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句话最适合定义2023年的中国: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所谓“面如平湖”,即是重压之下的克制。从延续整年的俄乌战争,到10月份的巴以冲突、缅甸内乱,再到多方势力插足搅局的台海、朝鲜。这一年里,多级世界的矛盾碰撞已然达到顶峰。
切身利益的刺激之下,美、俄都已亲自下场,并因此深陷战争泥淖。三个超级大国中,只有中国自始至终都置身事外。
遥想俄乌刚开战时,关于中国要支援俄罗斯的谣言就传得沸沸扬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开声称:中国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包括武器弹药在内的“致命性支持”;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则放话说:中国在通过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来支持俄罗斯;乌克兰媒体甚至不断造势:中俄早已搭建好了秘密的“空中桥梁”,一批批的战略物资正在通过飞机送抵俄罗斯。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这桩桩件件,与其说是抹黑,不如说是恐惧。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战略集团来说,一个养精蓄锐的中国,完全可以成为左右世界任一战场的胜负手。而所谓谣言,就是不管真假,用舆论来威胁中国不敢站队俄罗斯。但事实证明,美国其实想多了。整个2023年中国都很“安静”,根本没有掺合任何一场战争的想法。
中国为何如此沉得住气?
因为“胸有惊雷”才要“面如平湖”,这就是五千年历史积累的国家气质与智慧。中国要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有声之战”,为祖国统一做好最后的铺垫,这就是胸中的“惊雷”。
无论是俄乌还是巴以,中国在联合国的表态都很鲜明,只有一句话:希望各方放弃利益争夺,努力促成世界和平。美、俄下场当角斗士,在战场、舆论场拼得刺刀见红,而中国却将自己置于裁判的位置,调解、劝和、断是非。
中国要让世界多数国家清晰地明白一个事实:比起美国式的霸权主义,中国更愿意成为代表公正的裁判。失道寡助,得道多助,有朝一日达成两个条件:国内众志成城,国际人心所向,那中国自然就可以放开手脚,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地图一角。
这是中国智慧,更是毛主席的智慧。回顾2023年中国的国际表现,核心就在于中与美的较量。而中国在这场较量中所遵循的最高原则,都有毛主席思想的体现。这位智慧的长者,用3句话为2023年的中国指明了道路,更为国家的百年战略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一、“逐步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很难想象,中美最近两次直接对峙的导火索,竟会是两个女人。
2022年8月,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串访台岛,直接引发中美在台海一系列的军事对峙。而2023年4月,台方又为所谓的“麦蔡会”造势,某位蔡姓女士利用窜访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和伯利兹的机会,两次过境美国,总共停留5天4夜,并借机与美国新任国会众议长麦卡锡会面。
“麦蔡会”有人说,美台屡次导演“窜访”戏码,中国只能吃哑巴亏。因为无论是佩洛西还是“麦蔡会”,美方都坚持声称这属于“个人行为”,与官方无关。按美国式的思维,只要事情不摆上台面,哪怕是偷偷摸摸地干,中方就没有借口做出实质性的反击。
当然,美国又猜错了。
2023年4月8日,也就在“麦蔡会”之后,解放军宣布战备警巡台岛,并展开代号“联合利剑”实战演习。相比2022年8月针对佩洛西窜台的军演,这一次力度更大,且极具“针对性”,招招剑指美国。
如果说2022年的“台岛周边实战化联合演训”,更强调演练火力打击,模拟远程火箭炮,东风导弹怎么去打。那么这一次“联合利剑”,则把重心放在具体的战略战术演练上,换句话说,就是模拟实战。
此次演习,力量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警巡台岛,全方位无死角地把台岛围成一个铁桶,使其彻底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包括东山岛、太平岛这些军事据点。这里解放军直接出动了两大核心战力,一个是空军的运油-20,另一个则是海军的山东舰航母战斗群,为海空持续绕台、围台作战提供了强力保障。
运油-20其次海军除了常规演习外,还将作战目标重点锁定在了台东海域,这里被台岛称之为疏泊基地,是为战争预留的军舰避难和疏散场所,通俗来讲就是撤退通道。而海军这次就着重演练了在此区域的主动追击战术,目的就是歼灭一切企图外逃之敌。
最后也是演习最核心的一个方面:火箭军和航母战斗群要阻截外部力量的介入。火箭军除了导弹攻击演练外,还首次模拟了对海上慢速目标的攻击、追踪瞄准,打击对象就是大型舰艇,航母。而山东舰航母战斗群更是首次以编队形式穿越第一岛链,在包围圈的最外围严阵以待。
至此,解放军的攻台战术已经显而易见:一围、二追、三堵。
何谓“利剑”,利剑出鞘,就是进攻。“联合利剑”是实战模拟,更是警告。只要解放军想动手,完全有实力完成对台岛的全面包围,并将可能出兵援台的美军彻底堵截在包围圈外,甚至是直接进行打击。
2022年强硬反制佩洛西,解放军设定的六大演习区域,大多跨过了所谓的“海峡中线”;2023年强制反制“麦蔡会”,解放军光明正大地实现了围台演练。
2022年“台岛周边实战化联合演训”解放军步步为营,一场军演实现一个战略进攻目标,而理亏的美军根本不敢还手。“联合利剑”演习期间,山东舰突破第一岛链,迎着“看热闹”的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就贴了上去,双方最近距离一度仅为200海里,已经进入火力打击范围。而面对山东舰的迎头逼近,还有摆开架势的火箭军,尼米兹号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掉头北上当了逃兵。
“逐步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
这句话正是毛主席针对台岛问题制定的最终战略决策。
毛主席对台方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建国前后,命令1951年强行武力攻台。
