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十月,迎来生平第一份孤独|育儿人画像10

大安于隅 2021-12-22 22:23:44

(应受访者要求,选择网络图片作为匿名头像)

妮子

2019年投入全职育儿

全职资历迄今一年半

*此为全职育儿人访谈计划的第十篇。

妮子是位90后,26岁那年结了婚,28岁顺其自然成为了一位妈妈。

在带孩子问题上,妮子并没有多少纠结。从一开始,丈夫和妮子便决定以后由两人亲自带娃。他们希望能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给予其尽己所能的照顾和关怀。

怀孕后,妮子便辞职了。

妮子是幸运的,虽然回家带娃的决定,引起了朋友们的困惑和担心,但所幸,双方长辈都十分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丈夫也始终和妮子统一战线。

女儿的出生,给家里骤然增添了一堆琐事,但因为妮子和丈夫已经有了家庭分工的共识,即使偶有摩擦,两人的协作节奏也算为默契。虽然家庭生活的重心转移了,夫妻间的相处模式却并未发生实质改变。

在妮子眼里,婚姻更像是一种平衡关系,主内或主外,只是一种外在分工形式,它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相处的内核。当彼此三观吻合,夫妻二人犹为一体,互相补充和平衡。因而,即使失去了一份收入支撑,彼此的支持和肯定也能让生活幸福感增而不减。

尽管妮子的生活里充满爱,可是,她也会有烦恼。妮子的烦恼不在于外界,更多来自于自己内心。

14年从学校毕业后,妮子便去了当地一家社工机构工作,一做就做了四年多,期间未曾跳槽过。妮子自认为是个理想主义者,在大多数年轻人追求高薪履历、财务自由的趋势中,妮子选择了听从内心的生活方式。

17年,妮子和丈夫一起参加了一门禅修课程。如果说,之前的生活选择是听从无意识的内心直觉,那在当年的内观学习后,妮子则学会了主动去察觉自我和探索自身。那次行程,夫妻二人都感受颇深,仿若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向内的探索过程,让妮子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自我认知。

有孩子以前,妮子的自我世界是独立而完整的。虽然做出了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生活选择,她也没有因此感到过焦虑或孤独。她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总能适时调整好心态,内心笃定,前行有力。

孩子出生后,妮子的状态恢复很快,她没有任何产后复原的艰难或不适应。在妈妈帮助下,妮子顺利度过了月子期,随即便无缝开启了夫妻二人亲自带娃的日子。

对于孩子的养育,妮子一开始是很有信心的。她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可以遵照内心理念,为孩子营造出最理想的成长氛围。

妮子仍然记得小时候,她曾经期待过的画面。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坪,草坪后面是高耸树林,自己的孩子便在这绿色天然的环境里,自由地跑来跑去,诗意而随性地成长着。

尽管如今的母婴消费市场发展蓬勃、名目繁多,妮子却并不能在这份热度里,看到自己所期待的画面轮廓。

她希望女儿能在靠近自然的地方,在健康食物的滋养下,顺着生命最本真的模样去慢慢长大。她希望能用爱和陪伴去滋养女儿的心灵,而不是用钱和过多玩具去早早规划起女儿的一生。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妮子很清楚自己想要给孩子的是什么。

孩子满10个月前,一切都还算顺遂。孩子逐渐步入学步期后,怀里这份看似坚定的信念,却迎来了自我怀疑的瞬间,一次两次,继而零零散散地扑面而来。

看到孩子那略显瘦小的个子,妮子不禁质疑起自己是不是个称职母亲;

看到其他妈妈那精通的十八般厨艺,妮子怀疑起自己到底会不会生活;

看到孩子的同龄人每天玩不同玩具,妮子担心没有那么多玩具的女儿,以后会不会在攀比中走向自卑;

看到网传的各种教育理念、早教案例,妮子也不觉滋生出了育儿焦虑,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可以在母婴市场主流之外,为女儿带来最理想的启蒙教育。

以前的内观,可以帮自己清醒和静心。现在带孩子时,妮子依然会进行自我观照,在育儿中去反观自身。只是这种观照,很多时候却演变成了一连串的自疑和自责。

妮子内心那原本独立而完整的湖面,忽然被凿出了一个缺口,平静被打破,笃定被击碎。随之而漾起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受。

这种孤独与家人无关,妮子的妈妈和朋友依然支持着她,在妮子沮丧时还会主动宽慰她;它也与爱人无关,妮子经常会将自己的困惑与丈夫分享,她也能从丈夫那里获得理解和共鸣;另外,它也与妮子自己无关,从前的妮子是个从独处中就能获得满足的人,她不会觉到孤独,甚至还能享受孤独。

在这被爱包围着的环境里,妮子的孤独感又是由何而起的呢?

