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云谈农 2024-03-25 06:51:36

非洲猪瘟有较高的传染性。高热、淋巴结出血以及内脏出血等是非洲猪瘟主要的临床表现,一旦生猪感染该疾病致死率高达100%。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猪瘟的临床症状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两种疾病都属于传染性较高的疾病,但是对应的病原体却不一样。非洲猪瘟最先出现在十九世纪的非洲,这也是该疾病名称由来的原因之一,随后非洲猪瘟逐渐蔓延到其他地区。

1.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

非洲猪瘟的英文名称是 Infection with African swine fevervirus,简称为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英文名称 AfricanSwine fever virus,简称 :ASFV 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而引起的传染病,此种传染病起病急、危害性较大,属于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经将非洲猪瘟纳入了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的范畴。我国畜牧养殖行业要加大对非洲猪瘟该疾病的积极防范,全面落实对非洲猪瘟该疾病的疫情监控。非洲猪瘟发病速度较快,生猪一旦感染此种疾病死亡率为100%。

对养殖户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非洲猪瘟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为主,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病猪,体温高达40℃~42℃,并且部分的病猪机体内浆液性或黏液性脓性分泌物会从眼、鼻中流出,部分病猪也会伴有咳嗽的症状。对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病猪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发现病猪皮肤发绀,且伴有淋巴结、肾、胃肠黏膜明显的出血。

自然感染潜伏期5~9d,往往更短,临床实验感染则为2~5d,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1℃ ,约持续4d。直到死前48h,体温开始下降为其特征,同时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才显示出来,故与猪瘟体温升高时症状出现不同,最初3~4d 发热期间,猪没有食欲,显出极度脆弱,猪只躺在舍角,强迫赶起走动,则显示出极度累弱,尤其后肢更甚,脉搏动快,咳嗽,呼吸快约1/3,呈现呼吸困难,浆液或黏液脓性结膜炎,有些毒株会引起带血之下痢,呕吐,血液变化似猪瘟。

从3~5个病例中,显示有50%白细胞数减少现象,淋巴细胞也同样减少,体温升高时发生白细胞性贫血,至第4d白细胞数降至40%才会停止下降,未成熟中性球数增加也可观察到,往往发热后第7d死亡,或症状出现仅1~2d便死亡。因为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的临床症状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因此要想准确得出诊断结果还需要借助于实验室监测 。

2 非洲猪瘟的病原分析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非洲猪瘟病毒与痘病毒科和虹彩病毒科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非洲猪瘟病毒粒子直径最小为175nm(纳米),最大为215nm,有囊膜,且呈二十面体对称。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质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的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的病毒可生存6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病毒感染的血液55℃30min或60℃10min,病毒将被破坏,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

3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

3.1 流行病史

非洲猪瘟病毒较为古老,最先在非洲肯尼亚发现,该病毒会导致野猪和家猪患病,属于烈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已经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3.2 易感动物

家猪和野猪对于非洲猪瘟病毒有较高的易感性,并且可以发生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猪身上。

3.3 发病机理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经过口和上呼吸道进入猪的体内,病毒一旦入侵会在鼻咽部和扁桃体部位出现感染,随后病毒会以最快的速度感染下颌淋巴结,借助淋巴结和血液将病毒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病毒感染全身后生猪表现出来的反应较为剧烈,此时机体内正常的细胞大多死亡。如果生猪感染到弱毒,此时病猪呈现出来的刺激反应不容易被观察到。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生猪,在毒株不一样的情况下死亡率也不一样 。

4 非洲猪瘟传播途径

4.1 饲料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会通过饲料来传播。血浆蛋白粉是生猪养殖业经常使用的饲料。此种类型的饲料是借助喷雾干燥工艺对动物血浆进行处理的蛋白质饲料。尤其是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生猪养殖场使用该类饲养更为常见。此种类型的饲料,生产加工的工序较为繁琐,不同生产厂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生产出来的饲料产品质量也不一样。一些质检不合格的饲料厂商,忽视某个生产环节的把控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某地区的血浆蛋白粉生产厂商发生过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阳性的情况,一旦生猪食用了这批饲料将导致严重的疫情传播。

4.2 泔水传播

泔水传播是非洲猪瘟传播的常见方式,生猪养殖户使用泔水饲养生猪可以节省下更多的成本,带给养殖户更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普遍会采用泔水饲养。但是如果养殖户没有彻底熟化处理泔水,大量的细菌可能会在泔水中滋生,进而增大了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可能性。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各个地区暴发的非洲猪瘟都存在泔水饲养,且泔水熟化处理不彻底的问题,尤其是在城乡结合的区域,因为泔水饲养导致的非洲猪瘟几率会更高。

4.3 生猪调配传播

生猪在长距离和跨区域运输的过程中也增大了非洲猪瘟疫病的传播范围。之前我国河南、内蒙古等地区就出现过生猪长距离、跨区域运输导致的非洲猪瘟。如果生猪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运输工具清洁、消毒不彻底则会暴发非洲猪瘟。加之一些非法人员为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存在违规调配生猪的问题,其间增大了生猪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农业、养殖方面的知识,赶快关注我们!带你走进更专业的技术领域。喜欢就点个关注呗!我们致力于传播农业知识,服务三农;提供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科技项目编制;农场畜牧场规划设计。

0 阅读:0

云谈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