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历史上的女性——第71回)这次咱们说说历史上的一个女人。不同于往常,这次咱们不讲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挖掘点不一样的。这个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绝对值得咱们好好聊聊。咱们直接进入主题吧。这个女人,她生活在那个时代,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故事。她的智慧、勇气和坚韧,让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她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始终保持着那份坚强和独立。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那个时代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缩影。说实话,我真的很佩服她。在那个环境下,她能够坚持自我,不被世俗所束缚,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她的经历,给了咱们很多启示和思考。好了,咱们就先聊到这里吧。这个女人,她的故事,还有很多值得咱们去发掘和品味的地方。希望这次的分享,能够让大家对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946年8月底那会儿,国民党调集了14个整编师,里头有32个旅,加起来三十多万兵马,从徐州、郑州这些地方出发,分两路往晋冀鲁豫解放区猛攻。刘邓大军一看这阵仗,得赶紧做个大决定!
咱们中原野战军兵力只有五万,但得硬杠敌人三十万大军,他们的装备还比咱们好太多,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可咱们就是得跟他们干一场!刘伯承司令把大伙叫到一起商量对策,直接就问:“谁愿意当这个先锋?”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琢磨呢。就在这时,有个猛将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我来!”
(一)刘伯承坚决地说:这场仗,咱们得打!
对于这场战斗,蒋介石心里特别有底。
在这之前,晋冀鲁豫野战军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就是陇海路那场。刘邓大军那时候攻打陇海铁路开封到徐州那段,赢得特别漂亮,干掉了敌军1.6万人,还把敌人的重要运输线陇海铁路给切断了,把国民党军打算从南线进攻解放区的计划全给搅乱了。不过咱们解放军也吃了不少苦头,那时候真是累得不行。老蒋就想趁着咱们还没喘过气来,给咱们来个突然袭击。
肯定的是,蒋介石心里头有不少战略上的盘算。一方面,他想让陇海铁路这条线重新跑起来,还得把平汉铁路给打通。另一方面,陇海路战役那场大败,他心里头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为了给手下兄弟们出口恶气,提振士气,他急需打场胜仗。所以,他豁出去了,派了大批军队,打算在鲁西南的定陶、曹县那边,把刘邓大军给团团围住,一下子消灭掉。
那时候,老蒋真是下了血本。他把郑州那边的第3师、47师、41师等部队拉了出来,组成西路军;又从徐州调来了第5军、18军、88军等,组成东路军。两路大军加起来有14个师,30多万号人,像两把大钳子一样,猛地朝我们鲁西南根据地扑过来!
另外,老蒋为了让这场战役稳操胜券,特地派了国防部长白崇禧和总参谋长陈诚去开封现场监督,又叫郑州绥靖公署的头儿刘峙跑到民权县去指挥调度。
敌军有30万之众,反观刘邓大军这边,手头就只有第2、3、6、7这四个纵队,加起来不过5万人。咱们的武器装备也比不上人家,再加上刚打完仗,士兵们都挺累的。这实力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啊,咱们是该硬着头皮上,还是想个法子躲一躲,这可真让人犯难。
这时候,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都在那儿琢磨着呢。他俩心里是这样盘算的:要是咱躲着不打,那兵力肯定是保住了,这对咱自己部队来说,确实挺聪明;但要是放眼整个战局,这么做可就不妥了。毕竟,咱解放军的目标是要解放全中国,这时候打退堂鼓,其他战区的进度肯定受影响。再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任务,那是一点都不能变的。这时候不动手,那上级给中原野战军的任务还咋完成?中原这块地儿,不就让国民党给占了吗?还有,咱好不容易把敌人的陇海线给切断了,你现在不打,难道还想让敌人再把路修好啊?
所以,刘伯承和邓小平都觉得,这场仗是非打不可的。不过,要是真动手了,那就得赢。为啥呢?因为要是输了,咱们的队伍在中原可就站不住脚了,到时候只能灰溜溜地回太行山打游击。但那种老路,咱们是绝对不能重蹈覆辙的!换句话说,咱得硬着头皮上,而且得确保打赢!
