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80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就是一个非常懦弱的国家。宋廷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略与挑衅下,最初还积极回应,热血抗战。然而,随着政权的更替,京城的富足和舒适,让他们渐渐失去了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勇气。
但是,把一个王朝的没落归罪于君主是不对的,这种观点过于偏颇。对于宋朝为什么会没落,历史学者们一致认为,宋朝的军队太多,导致了宋朝的没落。
那么,宋朝的“多兵制”是如何产生的?赵匡胤一杯酒,就能让军队归顺,从此以后,赵宋江山的主要力量,就是一群文臣。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士兵?要说到这一点,还得追溯到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所提出的“募兵制”。
一、唐宋大变局中产生的体制1、我国“募兵制”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和宋代,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都是鼎鼎大名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古代社会处于一个大的转折阶段,被后世史学家称作“唐宋大变局”。
在此期间,经济重心确实从北部向南部迁移;朝堂的政事,已经不是那些被权贵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游戏,而是以“科举制”为主要手段的文人,被誉为国家政治的支柱。
另外,在土地所有权上,朝廷也放宽了限制,取消了土地的流通,允许农民自由迁移,可以买卖土地。
宋廷的这个制度,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解放农业,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帮助贵族们进行土地兼并。
宋代人民的日子并不好过,地震、水患等自然灾害固然是必然之祸,但“人祸”却使国家的处境更加艰难。
因为有了允许土地流通的法令,所以这些有实力的官员们,都敢于四处征用土地。没有土地的农民,就是没有收入的人,他们就是社会上的无业游民。
2、“募兵制”的基本内涵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都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之路。赵匡胤看着一群失业的人,也是一阵头大。
但是,他已经控制不住了,不能得罪一个官僚。因此,他苦思冥想,才想到“募兵制”。
他有信心,这是一个可以延续数百年的计划。“募兵制”,就是将失地的农民纳入军队,让他们加入政府机构,吃穿住行,都有政府的支持。
这样一来,百姓们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就不会再去山里当强盗了。
同时,如果平民想要造反,也可以让他们去镇压。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的兵力,还可以解决民众的问题,这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二、保障就业的“募兵制”所带来的沉重负担1、军费开支庞大,政府财力不足
但是,赵匡胤却没有料到,自己的“募兵制”,竟然会让大宋吃下一颗无法治愈的毒药。
如上所述,“募兵制”将无业人员编入军队,每天都要进行日常的训练,不需要劳作,也就是说,这并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虽然招募的人不能为社会带来任何的利益,但是政府却要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时间一长,军队的招募人数就会增加,政府的资金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宋代,民间手工业的迅猛发展,为国家财政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但“募兵制”的资金缺口却是无穷无尽的,每年都会有流民、难民因为天灾人祸而丧失了生存的基础。
就连那些不成器的人,也会混进军队中,混吃等死。宋廷最终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2、军队素质低下,军队中的精英力量严重不足
“募兵制”的弊端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宋国的经济条件很好,钱用完了还能赚回来,但一旦失去了土地,那就很难挽回了。
征召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农夫,虽然孔武威猛,但在战场上却未必能打得过。农夫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战场上,他们的胆怯是不可避免的。
可在战场上,撤退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只要有一人有了退却的念头,那么,全军的士气就会一落千丈,士气全无,还谈什么战胜敌人?
同时,他的体质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宋朝的仇敌,突厥,鲜卑,女真,这些都是出生在马背上的民族。
他从小就精通骑术,是一名天生的武者。光凭这些散兵游勇,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宋代“募兵制”的初衷是为了大宋的长期稳定,我们都知道“民心向背,万民齐”,要想让百姓吃饱穿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吃饱穿暖。
宋朝时,天灾人祸,再加上土地兼并的问题,流落在大街上的流民,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时间一长,麻烦就来了。
但赵匡胤的这一举动,虽然解决了流民的困境,但也为国家的兴衰埋下了隐患,这是一种损失。
参考资料:《宋史》
哈哈😃
体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