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会认为更需要照护的是老爷爷,因为他患有很多慢性病,而且大多是重要器官的问题;而老奶奶的情况似乎无关紧要,因为她的重要器官并没有问题,也没有患肿瘤性疾病。
老奶奶没有器质性疾病但躯体功能更差。不过从老年医学的角度来看,老奶奶虽然没有躯体疾病,但有明显的乏力、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入院时筛查可能会发现老奶奶握力和步速都很差,极有可能已经存在肌少症。从躯体功能的角度来讲,老奶奶虽然没有器质性疾病,但躯体功能明显比老爷爷差,她的生活质量不如重要器官有问题的老爷爷。
患上肌少症,老年人便犹如“纸糊的船”通俗一点讲,如果患上肌少症,老年人便犹如“纸糊的船”,外面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承受各种应激事件(如感染、手术、急性疾病等)的能力很差,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退休后的李大妈天天躺在家里沙发上看手机,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半个月前,李大妈在家拖地,脚一滑,半边屁股着地,就这么一下,股骨颈骨折了,到医院诊断为“肌少症、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步履蹒跚、行动缓慢”来形容老年人,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一种常态,其实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常常是肌少症的表现。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sarcopenia)又称肌肉衰减综合征、肌肉减少症、骨骼肌减少症或少肌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肌肉疾病,表现为进展性、广泛性全身肌肉量减少和肌肉力量下降,还常合并躯体功能下降。
只有老年人才会患肌少症吗
肌少症虽然好发于老年人,但并非只有老年人才会患肌少症。
你也许看过类似的新闻:“年轻女性过度减肥患上肌少症。”例如,一名20岁的青年女性,因为一段时间的节食减肥,体重虽然降下来了,却感觉心悸,疲乏无力,精神差,因此到医院就诊,经医生评估,该女性每天能量摄入过低,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处于营养失衡状态,导致基础代谢下降,肌肉大量分解消耗,最终诊断为肌少症。
除了这种极端情况,事实上患肌少症的中年人也不少。
肌少症性肥胖
现在的上班族中,许多人没有锻炼的习惯,仅仅通过不吃晚饭等方式节食,其体重指数可能在标准范围内,看起来身材匀称、体态轻盈,但体脂率却很高,有些甚至超过40%。这样的节食减肥方式,减掉的主要是肌肉和水分,反而会导致体脂率升高,可能导致肌少症。年轻时人们可能尚且可以抵抗肌肉流失,但随着身体老化带来的肌肉流失加速和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形成“易胖难瘦”体质,年龄增长后,反弹发胖的速度反而更快,可能形成肌少症性肥胖。以上内容引自:
本书基于多位老年科医师、康复医师、临床营养师和中医师多年以来筛查、诊断、预防和治疗肌少症的宝贵临床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肌少症的来龙去脉,并配以丰富有趣的插图,可读性强,易于理解。
肌少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很多中青年人可能也患有肌少症,并且更加隐匿。因此,本书不仅适合老年人阅读,也适合中青年,尤其是职场人士阅读,可帮助大众提高对肌少症的认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肌少症。
读者对象不仅适合老年人阅读,也适合中青年,尤其是职场人士阅读,可帮助大众提高对肌少症的认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肌少症。END科学出版社赛医学(sci_med)
医药卫生分社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