但是,这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呢?
(二)赵锡田大放厥词:收拾刘邓那五万兵马,易如反掌!
这场战斗真心不容易对付。敌军人数上远超我们,装备还大都是美式的,特别是西线那边的先锋,整编3师,那可是国民党手里的六大精锐部队之一。这支部队历史可不短,得从北伐时候的第一军第20师说起,算是陈诚的老本钱了。后来改名叫国民党第10军,也叫泰山军,在抗日战争里,他们死守衡阳城,跟日军硬扛了47天。不光如此,他们还跑到缅甸打过仗,绝对算得上是身经百战的老兵部队了。
那时候,3师的领头人是赵锡田,他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可不是个没本事的人。他掌舵3师已经足足8年了,手底下硬气得很,带着队伍打过长沙那场大战,还参加了衡阳保卫战,在那场战斗中,他们干掉了日军68师的师团长,就是那个佐久间为人中将。
赵锡田是国军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亲外甥,这家伙性格高傲,打起仗来横行霸道,连他的直接上司刘峙都不放在心里。刚到解放区那会儿,他就大肆宣扬:“刘伯承肯定不是我的对手,我最多两周时间,就能把晋冀鲁豫全给占了,把刘邓大军赶到太行山里去!”刘峙还问他需不需要飞机支援,他居然回答说:
不用靠飞机,共军那点武器装备,根本不够看的。我手底下这一万精兵强将,对上刘邓那五万大军,也是绰绰有余,轻松搞定!
赵锡田那简直是嚣张至极。不过,要是真碰上刘邓大军,他会是个啥反应呢?
现在军部里头,经验丰富的刘伯承正在做细致、沉着的判断。他觉得,敌人虽然有30万大军压境,但因为他们得守住好多地方,所以能跟我们正面硬碰硬的,也就15个旅,大约10万人。这10万人还得分成6路,每路就一两个师。反观我们这边,虽说只有四个纵队,但要是咱们一个纵队打一个师,那绝对是绰绰有余。所以,咱们可以攒劲儿,一个个地把他们给收拾了。
另外,那6路敌军分别归郑州和徐州两个绥靖公署管,他们之间很难配合默契。再说,国民党那些军队之间也不和睦,亲信部队跟那些非亲信或者杂牌军总是尿不到一个壶里,所以咱们可以对他们一个一个地收拾。这样一来,咱们打胜仗就稳了。
那咱们得先挑哪一路敌人开打呢?这事儿挺关键的。一出手就赢,后面就顺风顺水;要是选错了对手,那可能全完了!刘伯承又一次琢磨起来——
来聊聊东路军吧。这是由薛岳当总指挥的部队,里头包括了邱清泉带领的第5军、胡琏的11师,还有方先觉的8师。这几支队伍啊,那可都是国军里的顶尖部队,装备好得没话说。而且啊,薛岳、邱清泉、胡琏、方先觉这些人,那可都是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老将,还是抗日时候的大英雄呢,对付起来可真不容易。
咱来说说西路军那边的情况。他们那边有整编过的3师、41师、47师这些部队,装备都挺不错的。但问题是,他们刚从大别山那边撤回来,跟咱们一样,都挺累的。再加上他们的指挥官,能力嘛,确实有点欠缺,不少都是徒有虚名。所以,咱们要是想动手,西路军那边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刘伯承决定先从整编3师和47师这两个目标下手,只要能搞定其中一个,就能把敌人的全盘计划给搅乱,抢得主动。至于选哪个先动,那也得琢磨琢磨。47师的师长陈鼎勋,他的部队是川军,装备上不如3师,赵锡田带着的3师战斗力更强些。但3师最近状态不佳,他们之前追着我们李先念部队跑了一个月,士兵们累得不行,也没时间休整,现在队伍里怨言不少。
所以,敌方的第三师就成了咱们军队首要攻克的“目标”。
(三)王近山说:咱们第六纵队上!
