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章含之病逝,临终前留下遗言,女儿洪晃直呼:母亲是个聪明人

金毛TIMI 2025-03-08 18:34:32

章含之,她是毛主席曾经的英语老师章士钊的养女,也是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伴侣,但这些响亮的身份并没有让她的生活变得轻松。

她这辈子始终被政治的风浪卷着走,四十八岁那年,家没了,亲人也没了,就剩下她孤苦伶仃,到处流浪。一直到最后,大家才惊觉,原来她藏着那么多的聪明才智和本事。

那么,咱们来聊聊章含之这辈子到底是咋过的,她又做了哪些机灵事儿呢?

章含之其实本该姓陈,她是大军阀陈调元的外孙女,她妈是以前在上海挺有名的钢笔牌子“康克令”的销售员,名叫谈雪卿。

但在1935年的上海滩,一个既没背景又没势力的漂亮姑娘,光靠脸蛋是找不到一段好姻缘的。

陈调元的儿子虽然能和漂亮姑娘谈恋爱,但就是不能娶她进门。就算后来章含之出生了,陈调元还是坚决不让陈伯权带着她们母女俩回家。

所以,章含之从一出生,就好像被命运安排了不幸。到最后,陈调元也没辙了,只能去找章士钊来当和事佬,处理这摊子事儿。

章含之聊起自己的童年,很坦率地说起自己曾是“私生子”的事儿。她提到,她妈因为老爸太狠心,就打算把她送到上海一个不太好的地方,叫“下支角”。

“下支角”这块地儿,在上海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眼里,就是个啥人都有、穷人扎堆的地方,简直就是脏乱破的代名词。他们对住在这儿的老百姓,偏见可大了去了。

妈妈的行为,或许是她身为一个柔弱女子,在强大的家庭环境下能采取的唯一反抗手段,但这对章含之而言,真的很不公平。

最后,她爸妈都不肯要她了,幸好章士钊看她挺可怜的,就收养了她,这样她才算是有了个安稳的家。

章士钊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避开了注定的困境,因此她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

但她跟养父关系并不咋亲近,俩人平时话也少,多年来一直都像有条鸿沟横在俩人之间。

到了老年时期,章含之才缓缓回想起,那时候的她,对养父总是保持着一种尊敬但又有些疏远的距离。养父见状,自然也就不怎么跟她多交流了。

另外,当她跟养父之间的误会达到顶点时,她干脆决定跟养父断绝关系。一直到老年,她才感到无比后悔,心里满是愧疚,这也为她临终前的抉择悄悄种下了根。

1953年那会儿,年轻的章含之特别用工读书,学校领导都很看重她,觉得她很出色。

有一次,学校领导找到了章含之,想和她好好聊聊。他们说,现在形势复杂,帝国主义可能还会挑起战争。因此,按照国家的需要,学校打算着手培养一些外语方面的人才。

尽管她从没打算过学外语,但党的召唤就是她的方向。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进清华学水利的机会,转头进了从北京延安老区搬迁过来的老牌革命学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在英语系里学习并当起了老师。

1963年12月26号那天,毛主席为了庆祝自己70岁生日,办了个大宴席。章士钊也接到了邀请,而且他还能带一个孩子一起去参加。

章士钊领来了那时做英语老师的章含之,毛主席跟她开了个玩笑:“看你年纪轻轻的,就已经当老师了,要不你来给我上英语课,咋样?”

主席平时挺平易近人的,也喜欢跟大伙开玩笑,所以大家伙儿都觉得,主席说要学英语这事儿,就是逗大家一乐,就连章含之自己都没当真。

可没想到,才仅仅隔了一个礼拜,章含之就突然接到了通知,这通知还是毛主席的秘书林克亲自打电话过来的,说是邀请她第二天去给毛主席上英语课。

那一年,章含之刚好28岁,完全符合毛主席心里对英语老师的标准,就是要“英文说得好,人又有礼貌”。等毛主席原来的外事秘书离开后,他终于盼来了一位特别满意的英语老师,就是章含之。

跟毛主席聊天时,年轻的章含之也说了说她对老爸的看法:

他嘛,是那种站在剥削阶级那边的爱国民主人士,而我呢,是共产党的人。对他来说,我既是像父亲一样的存在,也是我们统战工作要打交道的人。以前啊,他参与过镇压学生运动的事情,跟蒋介石也走得挺近……

毛主席轻轻摆头,语气中带着不赞同:“他这一辈子,虽然拐了几个弯,但大体上是走得正的。你只盯着你爸那些所谓的过错,其实有些事儿,根本谈不上错,就像他参与国共协商那会儿。”

