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捡到了一块纯金的玉玺,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说说广陵玉玺怎么被发现的,为啥日本人知道后比我们还开心?

广陵玉玺的发现是在1981年2月24日,这广陵王玺的发现过程颇具传奇色彩。1981年2月24日,江苏省邗江县甘泉公社的农民陶秀华在甘泉山劳动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金疙瘩,发现后内心无比的激动,然后带回家后清洗了下,发现是枚金印,她的丈夫曾在考古队做过民工,意识到这可能是件重要文物,于是他们将金印上交给了南京博物院。经过鉴定,确认这枚金印属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广陵王刘荆。这一发现,不仅印证了《后汉书》等史书的记载,还解决了日本关于“汉委奴国王”金印真伪的长期争议。
1784年,日本福冈东郊志贺岛农民甚兵卫发现的“汉委奴国王”金印,由于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而广陵王玺的出土,与“汉委奴国王”金印在尺寸、重量、花纹、雕法和字体上如出一辙,为“汉委奴国王”金印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证据。这不仅证实了中日两国早在汉代就有交往的历史,也对日本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陵王玺的发现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震动。甚至超过了中国的学者,因为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日本早期历史和中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广陵王玺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是研究汉代印章制度和中日古代交流的重要文物。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汉代历史的认识,也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