他每天下班后都会去家附近的公园慢跑半小时。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精神也更加饱满,之前频繁出现的腹痛也再没发作过,医院复查结果也都正常,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2021年9月20日,林宇轩像往常一样在公园散步。走着走着,他的腹部突然隐隐作痛。那疼痛很轻微,若有若无的,就像是被一根细针轻轻扎了一下。他停下脚步,用手揉了揉肚子。没几分钟,他后背冷汗直冒。弯腰揉肚子时,一按疼得后腰都跟着酸。喘口气都觉得右边肋骨下边扯得慌,就像有人从背后拽着他的肠子似的。但疼痛很快就减轻了,他安慰自己可能是走路太快,岔气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过了没几天,厄运再次降临。那天林宇轩在家帮忙搬重物,刚直起腰就感觉肠道传来异样的紧迫感。他匆忙冲进卫生间,发现往日成型的粪便变得稀薄黏腻,像掺了黏液的面糊般不成形,还裹挟着暗红血丝。这并非偶发性腹泻,接下来的半小时内,他反复产生便意,每次排出的量极少却伴随强烈坠胀感,仿佛肠道里总有未排尽的残余。冷汗顺着脊背滑进裤腰,他扶着洗手台起身时双腿发软,意识到不对劲,强撑着叫车赶往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看到他痛苦的样子,迅速为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肠镜、病理活检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肠镜下可见肠道内有一处溃疡型肿物,占据肠腔约1/2周径,表面溃烂,边缘不规则。肿瘤标志物CEA值为15ng/mL(正常参考值<5ng/mL)。病理活检结果显示为中分化腺癌,伴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

他满脸都是不可置信的神情,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内心被深深的无助感笼罩。拉着医生的手,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是不是你们诊断错了,自从上次多发性肠息肉手术后,我一直都很注意,每天都是早睡早起,饮食也变得清淡了,辣椒更是没有碰过,还每天坚持运动,怎么还会得癌症?”

听完林宇轩的控诉,医生也愣在了原地。之前也是他给林宇轩做的复查,确实各项指标都恢复了正常。按理来说,即便再过个十年都不可能发展成这么严重,怎么才短短2年就到了这般境地。带着疑问,医生对林宇轩这2年来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全面复盘,终于找到了背后元凶。

医生长叹一口气,无比痛心地说道:“简直糊涂啊!你虽然改变了坏习惯,饮食也十分清淡,甚至从不抽烟喝酒。但你在养护肠道上却犯了三个致命错误,虽然这三个行为看似有利于肠道健康,但实际上却完全背道而驰。不少肠息肉患者和你一样,在养护肠道时也容易走进这三个误区。不仅没能保养好肠道,反而给它带来了不可逆的损伤!”

一、清淡饮食≠营养均衡

手术后,林宇轩严格遵循清淡饮食,却陷入了误区。他只吃蔬菜水果和少量瘦肉,食物种类过于单一。人体如同精密的机器,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协同维持运转。蛋白质是修复身体组织、维持免疫力的重要原料,缺乏蛋白质,肠道黏膜难以修复。脂肪也并非完全有害,适量的优质脂肪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比如早餐除了燕麦粥和水煮蛋,可搭配一小把坚果补充优质脂肪和蛋白质;午餐在蔬菜基础上,增加豆类、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豆腐富含植物蛋白,清蒸鱼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能为肠道修复和身体机能维持提供充足营养。所以,清淡饮食的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各类食物合理搭配,才能为肠道健康提供充足的“养分”。

二、规律作息,调节压力

林宇轩在患病后,忽视了作息和心理状态的调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肠息肉复发和恶化的几率。对于肠息肉患者来说,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比如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让身体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同时,学会释放压力也很关键,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林宇轩若能在工作间隙,抽出10-15分钟进行冥想,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不仅能缓解工作压力,还能调节身体机能,对肠道健康有益。

三、密切关注症状,及时就医

林宇轩在腹部再次出现疼痛时,没有及时重视,导致病情延误。肠息肉患者要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出现腹痛、便血、腹泻、便秘等异常症状,哪怕是轻微的不适,都不能掉以轻心。这些症状可能是肠道病变的信号,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能够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例如,若出现便血情况,可能是息肉出血,也可能是肠道其他病变,应尽快前往医院,通过肠镜等检查,确定出血原因,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资料来源:

[1]孙浩.肠息肉与合理的肠镜检查频率[J].家庭医学,2025,(02):40.

[2]陈丽萍.姑“息”养“瘤”使不得——谈肠息肉的早诊早治[J].科学新生活,2024,27(11):30-31.

[3]钮丽美.内镜下行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C]//浙江省医学会肛肠外科分会,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09浙江省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肛肠外科新技术培训资料汇编.解放军117医院大肠肛门病中心;,2009:239-242.

(《回顾:山东一男子结肠术后,坚持清淡饮食,2年复查结果让人意外》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