妮子现住在城市街区里,周围大多是爷爷奶奶辈在带娃。当街坊爷爷向妮子问起女儿多大时,看着宝宝那瘦小身躯,妮子会不自觉地将孩子的月龄报小一点。原本并不在乎外界眼光的妮子,忽然也有了无法直面的时刻。

一个人时,妮子的力量虽小,但那已足够让她在偌大世界面前,去营造起不受他人影响的一片空间,去维系住自己的选择和坚持。而当一个人发展成一大一小时,那原先自给自足的力量却开始变得力不从心了,那原本清晰的自我边界竟变得模糊了起来。

这个边界模糊在了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里,模糊在了和标准、和理论、和邻里的育儿参照之中,模糊在了各种资讯冲击之下那不断涌现出的自我怀疑里。外界的目光不再微不足道,也不再是自己生活的无关背景,而是成为了生活里头那不可剥离的现实本身。

正是对这层现实的认知,让妮子开始学会从理想主义的云端下落,去看到比自我更大的生活环境。内观自身,扩展成了对他人,对世界,对身处这个现实环境之中的自己的全新感知。

然而,认知上的扩展,并无法抵御住上述那份孤独感的入侵。

妮子想起之前看过的《十三邀》访谈里,一位嘉宾论及到的话题。

大意是说,我们太习惯于从两个极端去认知这个世界了,要么是去探究微观具体的个人,比如通过心理分析、禅修内观,要么是去钻研宏观整体的社会形态,比如学习经地史哲、国际局势。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这两极之间的中间部分,那就是自我之外、社会之内,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能实实在在触摸到的人际社区。

原来,妮子这份无来由的孤独感,来自于对一个群体的渴望。

生娃之后,和其他人一样,妮子也加入了一些妈妈微信群。虽然都是妈妈们,却也是有着各自门派。有科学育儿的,也有自然养育的;有追随机构早教的,也有推崇在家早教的;有关注各种育儿团购的,也有囤积各种育儿书籍的。

一个微信群可能有上百人,一天之内就哗哗哗流淌出几百条聊天信息。这种数字屏幕里的热闹,并没有让妮子找到所需要的群体归属感,更多时候,她只是一个信息流旁观者,而已。

妮子开始在身边去寻找自己曾期待过的画面。她去了乡村,去了边郊的自然生活村落。她看到了自己喜欢的风景,也遇到了谈得来的朋友们。只是这里离住家太远,选择这里,意味着要和在城里工作的丈夫异地而居,而这并不是妮子想要的结果。

现在,妮子仍在寻找着。

妮子希望能在所居住的水泥城市里,遇见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和自己有着相似的生活和育儿理念。

当鱼龙混杂的育儿资讯一波波袭来,当她觉到一人力量已无力抵御的时候,这个群体能用集体的支持,为彼此重新找回坚定信念,重新找回浪潮裹挟之中的自己,和想要前行的方向。

以前一个人时,妮子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理想追求,而女儿的到来,为她这个理想主义者提供了落地实践契机,让她看到了理想之外的生活实在,让她不再只聚焦于“我”的内心梳理,而会去更多关注到“我们”的现实处境。

现实是,妮子无法以一人之力为女儿营造出期待中的成长环境。

除了那片高耸树林,她还需要一个群体,一个育儿村落。在这个人际社区里,女儿能有尽多机会,去深入接触这个活生生的世界,而不是单纯被妮子自己身上的固有模式所影响和局限。这也是为什么妮子会如此渴望遇见一个群体的原因。

虽然,平时妮子是一个人带娃,但显然,育儿不是那类能自个儿关起门来闷头干,并和他人、和外界无关的事情。

养孩子,城市里什么都有。但妮子想要的画面,不是一本育儿书,一个微信群,或是一个教育机构就能构建出来的。

在城市这个空间里,在交易、事务、利益关系之外,人与人之间,育儿与消费式教育之间,是否会有另一种可能性存在呢?

毕竟,那如火如荼的母婴市场,并不能消融妮子这份为人母后的孤独。

【访后记】

和妈妈们两小时的聊天时间,太过短暂。虽然题目写的是“全职育儿人画像”,但其实每篇访谈稿最后也只能呈现出一个侧面或是剪影。

和妮子的聊天其实还意犹未尽,但身边的宝宝们都已经躁动不安了。在一片嘈杂声中,我们结束了通话。

哄睡完孩子,回想刚才,浮上我脑海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母亲的孤独感”。于是,孤独这词便成了妮子画像的剪影。

提到母亲的孤独,尤其是全职育儿的孤独,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一种封闭的、抑郁的、孤军奋战的画面。

但其实,幸福的育儿生活里也有可能会遇到孤独。这种孤独不是主观情绪的产物,而是客观现实的反馈。

在写妮子的时候,我感觉写的就是自己。我们两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从内观到外看,从笃定到动摇,从喜欢独处到渴望群体,而带来这一切变化的根源,便在于这份为人母后的孤独感。尽管我们的生活不封闭、不抑郁,也没有孤军奋战,一种莫名的缺失还是会涌上心头。

我很早就开始用文字记录这种感觉,观察它的变形,追究它的来源,而和妮子的聊天过程又让我加深了对它的理解。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是有钱人,可以轻而易举选到自己想要的环境和学校。最尴尬的,莫过于我们这些有想法却没有钱用来置换理想教育的人了。除了努力赚钱外,其实还有另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那便是借助社区互助的联结力量。

我们的孤独便是来自于城市中那互相联结的人际村落的消弥不见。于是,在这应有尽有的都市环境里,生活得再久,却还是感觉行走在边缘,行动上方便自如,却还是感觉被某种无法抵御的力量推着走偏了方向。

和妮子一样,我们自知没有赚钱能力,所以,我开始了曲线救国的尝试,上一篇推文便是这个探索的开始。

分散开来是孤独,联结起来,便是力量。所幸,我们开始了自助的第一步。

访谈时间:2020.9.13

成稿时间:2020.9.24

【育儿人访谈计划】

关注平凡育儿人的生活故事

在普通人的文字画像中

真实呈现全职育儿群体的现代面貌

撰文/ 王大安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