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58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三国时代,诸葛亮家族无疑是最有远见的。当代人对投资的重视,不能将所有的风险都压在一个篮子里。
而诸葛家族,也早已意识到,分散风险的重要性。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对东吴忠心耿耿,诸葛亮对蜀汉忠心耿耿,诸葛亮的表哥去了曹魏,投靠了司马懿,从此一飞冲天。
他原本还想着,诸葛诞会与司马家结盟,成就大晋之君。谁知道诸葛诞与司马昭反目,诸葛诞一死,司马昭就带着他的心腹去招安,结果所有人都被杀了,没有一个人肯臣服。
一、对曹魏的忠诚诸葛诞与诸葛亮出身同一世家,与诸葛亮为表兄弟。东吴、蜀汉都有诸葛世家的人,只有曹魏没有官员,所以诸葛诞才会去魏国。
诸葛诞虽说是魏国的一名文臣,不过司马懿如今势力如日中天,诸葛诞自然是向着司马氏家族靠拢了。诸葛诞更是将自己的千金许配给了司马懿的嫡子司马伷,两人结为姻亲,两人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
高平陵的事情,对于诸葛诞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当年曹魏大将军曹爽战死,大权落在了司马懿的手中,魏国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接下来就是一场盛大的人事变动,凡是不愿意臣服于司马懿的,都会被逐出官场,甚至被处死。
而诸葛诞,则是因为他的关系,直接晋升,官职镇东大将军,真正的实权人物。正因为如此,司马家族和诸葛诞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加亲密,甚至可以说是同病相怜,利益相连。
诸葛诞也为司马懿扫荡反对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曹魏的统治彻底被司马氏一家掌控。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执掌大权,而那时候,杨丘俭、温琴等人对司马氏的权力不满,发动了叛乱。
但如今司马氏的势力太过强大,难以撼动,诸葛诞在这场叛乱中,也有不小的功劳,被封为征东大将军。但就在这时,诸葛诞迎来了一个转机。
二、司马昭的叛乱司马昭与司马师不一样,他性格沉稳,行事稳重,一直以来都是稳扎稳打,为的就是稳定曹魏诸臣,所以也没有太过强硬的手段。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抚慰和撤职来逐步削弱他们的实力。
但是司马昭不同,司马昭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他对待曹魏的文武百官,从来都是毫不留情。邓飏、夏侯玄等人,乃是曹魏一方的重臣,司马昭看他们不顺眼,就编造了一个罪名,将之斩杀,甚至还下了诛杀三族的命令,要灭掉曹魏皇室。
所有人都是敢怒不敢言。而诸葛诞,则是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前途。司马昭的性格和胆量,远远不如他的父亲司马懿。
所以诸葛诞起了造反的心思,诸葛诞以抵抗东吴为借口,留在了寿春,以他麾下的数千心腹为借口,在寿春发动了叛乱。更是将他的儿子,以吴国为要挟,向吴国求援。
诸葛诞的下场和杨丘俭一样,都是以寿春为基地,与司马昭分庭抗礼,但一年后,寿春沦陷,诸葛诞惨死,叛乱就此落幕。诸葛诞一家,更是被司马昭斩尽杀绝。
司马昭在诸葛诞身边的几个心腹手下,也是犹豫不决,毕竟这些人都是人才,杀了太浪费了。所以司马昭才会这么做。
三、百余人被杀诸葛诞死后,司马昭并没有将自己的一百多名心腹统统斩杀,而是将他们带到了演武场上,一字排开,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臣服。
司马昭将所有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却没有一个人投降。哪怕是剩下的那人,面对着鲜血淋漓的校场,也没有半点畏惧。诸葛诞算得上是一位称职的臣子,但也并非完全称职。
吃着魏国的俸禄,跟着司马懿;诸葛诞得到了司马氏的支持,却想要谋反,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好的臣子。不过诸葛诞也算是一名合格的将领了,这几百名跟随诸葛诞而死的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就是舍生取义的道理。从他们跟随诸葛诞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下定决心要为诸葛诞赴汤蹈火,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都是诸葛诞成功的原因。同时,也彰显了其坚强的人格魅力,不忘记自己的初衷。
信义,在古代,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忠孝节义,这是每个人必须要遵循和学习的东西。一个好的人,应该是品行端正的人,而不是贪图利益,几百个心腹,愿意为诸葛诞赴死,这不仅仅是诸葛诞对他的信任,更是对他人格的一种升华。这对司马昭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
参考文献:《史记》
心甘情愿[得瑟]
讽刺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