接着,咱们部队就搞了个打仗前的鼓劲大会。
在会上,邓小平政委深入讲了讲为啥咱们得对付敌人的整编3师。他说啊,你看那敌3师和47师,他俩并不是肩并肩一起走,中间隔了差不多5到10公里呢,这就是咱们的突破口,咱可以趁这个机会给3师来个狠的。再说了,3师是国军里的亲儿子,47师呢,就是地方上的杂牌军,他俩关系不好,3师要是倒霉了,47师才不会急着去救呢。所以啊,打3师,咱们肯定能赢!要是咱能快点把这国民党的王牌3师给解决了,那敌人的士气肯定就垮了,他们的部署也得乱套,到时候,战略上的主动权就归咱们了。
肯定的是,给大伙儿打完气后,刘邓又仔仔细细地讲了讲3师的厉害,咱们绝对不能小看他们。这场仗,咱们必须赢!那问题来了,到底派哪个纵队先去跟3师交锋呢?
这时候,会议室里安静得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各位将军都没吭声,心里都明白,那个敌3师,打过不少硬仗,可不是好惹的。咱们自己的战士呢,一个个都还累着呢,谁心里也没底能不能打赢他们。这一仗,肯定得拼个你死我活!要是打输了,咱们整个计划可就泡汤了,说不定全盘都得崩盘。所以,大伙儿都在这儿犯嘀咕呢。
邓小平又一次使出了“挑战策略”。他讲道:“大家伙儿,要是这场仗咱们不打,那就只能背起行囊,回太行山里头,继续干游击战的老本行了!”
接着,平时挺镇定自若的刘伯承司令也开始有点儿按捺不住了,他瞅瞅周围的将领们,再次发问:“哪个纵队想挑大梁,打头阵啊?”
这时,一位将军猛地一拍桌子,“砰”地站了起来,大声说:“咱们第六纵队上!我和政委杜义德已经商量妥了。我王近山今儿个就把话撂这儿,第六纵队跟那整编第三师干到底!”
他就是第六纵队的首长,名叫王近山。
王近山是个出了名的狠角色,专门挑硬骨头啃,大家都叫他“疯子王”。那时候他虽然才31岁,但已经上过无数次战场,战功赫赫,是个老将了。
王近山1915年10月出生在湖北黄安(现在叫红安)的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那可是个出将军的地方。他小时候家里穷,8岁就开始帮人放牛,到了13岁,又去给地主当长工。这样的日子让他身子骨练得很壮实,15岁那年,他就投身革命了。早些时候,他参与过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战斗,还走过长征路。因为年纪轻,王近山在抗日战争里可是大展身手,立下不少战功。
打仗那会儿,王近山当过八路军129师的769团团长,还有386旅的旅长这些职务。他打过神头岭那场仗,也参与了响堂铺的战斗,还有晋东南那边抵抗“九路围攻”的行动,每次都表现得特别勇猛。
1937年10月底那会儿,772团的副团长王近山,带着五个连的兄弟,跑到山西娘子关的七亘村和甲南峪那边,打算给日军来个突然袭击。那一仗,王近山他们手脚麻利,一下子就把日军20师团的辎重部队给干掉了300多人,自己这边才伤了十来个人。缴获的东西多得是,搬都搬了一天一夜。过了两天,王近山又听了刘伯承的指挥,不按常理出牌,人家都说打胜仗的地方不能再去,他偏不,又在同一个地方附近埋伏了起来,结果又打死了100多名日军。
1943年10月份,王近山那时候是太岳军区第二分区的司令员,他接到命令,带着一个团要去延安。当他们走到山西临汾东北边的韩略村时,瞅准机会设伏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一下子干掉了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战地观战团”120多号人,那个团的领头还是大名鼎鼎的服部直臣少将呢。这场仗后来还挺有名的,电视剧《亮剑》里头还好好演了一把,不过剧里头服部直臣是让魏和尚给刺杀的(历史上那时候服部直臣其实还活着)。王近山这事儿,也成了剧里头的主角李云龙的一个原型。
王近山打仗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出了名的拼命,大家都叫他“疯子”。但他不仅仅是个猛将,还很有头脑,是刘伯承手下一员非常能干的大将,刘邓两位领导都很看重他。这时候,他主动要求当先锋,刘伯承自然是特别高兴。
那时候,王近山拍着胸脯,满口答应下了军令,话说得掷地有声:
咱们第六纵队,铁了心要打这一仗!要是打到最后只剩一个旅,那我就来当旅长,老杜就当旅政委;要是只剩一个团,我当团长,老杜当团政委;要是只剩一个连,连长我来干,连政委老杜来当!要是全纵队都打光了,那咱们也对得起党,对得起养育了咱们的太行山的老少爷们!