跟毛主席聊过天后,章含之慢慢懂得了她老爸的心思。这事儿让她在以后的日子里,老想起来琢磨,一直到她去世,心里都还在反复思量。

到了1964年6月,因为毛主席工作实在太忙,就很少再找章含之来学英语了。

当国家和民族碰到难题那会儿,章含之跟她养父竟然和好了。别看他们以前没啥共同话题,但在关键问题上,俩人一下子想到一块去了。

他们察觉到,心里头都有一个既实在又简单的念头,那就是国家得变得强盛,老百姓呢,得过得安稳和睦。

1971年3月份,毛主席把章含之调到了外交部工作,让她当上了一名外交官。她被安排到了亚洲司四处,专门负责南亚那边的事情。

在这儿,章含之与乔冠华因工作走到了一起,很快变得亲近并谈起了恋爱。不过,他们的恋情也遭遇了生离死别的考验。

乔冠华算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厉害的外交人才之一。在朝鲜停战谈判那会儿,李克农是中朝这边的总头儿,乔冠华就是他的得力帮手,两个人一起管着所有的事情。

1952年10月8号那天,美国那边突然说谈判先放着,不知何时再谈。毛主席和周总理琢磨了一下,觉得咱们可以找个法子给美国个台阶下,然后提议重新开始谈判。

乔冠华他们跟毛主席想法不一样,他们觉得现在应该维持原样,拖着时间,看能不能等到美国自己让步,采取行动。

他的预判策略挺准的,情况没多久就有了转机。在里里外外的压力下,美国在2月22日自个儿给中朝两方发了封信,说要重新开会。

后面的协商里,乔冠华坚决维护咱们这边的立场,而且他还挺会想办法,最后成功让停战谈判有了结果。

他在朝鲜战争停战这事上,真的是出了大力气。他的那些战略安排,还有始终坚守的原则,对最后能谈成功,那可是太关键了。

乔冠华在外交上真的很有两把刷子,他在不少关键的历史时刻,都立下了大功。

1970年的时候,乔冠华成了咱们中国在加拿大的大使,不过他那会儿可不光干这个,还得想办法让中美之间的关系缓和点。

他很早就跟基辛格有了接触,两人还进行了不对外公开的聊天。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给基辛格来中国探探路子,还有给后来美国总统访问中国打好基础。

那时候,中国正努力想让联合国恢复咱们的合法位置。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的一番话,真的给全世界的人留下了好印象,对中国重塑名声和提高影响力起到了超级大的帮助。

乔冠华是个外交家,他特别热心于推动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合作往来。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他经常去非洲各国走访,为中非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出了不少力。

章含之与乔冠华,两人在年纪和成就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就是这么两个人,居然能相遇相知,关系日渐亲密,这确实挺不可思议的,像是命中注定的奇妙邂逅。

早在1967年,章含之在一家不起眼的小文具店里头,就碰见过乔冠华。那会儿,他瘦高瘦高的,鼻梁上架着副眼镜,脸上没啥表情,眼神却特别锐利,这就是章含之头一回见到乔外交家时的感觉。

1971年春天,她又碰到了乔冠华,那是她调到外交部没多久,某个上午的事儿。

章含之看到前面有个老头,腰弯得厉害,正扶着栏杆,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楼梯。他走得特别慢,但奇怪的是,旁边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超过他。

边上的人看到好好一脸疑惑,就热心肠地说明情况,说乔冠华的夫人今年年初走了,这事儿对他打击实在太大,乔冠华因此病倒了好一阵子。大伙儿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所以谁也不愿意抢先一步上楼超过他。

跟之前在文具店那次偶遇比起来,乔冠华看起来憔悴了好多,简直老了一大截。

现在的乔冠华,心里头正被失去老婆的伤痛折磨着,而章含之呢,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她正被自己第一段不幸的婚姻搞得左右为难。

章含之的初恋长跑了八年,当时两个人看起来特别登对,可结婚后,另一半的不足之处就慢慢显现了,两人经常吵架。

时间一长,两人的感情就慢慢变淡了,原本还算美满的婚姻,最后变成了彼此折磨的束缚。那段时间,章含之真的感到非常累,身体和心理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核心问题是他们俩都觉得自己没错,一个劲儿地朝对方撒气,这婚姻其实早该走到头了。

连毛主席都为她感到忧虑,劝她还是赶紧结束那段糟糕的婚姻,明白放手才是让自己得到解脱的关键。

过了好些年,章含之的姑娘洪晃,在她50岁那年接受访谈时说:“我琢磨着,他俩离婚那事儿,真是太明智了。说实话,他们俩压根儿就不合适。”

可以看出,母亲的婚姻不幸福,不但害苦了自己,也让女儿受到了影响。

但是,就因为这段遭遇,她和乔冠华好像变成了处境相似的难兄难妹,对彼此的感受有了更深的共鸣。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心情。

所以,尽管他们之间存在不少差异,但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块儿。

1971年11月份,乔冠华打算联合国大会结束后去英国和法国转转,他让章含之当英语翻译一块去。一路上,乔冠华和章含之的感情越来越好,亲近了不少。

回国后没多久,章含之就接到了乔冠华打来的电话。乔冠华这人挺直接,一开口就用英语问了章含之一个问题:想不想嫁给他?

