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宗赵顼时代“王安石变法”,其原因何在?

淑芹历史谈 2023-02-14 20:06:28

全文共153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在后周皇帝郭荣病故之后,率领自己的心腹,掀起了“陈桥兵变”,黄袍而立,登上了新的皇帝宝座。

宋太祖赵匡胤在宋王朝建立之后,立即废除了武将的权力,而这也使得宋王朝成为“重文轻武”的国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宋国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问题。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宋王朝,应该进行一场变革,但是,他们却坚决的拒绝了。

赵顼在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帝后推行改革

由于宋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加之科举、恩赐,使宋朝的官员逐年增多。

而且,宋王朝的文官待遇也是相当丰厚,而且许多官员都是可有可无的,这让国家的财政出现了巨大的损耗。随着士绅地主的不断吞并,越来越多的平民成为了奴隶。

在这样的形势下,王安石建议宋神宗赵顼进行改革。宋神宗赵顼是一位睿智的皇帝,在听到王安石的建议之后,第一时间就表示了对王安石的支持。

王安石改革之要旨

王安石得到了宋神宗赵顼的首肯,立即就开始了改革。王安石改革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

第一,国家制定了一个预算体系,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需要的资金和人力。同时,对那些不需要的人,也进行了精简。

第二,收获的时候要多储备一些,以免到了饥荒之时,没有食物。而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会把粮食借给农民,然后把粮食还给中央政府。

第三,所有的公民都有义务服兵役,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如果他们不愿意参军,就必须缴纳“免役税”。

第四,不仅要把原有的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还要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拓宽他们的眼界。

王安石改革被激烈的反对

这条规定一出,王安石立刻遭到了司马光等“旧党”的强烈反对,他们觉得王安石的做法是不可能实施的。

而且,宋王朝的老党羽也在其中。宋神宗和赵顼无奈之下,只能将他们从中央调往地方。

然而,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并不只是朝堂上的老一派,甚至宋神宗的赵顼之母高太后,也都是反对王安石的。高太后也一再告诫宋神宗赵顼:“先祖的律令,不可忘记,新的律令,不宜伤及百姓。”

王安石改革的成果如何

王安石当了六年的宰相,最后实在忍受不住,选择了退位。此时,王安石的左膀右臂,还在宋神宗赵顼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场变革,然而,就在数个月之后,他的副手也被逼走了,只有宋神宗赵顼,还在进行着改革。

1085年,宋神宗赵顼驾崩,宋神宗之子宋哲宗赵煦登基,不过宋哲宗赵煦才十岁,“垂帘听政”,也就是他的外祖父高太后。

高太皇太后一拍即合,立刻将司马光调任为宰相,司马光一回到宋王朝,王安石的改革就宣告失败。

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原因

事实上,每一次改革,都会有人提出异议,这似乎是一种默许,不能更改的东西。因此王安石推行改革,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第一,触及“旧党”一系的利益

举个例子,王安石变法中的“预算制度”与“青苗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宋王朝一些贪官污吏的腐败。

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不受重用的官吏,变成了没有官位的人,自然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的实施,也让许多贵族、地主失去了发财的机会,对改革自然是有意见的。

第二点,随大流

宋王朝会将这些官员分为“君子系统”和“小人系统”,这一点并没有太大的依据,但也有人担心自己会被归入“小人系统”,于是就跟着人群走了。

第三,士人的权力很大

因为宋王朝“重文轻武”,所以朝廷之中的官员数量也是最多的。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对他们有利的。

而且,宋神宗和赵顼,也没有能力将所有的官员都剿灭,这就造成了这场改革无法实施。

王安石变法也是有缺陷的,因为没有牵扯到官员的利益,所以所有的官员都会极力的反对,但是,这一切都要靠官员来执行,所以才会不了了之。而大宋,则是在这一次的危机中,彻底的丧失了自己的生机。

参考文献:《宋史》

0 阅读: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