王近山当时讲的那番话,到现在还在党史军史的记录里清清楚楚写着呢,好多当年出席那次会议的老将军们,提起这事儿来还是印象深刻。
王近山话音刚落,立马赢得了全场人的热烈拍手叫好。
邓小平站起身,直接对王近山喊道:“近山,干得漂亮!我挺你到底!”
刘伯承同样高声说:“行,动手吧!尽管放手去打!”
(四)刘伯承:咱们就来个诱敌深入!刘伯承心里盘算着,对大家说:“咱们别急着动手,想办法让敌人自己走进来,来个措手不及!”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制造一个机会,让敌人不知不觉中步入他们设下的陷阱。毕竟,直接硬碰硬可不是他的风格,用智谋取胜才是上策。于是,他们开始精心布局,准备给敌人来个漂亮的“诱敌深入”。
接着,刘邓领导决定在鲁南的定陶跟敌人的3师来一场大决战。不过,咱们也清楚,硬碰硬肯定不行,为了稳赢,得靠脑子。所以,刘伯承将军,他点子多,就计划了个诱敌的法子,打算把敌人的3师骗到定陶的西边,韩集、安集东边那片地方,这事交给了6纵的两个团去办。另外,他还让3纵的一个团去拦住敌人的47师,好让这两个师之间拉开距离。
刘伯承指挥下,咱们军队主动撤出了根据地的一些乡镇,往北转移了。
赵锡田作为三师师长,没瞧出这是解放军的计谋,一看对方撤了,心里头就琢磨着咱们军是不是把他们给吓着了,这下可把他乐坏了,一挥手就带着队伍直愣愣地往解放区里头冲。郑州那边管事的刘峙也是满心欢喜,觉得胜券在握,立马就给赵锡田下令,让他带着三师单独去搞定陶,还打算让四十七师往北去攻菏泽。
刘伯承瞧见敌人上钩了,心里头那个乐呵,赶紧指挥6纵又撤了好些个根据地里的城镇。他让王近山手下的一个部队装模作样地逃跑,还特意在路上丢下了不少武器装备,就这么一路把3师给引到了大杨湖那一带,上演了一出“引蛇出洞”。为啥选大杨湖呢?因为这地方地形有讲究,打歼灭战那是一绝,再加上老百姓跟咱们一条心,到时候打起来,还能给咱们搭把手呢。
1946年9月3号夜里,战斗正式打响。刘伯承一声号令,咱们军队的各路人马立马就冲了出去。
那时候,咱们军队兵分两路发起攻击。左边一路是3纵(由陈锡联带领)和7纵(杨勇指挥)的四个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隔断敌军3师和47师之间的联络。右边一路呢,是王近山指挥的6纵加上陈再道的2纵,他们负责去攻打敌军的3师。
敌人真是硬骨头,特别难啃,靠着坦克这些大家伙帮忙,我们跟他们打了快两天,才干掉他们20旅的三个营,这结果真是让我们没想到。这场仗,王近山带着的6纵那是真豁出去了,不过代价也不小。
现在,敌人那边的11师和41师知道了我军的打算,立马开始派兵增援。41师都快到大杨湖40里地的地方了。要是两天之内,我军搞不定整编3师,那就得被敌军给团团围住。这事儿挺火烧眉毛的。
所以,刘伯承在9月5号赶紧又开了个会,重新安排了打仗的计划。他觉得,要打垮敌人的3师,关键得先把大杨湖那块地方给攻下来。大杨湖那儿守着的是敌人的59团,这可是他们防线上的核心,也是指挥所的前大门。只要我们能把59团给解决了,就能一路冲到敌人的总指挥部,把3师给全歼了。
不过,刘伯承也提醒,59团的装备在3师里头可是顶尖的,咱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但话说回来,咱们得豁出去,一定要把大杨湖的敌人给收拾了!以前咱们用“大炮打蚊子”,这回咱们得换上“快刀斩乱麻”,他们59团就算再厉害,我就不信他们能跟我们整个纵队比肩!
