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总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门派,在面的江湖也不例外,来到常熟,羊肉面你不要错过。”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有面有朋友》节目聚焦常熟羊肉面,向饕客们展示了常熟市董浜镇哑巴羊庄传承几十载的故事。
白切羊肉面
江苏的羊肉面分红烧羊肉面和白切羊肉面,坐落于董浜镇徐市塘南路上的哑巴羊庄,正是白切羊肉面的代表。“我们选用的是本地特有的湖羊肉,再加入秘制调料静煮4个小时后,软烂、鲜嫩的羊肉就可以出锅了。”哑巴羊庄经营者王志强说,“每天,都有苏州、上海等地的食客早早赶来,只为吃一碗头汤面,有些食客过来我甚至不要问,就知道他们要吃什么。”
哑巴羊庄经营者王志强切羊肉
据了解,在20世纪30年代,哑巴羊庄的创始人王荣潜心揣摩,创制出了羊肉烹煮的独门“秘方”,色艳、汤正、味纯的羊汤,让不少食客流连忘返。出乎意料的是,开店数十年,羊庄没有正式起过店名,也没打过招牌。王荣儿子王根兴继承父业后,虽然不能开口吆喝,但他将功夫全部用在烹饪上,羊肉烹煮造诣日渐深厚,当他把无名店堂由村头迁至徐市镇上,羊庄也被越来越多食客称为“哑巴羊庄”。经过无数食客的口耳相传,以哑巴羊庄为首的徐市羊汤成为每一位常熟人冬日必备的取暖“神器”。
实际上,常熟人冬令进补羊肉的习俗早在明代就有记载。据《里睦小志》记载,明代徐市地区就有一些农民从事杀羊、烧羊和卖羊肉行业,由于地处江南水乡,冬天天气阴冷潮湿,湿气较重,而羊肉具有健脾益气、温阳补肾的功效,因此,当时很多人生病后,医生除调配中药外,还会特别叮嘱多吃羊肉,冬食羊肉进补的习惯也从明代一直流传至今。
羊肉火锅
近年来,董浜镇扎根文化传承,厚植人文素养,通过标杆打造、技艺传承、文化传播、美食共享,百年徐市羊汤美食产业蓬勃发展。承载常熟人味觉记忆的徐市羊汤,2014年入选常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入选首批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徐市羊汤已逐渐成为享誉常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金字招牌”。
寒冬时,一口鲜美可口的羊汤、一碗香味四溢的羊肉面、一桌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已经成为大众心中的“味道标识”,成为远方游子不能忘怀的“一抹乡愁”。
来源: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常熟市董浜镇
作者单位:常熟市董浜镇 作者:薛静怡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