章含之因为过去的经历,心里头其实没那么自信。当乔冠华向她求婚时,她一开始是兴奋又开心的,但紧接着,一股无力和难过的感觉也涌上心头。

她拼命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拿听筒的手都抖得不行。她咬了咬牙,对乔冠华说:真的很感激,但我们没那个可能。

打完电话,她心里头更是翻江倒海,忍不住又给乔冠华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封信。

在书信里,她才毫无保留地袒露心声,说自己对乔冠华确实有那么一份情愫,心里头清清楚楚,那就是爱。

然而,他们得面对的是世俗的偏见,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目光,这让她心里直打鼓,生怕自己扛不下来。

这么多年过去,她还记得那时候的心情,特别清楚,就连自传里也提到了这事儿。

她写的是:这事儿肯定会在全中国引起轰动,大家茶余饭后都会聊起,算是娱乐圈外的一则劲爆八卦。外交部的那位乔冠华,跟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擦出了火花。

这个女的比他小了整整22岁,她为了能够跟乔冠华在一起,就跟自己的前夫把婚给离了。

聊起八卦谣言时,大家一般都不太关心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谣言一旦传开,就算有成千上万的人去说明真相、辩解,也没几个人会信。在那些被疯传的假话背后,当事人心里头那个委屈啊,还有承受的压力,真是大得没法说。

章含之心里头的担忧其实挺有道理,可没想到信寄出去才短短两天,乔冠华就回信了。他在信里头气呼呼地说,他压根儿不在乎旁人怎么看他,也不把名声啥的放心上,那些都是浮云,不重要的东西。

章含之离婚手续办妥的那天夜里,乔冠华在宴会结束后意外地出现在她面前,一把将她抱住,真心实意地说,想让章含之信任他,把过往都放下,只着眼于两人的将来。

1973年的时候,毛主席看章含之和另一半的感情挺稳定了,就想着让她去加拿大的中国大使馆工作。

为了维持和乔冠华那段珍贵的感情,她深思熟虑后,决定不接受这个工作调动。

到现在,章含之已经活了40个年头,她小时候被家里人抛弃,只好在别人家生活。工作以后,她又赶上了社会不安稳,动荡得很。后来成了家,婚姻生活也是一波三折,不怎么顺心。

下定决心开始新恋情后,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她心里就琢磨着要好好维护这段感情。

没过多久,章含之和乔冠华就住进了北京一个老旧四合院里,两人在那四合院里开始了他们互相扶持的夫妻生活。

但就在日子渐渐平稳下来的时候,坏消息还是会冷不丁地冒出来。

1973年7月份,章士钊在香港离开了人世,这事儿让章含之心里头特别难受。她回想起以前对养父的好多不理解,再想想那些永远都没法儿去弥补的遗憾,心里头就只剩下钻心的疼痛和满满的自责了。

1974年,章含之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那之后的两年,她的婚姻生活达到了顶峰,那是一段无比快乐且纯粹的时光,没有任何其他东西的掺杂。

这天,章含之在下楼梯时扶了乔冠华一把。乔冠华心里明白这是老婆的关心,但他还是打趣道,想当年我一无所有,眼睛还不好使,你就能这么一直照顾我,那该多好啊。

1975年那会儿,周总理走了,乔冠华就像丢了最坚实的后盾,心里头难过得很,好长一段时间都缓不过来,整个人状态也大不如前了。

在接下来的九年时间里,章含之和乔冠华的工作状态相当动荡,老是碰上审讯和各种疑问。一直熬到了1983年,乔冠华也离开了人世。

章含之心里头特别难过,乔冠华一走,就好像把她生活里最后那点希望也给带走了。

到她人生的末尾时候,大家伙儿都琢磨着她可能会跟乔冠华埋一块儿,但结果真是太让人惊讶了,她最后选了跟养父章士钊葬在一起。

说实话,爱情在她心里头,那可是重得跟啥似的。但她觉得吧,自己活着的时候,对养父真是亏欠太多了,毕竟她这一辈子,都是养父给的。

不只是在她遇到困难时提供了急需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也一点点地让她懂得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对于她最终的决定,洪晃这个女儿是完全支持的,她还夸自己妈妈特别睿智。

章含之这辈子,确实有不少让人惋惜的事儿,但要说心里头最过不去的坎儿,恐怕就是没能好好报答养父对她的那些无私奉献了。

关于这事儿,大家有啥看法?快来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咱们一起聊聊!

最后,按照平台的规定,只有您多跟我互动,才会被看成是我的铁杆粉丝。要是您觉得我的文章写得还行,那就点个“”吧,这样您成为铁粉后,新文章一发出来,您就能马上看到了。

08年章含之病逝,临终前留下遗言,女儿洪晃直呼:母亲是个聪明人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