这话一讲,大家都激动得不行。特别是王近山,他拍着胸脯保证,就算是豁出性命,也得领着6纵打赢这场仗!
(五)肖永银直接下令:“52团,上!给我冲过去!54团,攻!往前冲!”
接下来,王近山打算用6纵的三个旅去对付59团。他让18旅当先锋,主力进攻,而16旅和17旅呢,就在旁边帮忙打打下手。
18旅的领头人肖永银给大伙儿打气,他说:“咱全旅的兄弟们,得上战场拼命了,谁要是敢往后缩,那就得按军规办!”战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都想着要把敌人打败!
大杨湖是个小村子,里头住着大约200户人家。村子外面挖了条有三米深的壕沟,村南头还有个挺大的水塘,里面芦苇长得老高。敌人瞅准了这地形,围着壕沟和水塘建起了防线,还整了两层保护,再加上坦克在那撑腰,看起来真是难以攻破。
5号晚上11点,咱们军队的进攻大行动拉开了序幕。18旅的头儿肖永银朝着他的两个团,扯着嗓子喊:“52团,给我狠狠打!54团,不管咋样,必须强攻!”士兵们就像海浪一样,一波接一波地往上冲……
过了好几个小时,54团成功占领了大杨湖村旁边的两个大院子。接着,他们就利用那些院子的围墙当作挡箭牌,继续朝敌人开枪射击。
敌人对我军前锋展开了凶狠的反扑,他们因为拥有大量重型武器,导致我军损失惨重。到了后半夜,54团的人数已经锐减到一百多号人了。就在这时,敌人的五辆坦克又轰隆隆地冲了过来!
现在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绝对不能退缩!王近山曾讲过,就算拼到只剩一个人,也得坚持到底!这时候,全团上下,不管是谁,包括卫生员、号兵、话务员等等,都抄起手榴弹,扛起枪就往上冲。大家齐声高喊:“就算是豁出性命,也绝不撤退!”
关键时刻,53团的两个营火速增援,跟敌人一连打了好几场硬仗……
(六)王近山:挺住,就差15分钟了!王近山大声喊道:“大家再努力一把,只要再撑过15分钟,我们就能挺过去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鼓舞,仿佛给战士们注入了无穷的力量。每个人都知道,这15分钟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战斗的胜负。王近山深知时间的紧迫性,他不断地激励着战士们,让他们保持斗志,绝不放弃。战士们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只为那最后的胜利。15分钟,看似短暂,却仿佛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但在这关键的时刻,每个人都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坚持就是胜利!终于,在王近山的带领下,战士们成功地挺过了这艰难的15分钟。他们欢呼雀跃,庆祝着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成功的喜悦。
战斗正胶着,分不出高下,这时肖永银旅长接到了王近山的命令:
再撑个15分钟,胜利就到手了!刚收到消息,咱们的情报部门把敌人的电报给搞懂了,说是敌59团的团长正向上面喊救命呢,说他快顶不住了。要是再过15分钟援兵还不到,他就要自我了断了!嘿看来敌人这回是真撑不住了,赶紧让预备队上,发起总攻吧!