第二是朝鲜战争之后,仍计划攻台,但不硬性规定时间,并提出攻台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解放周边岛屿,第二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是解放本岛。
第三则是在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召开以后,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岛的主张。
当时的毛主席已经认识到,解放台岛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步步为营,蚕食进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57年美国开始纵容台军对大陆进行袭扰,并公开宣布在台岛部署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电导导弹,台海局势陷入严重危急。
而毛主席的应对措施就是再次炮击金门,并说:
“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我们这一打,打得美国想谈了。”
果然,这次炮击迫使美国的态度开始松动,中断了9个月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再度恢复。在解放军持续炮击和内外压力下,美国只能承诺:如果放弃部分岛屿不会对“保卫台岛”产生不利影响,那美军就会选择从这些地方撤兵。而不久之后,毛主席又宣布不攻金门、马祖,要把两岛留作与台岛沟通的跳板。
何谓“步步为营”,就是先把美军赶出去,再通过“金马”把台岛拉回来一点。2022年,解放军让所谓的“海峡中线”荡然无存;2023年又完成实战化围岛。
这些行动,也印证了毛主席在1960年5月所说的那句话:
“解放台岛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现在有困难,逐步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
周总理也不止一次讲:
“对台工作急是无用的,今后可能会拖下去。我们这辈子看不到统一,下一代或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我们只要播好种,把路开对了就行”。
直到今天,种子播撒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而开花结果的日子自然也不会遥远。
二、“美国侵略者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就将越紧。”2023年,欧洲和中东同时进行着两场大型战争。无论是北约与俄罗斯的对抗,还是以色列和整个阿拉伯国家的对抗,幕后的推手都是美国。
美国利益,从不局限于本土利益,而是要追求全球利益。比如在乌克兰,要将北约战线不断推进,锁住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在中东,要扶持以色列作为美军的军事前哨,遏制伊朗、沙特等“刺头国家”的联合壮大;包括在台海制造事端,就是为了不让中国在“绝对和平”的条件下急速发展。
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维护世界第一的霸权地位,并通过“战争边缘策略”打击一切有实力挑战自己的大国和地区联盟。
但在2023年,美国的战略执行出现了致命性的漏洞。
年末,美高层就是否继续军援乌克兰的问题出现对立,许多援助款项一拖再拖。而在2024年一开始,美官方就发布声明:
“我们将继续支援乌克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继续以与2022年和2023年相同的军事资金水平支持他们,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这样做。”
而在这段话之后还有一句总结:
“美国的最终目标是让乌克兰自力更生。”
很显然,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援能力已经达到一个极限,所谓“自力更生”就是为最后放弃做铺垫。特别是自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为了稳住“四面楚歌”的以色列,不得不从对乌军援中抽出一大笔武器、资金来投往中东。而面对伊朗、土耳其的不断发难、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巴勒斯坦哈马斯等军事势力的明枪暗炮,美军在中东部署的军事力量也俨然已经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
事实证明,以美国的国力,根本没有办法同时支撑起两条战线,它可用的战略资源、海外兵员已经捉襟见肘。但偏偏乌克兰和以色列,美国一个都不敢丢。
美国的困境,早在半个世纪前毛主席就有过预言:
“所有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并把它套在自己脖子上,而且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全世界一切爱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侵略者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就将越紧。”
这段话,就是著名的“绞索论”。
如何更好的理解这个战略理论?毛主席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美国在全世界建军事基地,相当于在钉桩子的同时,把自己的腿也钉在桩子上了,这使得它到处陷入被动。它霸占的地区太宽,好比十个指头按着十个跳蚤,结果必然是一个跳蚤也抓不住。因为力量一分散,事情就难办了,顾此失彼。
毛主席提出“绞索论”的时间点很特殊,1958年9月这个时间点,美国在亚洲涉足了三个战场:刚结束的朝鲜战争、介入越南内战、和中国在台海争夺金门、马祖,制造新一轮台海风波。同时在中东也有两个战场:入侵黎巴嫩、考虑对伊拉克革命进行军事干预。
从事后结果来看,美国兼顾多面,却没有取得一场完全胜利。而如今的情形,和当年何其相似。2023年的美国,在军事和外交场上,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绞索困局之中。
美国在中国周边有多少军事基地?313个。也就是说美国在80个国家有大约750处军事设施,其中有近一半在中国周边。另外,美国在海外总共派遣大约16万军人,其中有约8万人在亚洲,在日本和韩国的人数分别为5.37万和2.64万。
花费巨大的军事成本,限制中国的发展是否值得?如果将这些力量投入欧洲或者中东,美国是否能够确保至少一个战场的完全胜利?
