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五位皇帝,共有4个儿子,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情怀历史 2025-04-07 18:29:11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汉朝第五位皇帝。诸吕之乱被平定后,刘恒成功即位。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使西汉江山稳定,人丁兴旺,与汉景帝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不过,汉文帝在位后期,宠溺宦官,进一步分封诸侯王,导致“豪强之暴,酷于亡秦” 、诸侯国经济实力大增,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了隐患。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病逝,时年46岁。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那么,问题来了,刘恒去世后,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什么结局?

一、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7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的父亲为汉文帝刘恒,其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刘启10岁时被立为太子,期间因弈棋事件误杀刘濞之子,被刘濞怀恨在心,暗中伺机谋反。

后元七年,汉文帝去世后,刘启登基为帝。即位初期,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夺各诸侯王的封地。当然,历史上的削藩,通常会引起诸侯国的激烈反抗。景帝三年,刘濞联合六位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值得注意的是,七国之乱爆发后,刘启先是杀掉晁错企,图平息叛乱无果后,又任命周亚夫为将,历时三月平定叛乱。

因为取得了胜利,所以刘启乘势下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景帝十六年(前141年),刘启驾崩于未央宫,享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安葬于阳陵。纵观刘启的一生,取得了“流民既归,户口亦息”“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的治绩。为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因此,他在历史上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

二、刘武

刘武(?-前144年),汉文帝刘恒次子,汉景帝刘启的弟弟,其母为窦太后。刘武于文帝二年(前178年),封为代王。文帝四年(前176年),刘武被改封为淮阳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徙为梁王,领四十余城,居天下膏腴之地。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地理位置关键,刘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西汉皇室和诸侯王之间的博弈。

汉景帝削藩后,引起吴楚七国反叛,当时,作为汉景帝的兄弟,刘武因为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有功,又为太后少子,赏赐无数,于封国大治宫室苑囿,招延四方豪杰,出入仪从比于天子。

值得注意的是,栗太子被废后,太后欲立刘武为帝嗣,不过因大臣袁盎等人反对,未果。刘武对此非常不满,就派人刺杀袁盎及议臣十余人。当然,刘武对于皇位的觊觎,也遭到汉景帝的疑忌。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刘武积郁而死。

三、刘参

刘参(?—前162年),西汉代孝王。刘参是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的第三子,生母不详。汉文帝继位后,刘参与公元前178年被封为太原王,两年后改封为代王。刘参在位十七年,在公元前162年时薨逝,谥号孝。刘参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刘登继任第二任代王。

四、刘揖

刘揖(?—公元前169年),西汉宗室、诸侯王。又名刘胜,为汉文帝少子(第四子)。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复置梁国,册立刘揖为梁王,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刘揖得到汉文帝宠爱,异于他子。好书,故拜贾谊为太傅。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刘揖坠马而死。刘揖在位十年,谥号怀王。因为英年早逝,刘揖无子,国除。刘揖去世的第二年,汉文帝徙淮阳王刘武为梁王。

1 阅读: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