肖永银见状,斗志瞬间被点燃,硬着头皮跟敌人死磕。与此同时,王近山那边也没闲着,他把46、47和50团这些预备队都派上了场。特别是46、47团,那可是王近山手里的王牌,这回他是真拼了,下令全军发起了总攻。
这场仗打得异常火爆。王近山这个“拼命三郎”亲自到前线指挥,不留神被飞弹蹭破了皮,可他压根儿没当回事。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9月6日一大早,6纵的战士们成功攻下了大杨湖,把敌人的59团给一锅端了。与此同时,3纵和7纵也没闲着,他们干掉了另一个团,这样一来,敌人的整个20旅就都被咱们给收拾干净了。
赵锡田见形势不妙,打算开溜。但王近山早已胸有成竹,打算下一步就攻打他的3师总指挥部。王近山一声令下,肖永银带着队伍直冲敌营,目标就是抓住赵锡田!
这时候,赵锡田正带着他的师部火急火燎地往南撤,打算去找离他比较近的47师汇合。可刚迈出没多远,就被咱们的队伍给团团围住了,一个人也没能溜掉。那时候的赵锡田,真是急得团团转,慌乱之下,他一头钻进了辆汽车底下,妄图躲过这一劫。
逮着你啦!士兵们朝着车轮子底下大声吆喝:“老赵,躲啥呢,麻溜现身!不然咱们可就要动手啦!”
这时候,赵锡田可没了之前的嚣张样,跟缩头乌龟似的,就是躲在车厢下面不出来。最后,好几个战士使足了劲儿,才把他从那儿硬拽了出来,跟拖个大胖子似的。咱们从开始全面攻打大杨湖到现在,还没到三天呢。记得之前赵锡田吹牛说,他一个师就能把刘邓大军全给收拾了,结果倒好,自己被活捉了,这不是太不自量力了嘛。
瞅瞅敌军其他几个师的动向。那会儿,整编3师被咱们围了,刘峙急眼了,连忙喊47师、41师、55师、68师来帮忙。可这些个非嫡系的部队,一个个跟蜗牛似的,磨磨蹭蹭,半天不动弹。这也得怪咱们其他部队拦截得紧。结果,3师一被咱们干掉,这几个师立马脚底抹油,跑得比兔子还快,生怕慢了一步。不过,咱们还是逮住了他们的尾巴,9月7号那天,干掉了他们两个旅。
咱们部队把敌人的第三师给收拾了,这就相当于把敌人的西路军给一锅端了。同时,敌人的东路军在鲁西南成武县那边也被咱们给拦住了,老蒋这次想“报仇”的计划,算是彻底泡汤了。定陶战役最后是咱们大获全胜,这场仗打下来,敌人的整个第三师都被咱们给歼灭了,干掉或者逮住了一万七千多人,还顺手牵羊弄了六辆坦克和一堆军用物资。老蒋这回又输了,肯定气得不行(要是他有头发的话,都得气炸了),把刘峙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太没用,直接就把他给撤职了。
这次战斗,是我们军队在中原突围成功和苏中大胜之后,赢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这三次大战的胜利,对解放军在南方的战线来说,起到了关键的转折作用。现在,蒋军必输,我军必胜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朗了!
这场仗,刘伯承司令和邓小平同志那真是眼光独到,计谋高超,就像稳住大局的定心丸。王近山将军也是大功臣一个。他到了节骨眼儿上,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那股子“非我莫属”的劲儿,还有那股子革命不怕死的精神,对提振全军的士气效果杠杠的。当然了,6纵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也不小,特别是54团,差点儿全拼光了,就剩几十号人,但他们还是咬牙完成了任务,给6纵挣足了脸面!战士们那股子硬气和崇高精神,绝对会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