正如毛主席对美国战略的一句调侃:
“这么几个兵,分得这么散,我不晓得它这个仗怎么打法。”
而当美国再度陷入战争的绞索时,中国也没有错过这个宝贵的历史机遇。
三、“团结多数人,绝大多数的人,这是战略问题。”美国在中东做战争的代言人,甚至在联合国安理会商讨有关解决巴以冲突的决议时,多次动用一票否决权维护以色列。而中国却在同一时间开展“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号召各国协力共赢,共同发展,将合作的平台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
中国在走一条和美国截然不同的“大国路线”。
2023年中东两场历史性事件,一个是美国主导的巴以冲突,一个是中国主导的伊沙和谈。
3月10日,中国、伊朗、沙特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
“为响应中国关于支持沙特同伊朗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积极倡议,沙特和伊朗代表团于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谈。”
这是一声平地惊雷。
伊朗是信奉什叶派的国家,而沙特则信奉逊尼派,思想信奉上的差异,让两派互相攻伐长达千年之久。中东史,很大一部分就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斗争史。而自2016年伊朗导演一出冲击沙特使馆的闹剧之后,双方就相互撤销大使馆,老死不相往来。
而中国神奇的地方,就是让彻底撕破脸皮的伊朗、沙特,愿意放弃信仰上的差异、历史上的纠葛,重新恢复邦交。伊朗是什么角色?和美国明争暗斗这么多年,中东军事力量最雄厚的老大哥;沙特又是什么角色?掌握着世界石油资源一大命脉的土豪国家。
除了中国,世界上可能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的公信力,让伊朗和沙特心服口服地同意坐下来谈判。
而这次中沙伊的会谈,伊朗和沙特都对中国给予了高度评价,感谢中国所付出的一切。而在三方的声明中,还有一句话最重要的话:
“三国表示愿尽一切努力,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
还是最开头的那句话,比起美国式的霸权主义,中国更愿意成为代表公正的裁判。中国不结盟,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自发地团结在中国的周边。
中东是世界闻名的战争火药桶,从5次中东战争到两伊战争,再到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最后是今天的巴以冲突,美国带给中东的从来都只有战争,而中国却不断将友谊和合作带往阿拉伯国家。埃及700平方公里新城的中央商务区、沙特的未来城市样板与新能源项目、卡塔尔规模最大的体育馆、光伏电站与饮用水项目、在伊朗筹建的高铁、地铁与机场........
美国忙着搞破坏,中国就帮助中东搞建设。正如毛主席在1965年说过的一句话:
“要团结多数人,要影响多数人,团结多数人,绝大多数的人,这是战略问题。”
战略从不只是单纯的军事问题,外交同样重要,团结盟友,分化敌人,往往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美国耗尽心血在中东扶持一个以色列,却把阿拉伯国家都惹了一个遍;而中国用最互利互惠的方式,在中东收获了众多紧密相连的合作盟友。
一个中国已经足够强大,一个团结多数国家的中国,更加强大。
2023年的中美较量,双方都在发力,但方向却截然相反。霸权与合作,谁才是当今世界局势下的正道,我们不得而知。但中国声音在世界的铿锵有力,却是铁一般的证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相信不需要等待多少时日,一场属于中国的决战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