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在大将中仅排第七却享受元帅待遇,还拥有2个老婆

史海撷英 2024-11-19 10:40:16

在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程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斗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其中一位开国大将备受推崇,不仅享受着元帅级别的待遇,更有两位贤内助相伴左右,这在当时可谓罕见。那么,这位拥有两任妻子的将军到底是谁?他的故事又是怎样的一段传奇?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是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人。那个年代,列强入侵,国家四分五裂,战火硝烟笼罩着大江南北。出身贫苦的张云逸从小就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并没有放弃为他求学的机会。7岁那年,张云逸进入私塾读书识字,学习四书五经。虽然私塾的教学方式陈旧落后,但博览群书仍为他开启了新的视野。读书之余,张云逸也时常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深切感受到腐朽的清王朝已经不堪一击。

转机来自光绪三十年(1904年),那一年张云逸12岁,有幸进入当地新设立的高等小学就读。这所学校不同于私塾,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不仅教授科学知识,更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火种。在这里,张云逸受到爱国主义的洗礼,对国家的前途产生了极大的忧患意识。16岁的时候,家里送他去读过陆军小学堂,接受的是满清政府的教育。但晚清政府腐朽到了极点,张云逸看到国家的残破、百姓的疾苦,立志要改变这种落后挨打的现状。

张云逸的婚姻生活可谓传奇。作为一介布衣之身,他最终却拥有了两任妻子相伴左右,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实属罕见。

张运镒

民国六年(1917年),25岁的张云逸迎娶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王氏。王氏出身于书香世家,她不仅识字有根底,更具有过人的智慧与见识。同年,张云逸应征入伍,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次年,王氏便随军相随,与丈夫张云逸开始了漂泊流离的日子。虽然生活艰苦,但王氏却从未叫苦叫累,付出了无限的耐心与爱护。,民国八年(1919年)的一个寒冬,王氏在艰苦的环境中生下了一个女儿,母女二人就这样相依为命,终日操劳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尽管家境贫寒,但她仍矢志不渝地支持丈夫,执掌家务,撑起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半边天。

然而,按照封建社会的旧习,男丁无后无疑是最大的不孝。王氏虽有过人的才识,却也未能完全摆脱这一思想的束缚。为了不断了张家的香火,她开始着手为丈夫物色第二任妻室。

就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王氏相中了一位温柔贤惠的寡妇韩碧,并将她迎入了自己的家门。起初,张云逸对这一安排颇有微词,但最终还是被妻子的恳切劝说而答应下来。

韩碧的经历堪称坎坷。她曾是一名理发师,孤苦伶仃,过着边缘化的生活。在与王氏的一段对话后,她欣然加入了这个特殊的“家庭”,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段人生历程。起初,韩碧对这一安排心存疑虑,深怕自己无法得到丈夫和妯娌的真挚接纳。但很快,她就被王氏的宽厚胸怀所折服。王氏不仅没有疏远她,反而时常循循善诱,教导她应有的举止和本领。

韩碧

就这样,韩碧逐渐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她孜孜不倦地料理家务,更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为张云逸诞下一子,让张家的香火得以传承。此后的很多年里,母子二人就始终追随着张云逸在战火纷飞的前线。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张云逸拥有两位妻子的家庭确实罕见。但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王氏、韩碧和张云逸却相敬如宾、其乐融融。

作为张云逸的第一任妻子,王氏不仅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更有着超前的思想观念。她热爱革命事业,毫无保留地支持丈夫的抗争道路。每当张云逸奔赴前线时,她都年年随行在侧,操持伙食起居,尽显贤内助的一面。

张云逸不仅家庭生活传奇,在革命战争岁月里,他更是创造了许多骄人的战绩。从最初的参加武装起义,到后来领导关键战役、镇守重地,张云逸都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宣统元年(1909年),张云逸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组建的同盟会,成为了同盟会的元老之一,从事的是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这个时候,十大元帅中的彭德怀、林彪、陈毅、徐向前、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人都还是孩童,这几位中年纪最大的叶剑英元帅也才12岁,最小的林彪才2岁。

张运镒

宣统二年(1910年),张云逸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

宣统三年(1911年),张云逸参与了同盟会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革命行动——黄花岗起义,那个时候他19岁,担任的是炸弹队队长。这也是张云逸将军一辈子记忆最深刻的一次革命行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好险,我差点成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

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元老,孙中山的挚友黄兴带领起义军进攻两广总督衙门,结果被清军包围,寡不敌众,不得不撤退,张云逸和几个伙伴撤到一所院子里。第二天,张云逸佯装出去买菜,主要目的是打探消息,结果回来的时候,老远看到自己的同伴一个个被捕,他躲在百姓之中才逃过一劫。后来被抓的这些起义军接连被杀,这就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们大多数是富家子弟,但却为了革命放弃了优渥的生活,义无反顾。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只有29岁。

辛亥革命之后,张云逸进入了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叶挺是他的同学,薛岳是他的同桌。后来,张云逸进入粤军当兵,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队伍南征北战,逐渐成长了起来。

但是粤军没多久就叛变了,张云逸非常悲伤苦恼:“孙中山先生致力于革命几十年,为何每到关键时刻,革命形势总是急转直下?我们推翻一个皇帝,马上就出来一个更专制的皇帝;我们打倒一个军阀,起来的是一个更残酷的军阀。‘三民主义’是那么的鼓舞人心,可为什么一到现实中就这样的不堪一击?”

