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新闻,发生在电动汽车领域。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三家中国车企:上汽、吉利和比亚迪加征关税。
其中,上汽加征关税最高,达到38.1%。
吉利汽车加征税率为20%,比亚迪的加征关税也有17.4%。
加上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这样算的话,上汽、吉利以及比亚迪的实际税率去到48.1%、30%和27.4%。
这次对三家中国车企加征关税,是源于去年9月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的反补贴调查。
现在结果出来了,欧盟难道真的是为了所谓的“反补贴”以“维护公平”吗?
大家好,我是堂主。
今天我们来聊聊欧盟对我们三家车企加征关税这事。
看到不少媒体都报道过此事,纷纷给中国车企指出一条共同明路:就是参考上世纪末日本车企的出海史。
先来看日本车企是怎么出海的?
根据中金点睛的报道:
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虽然高速发展,可同时石油企业等排放的煤烟和汽车尾气导致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于是在1966年,日本环境省出台了关于汽车排放有毒气体的标准。
也是在1966年,丰田第一代卡罗拉问世。
从这个时候起,日本车企开始探索环保、高效燃油的发动机。
好巧不巧,1970年美国通过了《大气净化法案》。
里面规定从1975年起,销售的汽车,其一氧化碳、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尾气排放要下降到1970年的十分之一。
除了环保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石油危机。
1973年,汽油价格上涨较快,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提高汽车燃油效率、成为各车企提升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这些,恰恰给早在7年前就研究环保、高效燃油的日本车企,获得了全球市场的青睐,
于是,日本车企加大出口力度、从此销量猛增。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由于美日贸易摩擦、日本政府签订《美日自愿出口协议》,主动限制汽车出口,叠加日元持续升值,日本车企出口销量下滑。
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后,为了解决“出口”瓶颈,日本汽车加快了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并设立区域性本土化的技术研发、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中心等。
我们能看到期间发生的变化,就是从“整车产品”出口,变成了出海“本土化”生产。
以丰田为例,日本本土产量在1990达到高峰后,就一直下滑。
而海外的不管是产量还是销量,都一直上升。
截至2022年丰田海外产销分占总产销的70.6%、86.5%。
至此,日本车企国际化成效显著,完成“产业链出海”。
回顾一下日本出海史,关键有两点:
一是在石油危机前,研发了环保、高效燃油的车型,得到全球市场的青睐。
二是在日美贸易冲突、国内经济泡沫破灭后,选择在海外建厂。
以上只是从车企方面,我们还可以结合国内、国外环境、对照一下我们,其实也是很相似:
在国内方面:
90年代前,日本经济增长很快。
前面说了,早在1980年时,日本汽车产量成为世界第一。
但同时、日本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加上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新车销量增速也在减缓。
在我们这,同样面临经济发展变缓、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以及新能源车销量见顶。
而在国际背景方面:
日本是因为美日贸易摩擦,签订《美日自愿出口协议》主动限制汽车出口,叠加日元持续升值。
我们也是因为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地缘政治竞争紧张等全球环境的不稳定性因素。
于是日本车企选择了出海,我们也要选择出海。
出海是要出海的,问题是怎么出海。
类似的点已经说了,说说不一样的点。
最大的不同,就是所处的时代周期不一样。
日本车企是全球化大热的趋势下完成“产业链”出海的,而现在我们则是面临“右翼主义”抬头的时代。
欧盟这次对中国车企加征关税,肯定是受到当下欧洲政治环境的影响。
来看刚刚结束的每五年举行一次的欧洲议会选举,因为欧洲会议对于欧盟政策有拍板子决定作用。
这里稍微说一下,欧盟有三大机构: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以及欧洲议会。
其中,欧洲议会是立法机构,也是欧盟中唯一的直选机构,由成员国老百姓直接选出。
银河证券统计了现在欧洲议会选举情况,发现极右翼民粹主义力量,正在不断上升。
德国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是中左力量。
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支持率只排到了第三,低于极右力量的选择党、以及中右力量的基民盟、基社盟。
