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入企业”到“买入企业”——欢迎进入国资时代!

雁城 2024-08-30 01:55:21

大家好,我是堂主。

要说今年地方的哪个部门头很大、很烦恼?

有人说是住建部,毕竟地产下行,这不连名字都改成了住更部

虽然名字是改了,但起码、这部门还是在的。

然而有的部门,直接被撤裁了。

——比如地方的招商部门。

8月1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行,里面第十条明确规定:

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以及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

同时,全文直指各地招商各自为政,内卷严重的现状。

这份条例,直接掀起了地方招商模式的改革序幕。

证劵日报说,早在8月份之前,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已经有地区开始裁撤地方的招商部门。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地方的招商业务,过去是怎么搞招商引资的?有啥特点?为何要调整?

接下来地方的招商有什么新变化?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地方原来的招商模式,概括起来特别简单,主打就是——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一是拼土地

搞个工业园,然后搞“三通一平、五通一平”之类的,就是通路、通电、通水等,接着去做招商引资。

同时拿出土地优惠,比如低价供应,零地价、甚至负地价等吸引手段。

通过土地优惠进行招商引资,这是独特的土地配置方式。

二是拼税费:

就是给予税收优惠的折扣、又或者是返还税收。

2023年5月,《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审计了18省、36个市县共54个地区的财政收支管理情况。

发现了55个地区违规或变相返还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等,高达225.08亿。

三是拼补贴。

举个具体的例子,有些地方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如果上市了,会有补贴奖励的。

融中研究整理了过去一些地区的上市奖励政策。

浙江的湖州,上市后直接奖励1000万;杭州和宁波,拿出300万资金补助。

安徽的亳州,市财政给出总额1500万奖励,淮北是600万、芜湖和合肥,最高均是200万。

广东的深圳,福田区最高1000万,龙华区最高600万,广州的番禺区最高是800万,白云区是300万。东莞市最高是600万,中山市最高是500万。

还有江苏的常州,上市最高奖励是1200万,苏州不超过600万,南通是500万,无锡是300万,南京是200万。

以及河南郑州,在境外主流市场上市并融资的,一次性奖励800万。

当然这份表格比较简单,没有深入说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查下。

比如我去看了下郑州的上市补贴,其实最高上市奖励不是800万,而是1000万。

根据河南日报的报道,若是能在科创板上市,企业合计奖励1000万元。

所以你能知道这几年,为什么全国很多企业都赶着到境外上市?

高情商的说法,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低情商的直白,没办法,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啊。

当然了,这两个并非是非黑即白的矛盾对立。

对于企业来说,两者兼顾,也能理解。

截至2024年7月25日,共有119家境内企业提交境外上市备案,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和。

而郑州现在境外上市的企业,累计达到了52家。

根据《郑州市企业上市挂牌“千企展翼”三年倍增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要求:

到2026年,实现郑州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不少于100家。

如何去理解地方的招商引资呢?

一方面,引进了企业,确实能够直接增加就业岗位,进而带动地方的经济增长。

但是这里面多多少少,肯定含有地方政绩的KPI考核。

我说的这个KPI考核,除了GDP增长外,还有“企业数量”,也是考核标准。

比如这个上市企业的数量。

经济观察报查询了多地地方政府官网,发现全国多个城市地区,要求到2024年底上市公司数量倍增,地方政府纷纷对上市公司数量增长立下明确目标。

比如前面说的无锡2023年上市奖励是300万,可到了今年,这个上市奖励去到了1500万,直接翻了5倍

2024年4月15日,无锡的惠山区发布了一则《惠山区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

里面对不同上市都做了详细的奖励说明:

境内上市的,主板不超过1000万,科创板不超过1500万;还有北交所,视同主板,奖励不超过1000万。

境外上市的,最高不超过1000万。

我搜了下关键词“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发现好多地区今年都有这个奖励政策。

另一方面,过度内卷的招商引资,容易造成市场混乱、资源浪费、

有的地方搞招商引资,看什么热、就引进什么。

什么半导体、光伏、储能、什么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行业,不管当地是否需要,先拿下再说。

所以8月1日出台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就是要规范过度的招商引资行为。

同时,在8月16日,司法部会同财政部、证监会起草了《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其中第十一条,明确叫停了地方的上市奖励补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稿也提到了证券公司的上市业务费用。

虽然并没有明说具体要怎么调整,但估计像过去高额的中介费,以后是不大可能了。

记得网上以前流传一个段子,说:要想上A股、你得先砸钱。

券商这个IPO中介生意,已经做到数百亿的规模。

2004年的时候,IPO发行费用合计16.33亿元,平均发行费率为5.20%。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合计为5.16亿元,平均费率为4.01%。

经济观察报统计了一个数据:

从2015年至2017,承销及保荐费的平均费率,均超8.23%。

2018年至2019年回落至7%以下,2020年继续反弹至7%以上。

2021年,券商能从IPO项目中赚取的费用总和达到历史高峰,合计295.32亿元。

2022年,“赚的钱少了些”,只有288.54亿元。

2023年,“钱是越来越难赚了”,承销及保荐费的总和缩水至215.06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28日,A股市场共有58家公司成功完成IPO,这些公司的首发发行费用总计约为41.29亿元人民币。

最后我们来聊聊,地方原来的招商引资业务,会变成什么新变化?

虽然一些地方把招商部门撤裁了,但是今年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投资促进局。

1月份的时候,天津市、内蒙古包头市,设立了投资促进局。

广东深圳、浙江宁波等多地市级投资促进局,也相继组建成立。

顾名思义,投资促进,主要就是搞投资的。

而以前的招商引资,则是引入投资的。

之间的差别,还是挺明显的。

说句大实话,就是以前是“引入”企业,现在直接是“买入”企业。

想想也是,你搞招商吧、没有税收优惠、也没有奖励补贴。

拿什么去吸引企业?总不能靠画大饼吧。

这要能招到企业,除非是见鬼了。

当然,有必要说一下的是,《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还是留了一步,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科学进步、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等领域、还是保留了优惠政策,

把上面信息整理一下,就能知道地方发展市场经济的逻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前是画了一块地、建了工业园,三通一平后,招商引进了企业,增加了就业岗位,进而带动了经济增长。

接下来是地方直接投资,成为企业的股东,并未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哪怕最后你这个企业撤离了,不在我这个地方了,无所谓,地方依然可以通过股权收益,获得回报。

投中研究院的《2019-2023年国资平台分析报告》显示,

全国国资机构在过去5年间直投金额高达1.59万亿,直投了约1.29万家企业。

同时,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每3家获得投资的企业中,就有1家是来自国资机构直投的。

而每融资100元,就有25元直接出自国资之手。

投资圈现在不是流传一句话嘛。

以前投资圈见客户的两件套是红酒+德州扑克。

如今投资圈见客户,红酒变成了白酒,德州扑克变成了掼蛋。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现在的一级市场,全面进入了国资时代。

文末多说一句,今年在资本市场上,上头多次喊话要建立“耐心资本”,可是没人站出来啊。

既然这样的话,让地方的引导投资、成为“耐心资本”,便顺理成章了。

我是堂主,希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雁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