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调侃我,一个东北人偏偏要跑到四川生活。
一个东北一个西南,怕是什么都会反着来吧!你的生活千万不要过得颠三倒四就好。
来到成都,我才发现,还真被朋友那只"乌鸦嘴"给说对了。不过只是对了一半。
我确实,感受到了两地之间的相反之处。但是在诸多相反中,我也发现了还真有两点相同。
那么,相反反在哪里,相同又同在何处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咱得慢慢来说!
首先,东北和四川的作息时间就相反。
东北人喜欢早睡早起,相比之下,四川人就喜欢晚睡。这里"夜猫子"偏多。晚睡自然要晚起。
东北人的早起到什么程度,说起来,不但,四川人不会相信,所有的南方人可能都会觉得,那很不可思议呀!
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东北人早晨4,5点起床不算什么,怕是四川人,才刚入睡一两个小时吧!
我读书期间,有的同学4点钟就起来看书了。如果是冬天碰上好天气,这时候基本不用照明了,天就已经大亮了。所以对于东北人来说,凌晨4,5点起床就不算什么。
来四川后,我才知道,凌晨6点钟,都还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其次,是生活习惯正好相反。

东北人喜欢在室内活动,四川人喜欢往室外跑。
东北一到冬天,人们会把屋子弄得密不透风,恨不得把窗户缝都粘上。
而在四川,除了下雨,一年四季都要把窗子开着。
第三,在东北,几乎见不到,有在屋子外面吃饭的。
来四川我才发现,这里的人,把饭桌子摆在街边和树下都实属正常。
作为东北人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四川人即使去有点档次的餐馆里吃饭,人们也更喜欢选择露天的座位。
并且,总是露天的座位被选完了之后,才愿意走进屋子里。
这样看,好像四川人对阳光和空气特别渴望,而东北人总想找个相对稳妥的空间。

也许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习惯吧!
我来成都这么多年,我依然没有改变不喜欢在露天的空间吃饭的习惯。
这可能是我为数不多,没被四川同化的习惯。
其实,如果用心去体会,东北和四川之间,还有很多相反之处。
至于,喜不喜麻辣都还不算啥。这只能是不同,也算不上相反。
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么多,即便不相反也不相同的生活习惯中,我终于发现了有一点相同。
那就是四川人也喜欢吃饺子和抄手,这跟东北人爱吃饺子抄手的习惯很类似。

我这种提法,并非空穴来风!
只要看看成都,大街小巷的面馆和饺子馆儿就知道了。
而且,很少有面馆儿,不卖饺子抄手这一品类的。
众所周知,四川的钟水饺做到了当地的名小吃。并且,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另外,走在街上也会偶见生意兴隆的东北饺子馆。
由此可见,四川人也是爱吃饺子和抄手的。
只不过,四川叫做抄手的东西,在东北叫馄饨。

而且,我发现,我身边的四川朋友不但去餐馆吃饺子,也会在自家里做饺子或抄手。
不过呢,四川的吃法和做法与东北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
不同之一饺子皮儿不同。
东北人包饺子基本自己擀皮,而四川人包饺子基本在市场或超市买现成的饺子皮儿。
不同之二
馅料不同,东北包饺子的馅料要放足了味道,而且荤素搭配,什么蔬菜都可以做饺子馅。
而在四川,饺子馅多以肉为主,蔬菜基本为辅助。并且不会把味道放那么足。因为,煮好了后会有专门的拌料。

不同之三,
吃法不同,这一可能跟两地拌馅料的方法不同有关。
东北的饺子以蘸饺为主。蘸料基本是蒜泥和酱油醋为主。
而四川人吃饺子的时候,喜欢吃干拌饺子。跟干拌面差不多。
提前打好蘸料,红油,味精,鸡精,生抽,老抽,蒜泥,花椒,香油,白糖和醋一样也不能少。
而且,每人打一碗拌料,按个人喜好来。
不同之四,
吃抄手的区别有点大。
东北叫馄饨,一般都类似于四川的清汤抄手。只不过会分成小碗。
只做一大份,端上来,在份量上各取所需。
但,四川人吃抄手就要精细得多。

可以分为汤抄手和干拌抄手。
而汤抄手,又分清汤抄手和红汤抄手。
清汤又分为藤椒抄手,海味抄手。
红汤又分,麻辣超手和怪味超手。
麻辣抄手又分老麻抄手,中麻抄手和微麻抄手。
作为东北人,光听这些分类都跟绕口令似的。绕了半天也没绕明白。
说来也巧,我老公偏偏也喜欢吃饺子。
但他有一个习惯,让我每次都想怼他。

每次,都会问你吃几个?他自己也会报他要吃15个。就是四川普通面馆里的3两。
我从小到大,真没有数饺子的习惯。饺子有大小,包的时候馅有多少。数了个数之后吃不饱又要再煮一次,感觉相当麻烦。
我就喜欢,东北的的法,多少皮包多少馅儿。全都煮了,想吃几个就吃几个。剩了之后用油煎一下又是一番风味,有啥不好!
小伙伴儿们,你们吃饺子会不会数个数呢?
喜欢吃东北的蘸饺子,还是四川的拌饺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