法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总统马克龙所在的复兴党,是中间派。
可选举结果排第一的、是极右的国民联盟。
马克龙立马不干了,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喊话要和新崛起的国民联盟“决斗”:
6月1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对极端主义说不”的人联合起来,支持他发起提前选举。
这次欧洲议会选举显示了右翼的实质崛起和民意的撕裂。
银河证券说得很直接:欧洲极右翼民粹主义力量不断上升,本次议会选举“向右转”已成趋势。
右翼民粹主义是什么?就是民族主义、排外主义。
这点,对于现在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车企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而当时日本车企出海,却不是这样,那时全球化是大浪潮、大趋势。
虽然美国逼着日本签了协议,但也只是限制日本本土出口,并不排斥日本车企到美国那投资建厂。
但在右翼民粹主义下,别说到人家本土来建厂了,就连过去出口进去的商品,都会被反对。
虽然不少人嘲笑中国新能源汽车是靠补贴起来的,但实际上欧洲自己也大力补贴过新能源车企。
另外,看到很多人说欧洲现在缩减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是准备不搞电动车了,骗了中国。
这话大错特错,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上是上升的。
尤其是疫情后,销量上涨是很明显的。
而且你看欧洲不同国家新能源渗透率的变化,这几年也是上升的。
不是不搞,只是不想别人来搞。
于是我们就能知道欧盟为什么要对中国车企加征关税了:
打得过的时候,喊出“自由贸易主义”。
打不过的时候,拿起“贸易保护主义”。
嘴上是“反补贴”、“公平”,实际上是“右翼民粹主义”在推波助澜。
那么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要怎么突围?
以这期讲到的“右翼民粹主义”作为划分界限,来做区分。
对于欧洲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地区来说,能做的,其实是很有限的。
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韬光养晦,一个字:等。
政治和市场,这两个之间的关系很难说清。
当政治抬头的时候,市场是无法左右的。
车企此时能做的,就是造出更好的汽车,通过市场去对抗非市场的阻力。
——这听起来有些无奈,但现实就是这样。
当然,"等”并不代表不作为,除了研发自身产品外,还想更进一步,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其实不是。
就拿这次欧盟加征的税率来说,比亚迪最少,加征17%,不到上汽38.1%的一半。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比亚迪最少呢?
看到有网友说,比亚迪是花了真金白银,取代大众,成为欧洲杯赛事的合作伙伴。
虽说这话有些玩笑成分,但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做生意最大的杀招, 是什么?
——真诚吗?这东西你说出去狗都不信。
既然想吃对方的蛋糕,最直接、最有效的是先拿出一块小蛋糕,递到对方嘴里。
第二,对于其他地区,比如,新兴国家地区,其实是可以参考日本车企出海的做法。
中金点睛说,中国汽车内需已达瓶颈阶段,出现供大于求的压力。
而当下要缓解这一压力,加上欧洲加征关税,个人觉得大头还是在新兴国家。
2023年,我们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从出口地区来看,排前十的是:
比利时、孟加拉国、英国、印度、泰国、德国、法国、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菲律宾。
除了欧洲外,大头就是亚洲了。
你看亚洲这些国家,印度就不说了
——我们再不努力,过去叫人阿三,以后得叫人三哥。
这点在股市上,已经得叫人三哥了。
菲律宾、泰国以及孟加拉国,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
比如最不起眼的孟加拉国,最近10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维持在6%以上。
所以个人觉得,新能源汽车的出海,还是要分重点,应该是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国家地区。
当然了,说到这里,我相信有不少博主说过车企出海之路,关键在于一带一路。
这话说得没毛病,但是,这话说得太空了,说了等于没说。
新能源汽车不同于燃油车,对于充电桩、用电量等这些基建的要求、还是有的。
一帶一路到现在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在那么多国家中,应该先发力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国家。
这里并不是堂主歧视其他发展不好的国家,而是新能源汽车并不是燃油车,本来作为一个新的东西。
在还没有被大众化、普遍化之前,能接受它的市场,必然是开放增长的;能买得起它的群体,一定是有经济实力的。
我是堂主,希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