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大乱时,刘邦和项羽一个西征攻入咸阳,一个北上救赵,最后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因为不服气,所以自行主导分封,按照军功原则分封十八路诸侯,而这些诸侯不是跟随项羽救赵的就是攻秦的。项羽为了困住刘邦,将其封王汉中,还设置三秦王进行阻挡。可以说当时的刘邦十分无望,“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他就藩途中不断有人逃亡,“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刘邦或许也理解,所以都没怎么在乎,直到听说萧何也跑了才大吃一惊:“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后来萧何回到刘邦身边,“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这就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项羽不是分封了18个诸侯王嘛,除了刘邦之外,还有17个诸侯王,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卬、赵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巿、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这些人就是韩信的归属,韩信从汉中逃离刘邦大概率就是想投靠这些人。
以韩信的雄心壮志,他想被封为王侯将相,就必须要有一个舞台,而这个舞台至少要是诸侯王级别才能提供的。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项羽分封的诸侯王,至少有一半是不堪一击。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临江王共敖这些都属于默默无闻的诸侯王,既没能力,也没志向。胶东王田巿、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均不敌田荣,田巿与田安被杀,田都逃到了楚国。辽东王韩广因为不服分封,被燕王臧荼所杀。韩王韩成因为张良投靠刘邦的缘故,被项羽所杀。
这样一分析,韩信能够投靠的诸侯王只有9个了,再加上田荣和彭越两个独立的诸侯,一共11个诸侯。
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合称三秦王,项羽分封天下时,除了西楚国的地位位置最好,其次就数三秦王,三秦王是秦朝的三个降将,又封在秦国旧地。
章邯
三秦王之中数雍王章邯最有能力,也最有实力,章邯能够打赢黄河以南所有的反秦义军,韩信投靠的第一个目标可能就是章邯。
韩信可能会建议章邯吞并塞王司马欣与翟王董翳,合并关中之地,然后利用秦岭南抵刘邦,东出函谷东征项羽,以争夺天下。
但是章邯也有个致命弱点,他因为投降项羽,导致20万秦军被坑杀,这些被坑杀的秦军士兵大多是关中子弟,因此关中百姓怨恨章邯,章邯没有群众基础。
刘邦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韩信,而在于章邯有没有这个胆量,章邯已经背叛过秦朝一次,大概率不会再背叛项羽,就像他不愿意投降刘邦一样,宁死不降。
即使韩信投靠章邯,章邯也必然不敢用韩信,况且韩信当时又是无名之辈,刘邦都不用的话,章邯即使用韩信,也只能是小用,不可能重用。章邯如果不重用韩信,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也必然不敢用韩信,这两人唯章邯马首是瞻。
所以三秦王是容不下韩信的,再来看看其他的诸侯王。
西魏王魏豹是魏国王室后裔,靠着楚怀王借的几千兵力,攻下了原魏国的二十几座城池,因这个功劳才被项羽分封为西魏王。楚汉战争期间,魏豹先归顺刘邦,与刘邦一起攻打彭城,彭城之战后刘邦大败,魏豹见风使舵,政治上投靠项羽,军事上保持独立,甚至他还想统一天下。由于能力配不上野心,刘邦后来派韩信一战就打败了魏豹,以魏豹的能力和出身,根本不可能用韩信,他驾驱不了韩信,更不会让一个没名气的人来指挥自己的军队。
赵歇本是赵国贵族,巨鹿之战时,赵歇是赵王,陈馀与张耳是赵国重臣,巨鹿之战就是救援赵国,赵歇后被项羽分封为代王,项羽有打压赵歇之意。分封结果后,由于张耳被封常山王,而陈馀未封王,陈馀在田荣的蛊惑下反了项羽,田荣借兵给陈馀,陈馀赶走了张耳,拥立赵歇为赵王。赵王赵歇实际上跟傀儡差不多,赵国军政大权主要是陈馀负责,陈馀这人有点能力,但又迂腐不堪,手下有能人李左车,却不愿意采纳,更不可接纳韩信这样的无名之辈。只要陈馀掌控赵国,就不可能重用韩信,况且陈馀也不希望有人来跟他分权,所以赵国不会用韩信。
常山王张耳很早之前就认识刘邦,刘邦曾是张耳的门客,张耳这人在战国末年有一些名气,但能力不大,韩信如果想投靠其他诸侯对付刘邦,张耳必然不会用韩信。张耳也没有太大的野心,更不可能用韩信。
英布
九江王英布骁勇善战,崇尚的是勇猛与武力,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他是有勇无谋之辈,英布曾与韩信同在项羽手下,想必对韩信也有所了解。项羽都不重用韩信,英布更加不会用韩信,像英布这样的猛将,就不看重谋略这一套,对韩信这样的无名小辈更不会重用。
衡山王吴芮最早是秦朝官吏,陈胜起义后,他也起来反秦,先投靠项羽,后投靠刘邦,不管在反秦战争,还是楚汉战争中,都显得默默无闻,而且死得也早,又没有野心,哪怕是刘邦统一天下后,翦除异姓诸侯王,吴芮及其继承人都没事,他是唯一活着并善终的异姓诸侯王。像吴芮这种诸侯王,根本不可能用韩信这种人。
燕王最早是韩广,他是陈胜的部将,项羽分封天下时,故意打压韩广,把韩广封为辽东王,把韩广的部将臧荼封为燕王。韩广不愿意,结果臧荼起兵打败了韩广,自封为燕王。
燕国地处辽东,离中原很远,以臧荼的水平,只能当个割据一方的诸侯王,他不敢也没有特别的野心,他是项羽分封的,因此在楚汉战争中属于项羽一方。项羽击败赵国后,燕国投靠刘邦,臧荼只想自保并割据一方,根本不可能重用韩信。
彭越是强盗出身,聚集了一支队伍,后来越做越大,项羽分封天下时,没有封彭越,楚汉战争时,彭越一度在项羽和刘邦之间摇摆,后来投靠刘邦多过项羽。
彭越
楚汉战争时期,彭越就靠打游击战,骚扰楚军的补给线,项羽来了他就跑,项羽走了,彭越就继续骚扰,项羽一直拿彭越没办法,彭越可是游击战的鼻祖。彭越的最高理想就是当个诸侯王,有一块地就行,没兴趣志在天下,想要用韩信的人,一定要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彭越是不会用韩信的。
田荣是齐国王室后裔,因为与项羽有仇,项羽分封天下时,没有封田荣,反而将齐国一分为三,封了三个齐王,后来都被田荣打败。
田荣有可能会用韩信,但能不能重用,这就不一定了,不过楚汉战争还没开打时,项羽就率领主力讨伐齐国,最终打败田荣,田荣被齐国人杀死。
韩信
以韩信的德性,如果不能重用他,他是不会待的,韩信要是跟随哪个诸侯国,要么当个上将军,要么当个丞相,否则他还会跑的。
想要重用韩信,一定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宏大的政治理想和野心。二是有足够的实力。三是有宽广的胸怀。在当时的秦末,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只有刘邦,连项羽都不具备。
从其他诸侯王的情况来看,没有一个具备重用韩信的条件。有句话叫: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客观地反映人才是经常存在的,而发现并重用人才的伯乐却是非常罕见的。
韩信如果不投靠刘邦,他还能投靠谁?用人是相互的,是双方的选择,不是任何一方的一厢情愿,而是双方的共同选择,不是人人都是刘邦的,如果当时有这样的人,也不可能让刘邦成为天下第二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