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过“水中大熊猫”长江鲟吗?这玩意儿可比熊猫还稀罕!2000年之后,长江里愣是找不到一条自然繁殖的野生鱼苗,2022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直接给它判了“野外灭绝”的死刑。
可就在2024年4月,中国科学家整了个大活儿,在长江宜宾江安段给长江鲟造了个“婚房”,62条亲鱼进去没几天,水下监控就拍到它们“洞房花烛”,鱼卵都黏在鹅卵石上了!
这操作比电视剧还刺激,连专家都拍大腿:“这可是23年头一遭啊!”

您可能要问了:长江鲟咋就混到这份上了?这事儿得从长江的“黑历史”说起。过去几十年,拦河筑坝、挖沙采石、污水乱排,长江生态被折腾得够呛。
长江鲟这货又是个“娇气包”,水温、水流、产卵场样样挑,稍不顺心就“罢工”。最惨的是2000年,科学家发现野生种群彻底“断子绝孙”,只能靠人工放流续命。
可到2023年累计放了160多万尾鱼苗,愣是没见着一条能自己生娃的,活脱脱成了“人工鱼塘里的打工人”。

其实啊,科学家没真造个子宫,而是给长江鲟整了个五星级“婚房”。2023年他们在江面上搭了个45平方米的网箱,2024年直接圈了2万平方米水面搞大工程!
重点改造了150平方米的产卵场,您瞅瞅这配置:江底铺满鹅卵石模拟天然产床,水流速度精准调控到“冲卵不冲鱼”,连水温都拿捏得死死的。

四川省农科院水产所的周波副所长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给鱼相亲,环境到位了,它们自个儿就知道咋办事儿。”果不其然,3月22日放进去的62条10岁以上的“大龄青年”,4月7日就上演了“鱼生大事”。
不过这事儿可没表面看着轻松。鱼卵孵化得像拆盲盒——江里杂鱼多,鱼卵分分钟被当零食啃了;就算孵出小鱼,还得扛住水流、水温、天敌的连环考验。
周波坦言:“现在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崽儿们能不能活到明年再当爹妈,还得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要说长江鲟能“起死回生”,得给两代“护鱼人”磕个头。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的周亮父子,从90年代开始就从渔民手里“赎鱼”,最多时养了70多条野生长江鲟。
后来经费吃紧,老爷子周世武挖蚯蚓喂鱼,腰都佝偻成了虾米。1998年,他们硬是捣鼓出几百尾人工鱼苗,2004年直接突破7万尾,这才保住了物种的“火种”。
如今三峡集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机构更是开足马力。2023年光三峡集团就繁育了80万尾鱼苗,6月6日全国放鱼日一口气往长江撒了50万尾!

更绝的是,科学家连“冻精技术”都搞出来了,就怕近亲结婚影响后代质量。
小编觉着吧,这波操作堪称“生态版诺亚方舟”。长江禁渔才几年,生态肉眼可见地回血,连带着其他鱼虾都沾光。
周波说的在理:“长江鲟要是能活,整个长江生态就有救了!”不过话说回来,光靠人工干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啥时候长江鲟能真正“自力更生”,那才叫真本事。

参考文献
1. 周波(2024),《长江鲟在人工“婚房”自然繁殖成功》,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2024-04-16
2. 杜浩(2023),《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首次在野外自然孵出幼苗》,澎湃新闻,2023-03-26
3. 班璇等(2024),《The silver lining in rewilding the vanished sturgeon in the Yangtze River》,The Innovation Life,2024-06-04
4.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2023),《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试验成功 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政府网,2023-03-27
5. 周亮(2023),《直击长江鲟人工繁育现场 户外产房化身“月子中心”》,封面新闻,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