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为啥四川人的平均身高没有北方人的高?其实小编感觉,近些年,各省市的半大孩子身高真没啥太大区别的,放眼望去,个子都挺高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和运动量也都跟上了,所以差距真不大。
但是原来可不这样,四川当地人和北方人身高还有一定差距的,倒退几十年,在四川街头巷尾的火锅店门口,但凡有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儿经过,周围人准得抬头多看两眼。
在前几年,也是有一定差距的,国家卫健委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四川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9.7厘米,比东北三省矮了5厘米左右。

同一片国土上,吃的用的都差不多,那为啥四川盆地的人普遍个头稍矮一点呢?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这身高背后的科学门道。
其实四川人祖上确实有"移民基因"。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那场大迁徙,把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老百姓的基因带进了盆地。
基因检测显示,现代四川人血统里掺着古南方基因,而古南方人的骨架普遍比北方人纤细。这就好比东北黑土地种不出南方橘子,基因这玩意儿打根儿上就定了调子。

四川这地界儿,冬天雾蒙蒙夏天湿哒哒,全年日照时间不到哈尔滨的一半。您可别小看晒太阳这事儿,阳光不足直接导致维生素D合成困难,娃儿们吃再多钙片也容易吸收不了。
关键的是科学家发现湿热环境可能让青春期提前到来。北方孩子像发面馒头似的慢慢长个,四川娃儿却像高温发酵的面团,高中阶段身高就基本定型了。

老一辈四川人的饭桌标配您猜是啥?早上稀饭配泡菜,中午米饭就腊肉,晚上整碗素面填肚皮。大米里的钙含量只有面粉的三分之一,这么个吃法别说长高,能维持日常消耗都够呛。
有研究对比过,四川农村娃儿每天蛋白质摄入量比沿海地区少两成,钙质摄入量更是常年拖后腿。虽说现在年轻父母都知道给孩子炖骨头汤补钙,可盆地农耕文化留下的饮食习惯,想改也得花两代人功夫。

上海科研团队前两年发现,四川人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影响骨骼发育。不过科学家也说了,这锅不能全扣给祖宗,盆地气候和饮食习惯才是幕后推手。
长期缺钙让身体自动开启"节能模式",基因觉得营养跟不上,干脆提前收工省点资源。好在新时代的四川父母们觉醒得早,00后小伙儿平均身高已经蹿到172厘米,腊肉咸菜比例也在相应减少,高蛋白的牛肉鱼虾越来越多。

四川人比北方人矮这个事儿,是老天爷、老祖宗和老辈子饮食习惯联手整的连环套。好在如今营养改善和科学养育越来越普及,成都春熙路上蹿个儿的年轻娃儿越来越多,在说现在个高个矮并不代表什么,个人能力才是最主要的。
要小编说,这身高差距早晚得让科学发展和营养改善给抹平咯!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