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听过“为虎作伥”的故事?古时候传说被老虎咬死的人会变成“伥鬼”,这些伥鬼专门给老虎打掩护,让人定住不动,丧失心智自己往老虎口里送。
小时候听这个故事就像是瞎扯,可现在想想,这背后可能是古人观察到的事实,却无法科学的解释出来,所以只能用玄学和唯心的传说故事来解释。

那为啥人一碰见老虎就腿软,甚至变得恍惚连跑都不会跑了?几十年前的东北老猎户常说,老虎的吼声能“定身”,活人见了它就像被勾了魂儿似的,那这“吼声”是古人所说的“伥鬼”作祟吗?
科学家还真研究过这个问题,其实人遇到老虎时,大脑会瞬间“死机”,身子像被按了暂停键。而有些老虎吃人就吃成了习惯,专挑落单的人下手,所以这些种种的巧合加在一起,才形成“为虎作伥”。

我认为古人编出“伥鬼”的故事,其实是对自然现象的瞎琢磨。唐代《北梦琐言》里写过,有人见过伥鬼帮老虎拆陷阱,还趴在死虎身上哭丧,《子不语》里也有类似的描写。放到现在看,八成是古人把老虎捕食的习性给想玄幻了。
现代动物学家发现,老虎确实会利用地形搞偷袭。比如印度孙德尔本斯那片红树林的老虎,专挑退潮时蹲在泥坑里,等村民弯腰挖蛤蜊时突然扑上来。这时候人要是猫着腰干活,从老虎眼里看就像头四脚兽,可不就被当成猎物了。

为啥古人非说受害者变鬼了?行为学有个词叫“僵直反应”。动物(包括人)遇到特别危险的事时,肾上腺素“噌”地蹿上来,肌肉绷得像铁块,脑子直接罢工。
这时候别说反抗,连喊救命都张不开嘴,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虎鲸不是大白鲨的纪录片,当大白鲨遇到虎鲸时,受到攻击后也会进入“僵直反应”状态,任由大白鲨享用自己的肝脏。

东北林区有老乡讲过一件真事儿,前些年他们村有人撞见东北虎,好在是坐在车里,老虎的大爪子直接拍在窗子上,好在老虎没有继续攻击,但是目击者的身子瞬间动不了了,裤裆也都湿透了。
这可不是怂,而是身子自动开启了装死模式“僵直反应”,也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保命”招数,保不保得住命,就得看老虎饥饿的程度了。

人体对付老虎的装备,简直是出厂设置没更新,基本等于啥也没有。咱的眼睛白天好使,可老虎就爱在早晚搞偷袭。视网膜里的视杆细胞对动的东西敏感,但对静止目标就抓瞎。
有实验用红外相机拍过,人要是穿迷彩服站着不动,老虎从五米外溜达过去都没发现。可人要是撒丫子跑,老虎身上那套“雷达系统”(类似鱼感知水流的器官)立马能锁定猎物方位。所以说,遇见老虎拔腿就跑,等于自己给老虎发消息:“开饭了,你追我噻!”

再说说这个要命的“僵直反应”。国外神经学家做过实验:让人看老虎扑食的视频,结果大部分人出现心跳飙到180、瞳孔放得老大的症状。原来人脑里有个叫杏仁核的部件,遇到危险直接掐断运动神经信号:这就好比电脑突然蓝屏,身子当然僵成木头桩子。
东北虎保护区的老巡护员教过一招:随身带个哨子,真碰上老虎就玩命吹。哨声有几率能刺激大脑清醒过来,把身子从“死机”状态硬拽回来。

如今用热成像仪追踪野生东北虎,也发现一些老虎的非典型行为。在吉林珲春拍到的影像里,有只母虎专门沿着村道溜达,准备蹲守捕食天没亮就起来上厕所的村民,好在最后没有人员受伤。
后来发现这虎犬齿断了,啃不动野猪,这才把人当软柿子捏。印度保护区的数据也挺吓人:牙口不好的老虎,攻击人的概率比健康虎高好几倍。所以说,有可能在老虎的眼里,人是一种比较适口的“备用粮”。

对付这种“专业吃人虎”,印度护林员有狠招。他们发现吃过人的老虎会把捕人当成习惯,所以必须马上处理(在我国也是如此,如果有野生动物吃人,那么这只野兽必死无疑,都会尽快捕杀)。
这不是心狠,而是血的教训,20世纪初印度查姆帕瓦特有只母虎连吃四百多人,就是因为当地人觉得“杀虎造孽”,结果害得更多人家破人亡。

回头再看“为虎作伥”的传说故事,其实是古人用神话编的生存手册。那些“被勾魂”的现象,藏着人体进化留下的bug;老虎吃人的惨剧,背后是生态链断了的恶果。
如今咱们建生态走廊、搞人虎冲突预警,就是在修这些bug。保护老虎不是让它们当宠物,而是给大自然留条活路,省得哪天人类真成了自己吓自己的“伥鬼”。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