张运镒

民国十二年(1923年),张云逸离开部队,到广东省揭阳县任县长。可官场的勾心斗角,岂是张云逸这样正直的人能待得住的?于是他又披上戎装,继续参加武装革命(这耽误了张云逸在国民革命军中的职务,要不然他的职务会更高)。

民国十四年(1925年),张云逸回到部队,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正是在这个期间,张云逸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从此对“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坚定了他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

后来,张云逸出任第二十五师少将参谋长,而这时同为十大将的粟裕等人,绝大多数都是营级以下的干部,大将第一的粟裕只不过是保卫班班长。而十大元帅中的绝大多数职务都在团级以下,彭德怀是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元帅排名第三的林彪不过是个连长,大名鼎鼎的叶挺也只是第四军的团长。

按理说,以张云逸的地位和资历,如果继续在国民党中发展,日后的地位一定很高。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云逸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为民国十五年(1926年)。毛泽东曾说:“在共产党人中,能够和国民党高级将领对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中之一。”

后来,张云逸的儿子问他为什么在国民党势头正盛的时候加入共产党。他说:“你不知道当时的社会有多黑暗......”也许正是看中了共产党人是为穷苦人打天下这一点,张云逸才死心塌地地跟着共产党搞革命。

张运镒

北伐战争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而腰斩,张云逸宣布与国民党决裂,从此走上了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道路。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1日,张云逸参加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然而南昌起义由于反动派势力太过强大而失败了,南昌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张云逸革命的斗志反而更旺盛了。

后来,张云逸结识了邓小平等人,他利用自己在国民党的人脉关系,吸引了很多国民革命军的将领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11日,张云逸、邓小平在广西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并出任军长,成为了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后来,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央红军进行了“长征”,张云逸和邓小平为摆脱白崇禧、李宗仁的围追堵截,不断突围转移,终于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和红一方面军会合。红七军不怕艰险,辗转千里,顽强的革命精神令人感动,中央军委为此给红七军颁发了一面“转战千里”的旌旗。

汇合后,张云逸的部队编入了红三军团,张云逸继续担任红七军军长。

后来,张云逸又担任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元帅是江南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副军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张运镒

因此,从资历上来讲,张云逸评个元帅是绰绰有余的。实际上,最开始评定元帅时,张云逸就在候选人名单中,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张云逸没有评上。

1955年,我军进行了全军大授衔活动,评选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将、55名上将以及若干中将、少将,并在军中推行了薪金制。同时,为了统一薪酬等级,在借鉴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实行了行政级别工资制度,行政级别共划分为24个等级,数字越小,等级越高,这个标准一直沿用了几十年。

当时,十大元帅的行政等级待遇在行政一级在行政三级之间。

朱德总司令因为是国家副主席,而且是人民军队总司令,因此享受的是行政一级待遇,但是朱德从来不愿意领行政一级的工资,最多只愿意拿行政三级(因为毛泽东说一级给马克思、恩格斯,二级给列宁、斯大林,他本人拿三级就行了。后来刘少奇、周总理、朱德总司令都表示只拿三级),实际上从授衔到去世的21年里,朱德总司令没有领过一分元帅的工资;而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享受行政二级待遇;贺龙、陈毅是国务院副总理,享受行政三级待遇,贺龙和陈毅其实在军中还有职务,可以享受行政二级的待遇,但是两人由于转任地方工作,都主动提出只领行政三级的工资,不过其他待遇和另外七个元帅是一致的(本待遇只统计1955年到1956年,后来有变化,有元帅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有调整)。

张运镒

而张云逸是大将之一,当时的大将都是行政四级待遇,许光达大将还是是行政五级。但中央考虑到张云逸的资历和影响力,最终还是决定让他享受行政三级的待遇。

其实,张云逸之所以能享受行政三级待遇,还有另外一个原因,1950年党政机关行政级别评定时,中央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低都是三级。而张云逸既是党的中央委员也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当时就给他评定的三级(当时总共25级)。因此,1955年评定军衔后,张云逸虽然是大将军衔,但原有的行政三级待遇不变(这时是24级),哪怕不评衔,也不会影响他的待遇。

张云逸虽然享受元帅待遇,但他吃穿用度都非常节省,他常说:“破布可以纳鞋底,麦麸能喂猪,豆腐渣能做菜。”

1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