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盛宣怀去世,葬礼豪华,遗产足够买两万套四合院

每日心情笔记 2025-03-27 11:12:56

盛宣怀去世时的告别仪式1916年,他因病在上海去世,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完美的句点。临终前,他还立下遗嘱,决定将一半的财产捐给慈善事业,另一半则留给家人。他名叫盛宣怀,曾被誉为“高等教育之父”,一生中创办了许多至今仍存在的大型企业和学校。

盛宣怀离世后,他的家人举办了一场在上海引起巨大轰动的葬礼。送葬的人太多,一眼都望不到头。当时,租界当局不得不派人去现场维持秩序。这么大的葬礼,不是因为葬礼本身有多壮观,而是因为大家都很尊敬盛宣怀先生。

可惜没考上1844年,盛宣怀出生在一个官家家庭,他还有五个兄弟。在他父亲的心中,盛宣怀是最得意的一个。由于常州当时战乱频繁,他的父母带着全家搬到了江阴市避难。后来,盛宣怀去了盐城。直到他父亲到湖北工作后,才把家人接到湖北生活。盛宣怀16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董氏为妻。从小,盛宣怀就比他的兄弟们更聪明,他的父亲盛康也非常重视他的教育,常常带着他一起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会去找父亲帮忙解答。

身穿官方制服的盛宣怀1866年,盛宣怀去县城参加童生考试,他的二弟盛星怀也一同前往,结果两人一起考中了举人。但是,第二年本该参加乡试的时候,因为祖父盛隆去世,盛宣怀需要守孝,所以错过了乡试的机会。他的父亲曾是进士,做官时与李鸿章有些交往。1870年,他跟随李鸿章工作,表现出色,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第二年,他被提拔为知府。

创业路上的“11个起点”在担任官职时,盛宣怀非常勤奋,常常忙得忘记吃饭睡觉,全心全意地工作。几年时间里,他就迅速成长起来,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后来,李鸿章就把管理北方煤矿的任务交给了他。就这样,盛宣怀开始了他的矿业创业之路,第二年在湖北地区成立了煤铁管理局。后来的日子里,盛宣怀在电信、钢铁、金融等十一个领域创建了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创立并非偶然,因为盛宣怀长期参与洋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俗话说,“学以致用才是真”。如果一个人学了很多东西,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那么这些知识就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缺乏实践,价值有限。在过去,做买卖是文人的耻辱,可能会被人嘲笑。只有通过学习圣贤的书籍,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好成绩,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天津北洋西式学堂这种想法说不上对错,但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把“实践”当作唯一标准。盛宣怀的经历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他因为尽孝错过了乡试,后来跟着李鸿章学习,之后又投身洋务和实业。他认为要把学到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盛宣怀打破了传统,创办了北洋大学堂。盛宣怀说要办学校,是因为他在美国哈佛、耶鲁等大学考察学习过。在美国期间,他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事物和实际操作。回国后,他开始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初期,他模仿国外的做法进行改革。为了进一步扩大和改进学校的规模,盛宣怀还派遣了一百多人前往美国学习。

1886年5月20日,李鸿章的洋务干将盛宣怀(左)等晚清官员合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归来之后有一半多人提出要将主要语言改为法、德、日,这三国的语言,但被盛宣怀直接拒绝。他还告诉大家,这些知识对大多数人用处不大,如果去学反而会丢掉最重要的东西,其中的坏处很大。1899年,这所学校还请来了美国总统来演讲。

学习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学习的人如何选择。盛宣怀创办学堂,引进西方知识,是因为在那个封建时代,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一句老话说的是“好的东西要留下,不好的东西要扔掉。”盛宣怀把从国外学来的知识进行筛选,只保留那些对经济发展有帮助的内容,用来弥补国内的不足。

1903年,盛宣怀给一位学者写了一封信:这所北洋大学是当时国内最早的现代大学,现在它就是天津大学。改善不好的习惯除了创办学校,盛宣怀还涉足房地产。据说在他去世后整理遗产时,发现他的财富高达1295万,也有说法是1349万两白银。在那个年代,这些钱不仅足以买下一栋豪华别墅,甚至可以购买数以万计的四合院。

上世纪初,上海中国通商银行在这千万两的财富里,上海的房地产就占了大约六百六十八万两,其他地方的房产价值也至少有一百万两左右。在1843年的时候,上海的人口大约有27万左右。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上海的租界就成了人们躲避战火的安全地带。在那个时候,许多有钱人家也包括在内。1860年战争蔓延至苏州时,为了活命,大量民众被迫逃进安全的租界区域,据说当时有大约三十万人涌入。天津大学校报特别推出了一个专版,纪念盛宣怀,这篇文章发表于2016年6月3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来,租界里的地价飙升了十倍,而有些人通过多次转手,最终以超过二十倍的价格卖出了这些土地。之后,盛宣怀遵照李鸿章的指示,再次回到招商局进行整顿,最终将那些滥用权力的人一一处理。以前在山西、河北、陕西、河南等地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当时盛宣怀是负责救灾的主要人物,他还收留了许多孤儿和妇女,并在天津建了一个叫“广仁堂”的慈善机构。盛宣怀的眼光和学识都很超前,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忙碌,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教育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