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前年的事情了,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事情的真实性,你可以把这事情当成故事看。
在我讲这个故事之前,大家可以先看看这一张施工图。

搞水处理的大家评价一下这个工艺路线怎么样?
一个电解锰渣渗滤液的处理项目,废水里面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和重金属,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采取什么样的工艺路线?

我想从事这一行的人员大概率会用化学沉淀或者电化学法先去除重金属,然后再用吹脱或者汽提法去除并且回收里面的氨氮,或者用鸟粪石沉淀法去除氨氮,如果还有没有去除干净的氨氮,那就加点次氯酸钠用折点氯化法搞定。
这算是一条比较合理的处理思路了。
但是这一次我要说的领导采取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

去除重金属还是用的化学沉淀法,但是在去除氨氮的工艺选择上这位领导居然选择了生化法。
在一个原本没有有机物污染的废水中要用生化法去除氨氮那就意味着需要向废水中加入大量的碳源,这个项目废水的氨氮高达350mg/L,如果要去除氨氮,需要加入1400mg/L以上的BOD。
如果采用最常用的甲醇差不多一吨水里面要添加1.4kg的甲醇,那就是差不多四块钱。如果用鸟粪石沉淀法,处理掉这些氨氮都用不了这么多的药剂费。更何况生化处理的大头还是曝气用的风机的电费。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本来没有有机物污染的废水,你往水里面加这么多的有机物然后再把有机物去除掉,这不是纯属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我和该领导说了这个观点之后,该领导表示这个是初步设计,第二天就评审了,没时间改了,先去开评审会吧,先看看评审会的专家意见如何。
第二天,该项目的初步设计参加评审会,评审会专家提出来的意见和我之前给出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
评审会后,我对该领导说,既然我的意见和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那么就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吧。
没想到该领导的选择让我大跌眼镜,他不但没有按照专家的意见修改初步设计,反而选择了给专家送礼这样的绝招让专家修改评审意见。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评审会的专家最后也倒在他的糖衣炮弹之下,居然同意按照这个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了,只不过专家在评审意见里面也留了一个口子,那就是这个工艺路线理论上可行但是还可以优化,建议优化。
初步设计通过专家评审之后,后续自然是施工图设计并且照图施工了,施工图和施工的过程中一路顺利很正常,那就按下不表了。
施工结束之后,进入调试阶段,调试阶段终于出问题了,生化系统投了三次污泥,每一次都是没多久污泥都死掉了。
后来我请教了一个专家分析原因,专家的分析是虽然前端去除了重金属,但是残留的重金属对微生物依然有毒性,如果排泥不及时重金属就会在污泥中富集,富集之后微生物受不了就会中毒然后污泥自然就死掉了。
但是为了保证脱氮的效果,系统中的污泥龄又不能短,所以说排泥量又有限制,这就导致了重金属在系统中的富集成了必然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不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大改的前提下,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当然专家也有一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在里面。
看来实际运行系统出现的问题比我一开始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最后我注意到,这套系统里面有一个加氯消毒的工艺,于是我建议干脆不要考虑生化工艺了,直接多家次氯酸钠用折点氯化法去除废水里面的氨氮,反正这个项目出水对于余氯和氯离子都没有要求,多加一点次氯酸钠就行,只不过这个项目的水处理成本被搞出天价来了。
最后我还是揭晓一下这个拉跨的领导,这家公司是早几年被湖南省内某国企收购了51%的股份的一家环保公司,这个头铁宁愿给专家送礼也不肯改设计的领导姓氏是草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