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的多元阶层之中,究竟哪一群体正深陷焦虑的泥沼难以自拔?答案无疑是中产阶级。然而令人倍感沉痛的是,今天我不得不揭示一个残酷的现实:在近两年的中国,中产阶级正面临大面积的消逝危机,那些曾经令人艳羡的年薪百万工作岗位,即将成为过眼云烟。究竟是何种缘由致使这般局面?难道仅仅是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吗?亦或是待经济回暖之后,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便能重回往昔的美好?我也曾一度持有这样的乐观想法,认为只要危机的阴霾散去,一切都将再度步入正轨。
但在深入探究诸多资料之后,我方才如梦初醒。中产阶级在劳动收入与财富积累这两大关键维度上,均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且不再能以超越社会平均水平的速度实现增长,这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我们实不应再心存侥幸,盲目期待转机。当美国人被问及自身所属阶层时,大部分人都对 “中产阶级” 这一标签避而远之,他们更倾向于将自我认同为工人阶级。往昔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众多人士,如今也已摒弃了这一观念。
究其根源,众人终于深刻领悟到,成为中产阶级并非全然取决于个人能力的卓越,而更多是社会需求在特定时期的产物。从本质上讲,中产阶级的大规模涌现乃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经济高速腾飞、优势产业蓬勃崛起以及房产与股票等财富储备机制逐步完善的进程中,一部分人在收入与财富积累的双维度上大幅超越社会平均水平,进而跻身中产阶级行列。但唯有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新的财富蛋糕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中产阶级方能维持优渥的生活状态。一旦经济增速放缓,现实中便会无可避免地出现中产阶级的滑落,收入锐减、财富缩水、生活质量滑坡、经济地位下降等一系列困境接踵而至。
中产阶级面临的双重困境中产阶级之所以能够存在,其核心就在于相较于中低收入群体,他们在收入与财富积累这两个关键维度上具备显著优势,得以超越社会平均水平。自然当这种优势不再,这一群体的逐渐消亡便成为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审视当下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两大严峻现状。
其一,职务性收入下滑之殇。中产阶级的职务性收入正持续走低,其根源在于优势产业的式微。为求生存,企业纷纷削减人力资本开支,广大打工人首当其冲,深受其害。如今互联网大厂裁员潮汹涌,随处可见其身影,这正是产业衰落导致收入大幅下滑的鲜明例证,曾经大厂人均百万年薪的辉煌篇章已然翻页,成为历史的注脚。
其二,资产性收入缩水之痛。中产阶级的资产性收入亦在不断缩水,其祸根便是经济危机引发的资产价格暴跌,投资者回本无望。在国内,房产价格的持续下跌便是最为直观的体现。而房贷作为刚性债务,分毫不会因资产价格下跌而减少。面对近乎50%的房产跌幅,即便仅背负一两倍杠杆,亦极易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倘若中产阶级缺乏成为老赖的勇气与决心,便只能在余生中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艰难前行。
中产阶级的决策困境与自救之路令人唏嘘的是,中产阶级虽身处如此脆弱的生态位,却浑然不觉,依旧盲目地认为诸多物质享受皆是理所当然,进而做出远超自身能力范围的财务决策,主动为自己套上高杠杆的枷锁。
身为中产阶级,内心常常秉持着这样的观念:“我理应拥有一辆心仪的汽车,于是乎便毫不犹豫地背负上车贷;我理应在繁华都市中拥有宽敞的大房子,随即坦然地背上房贷;我理应全力鸡娃,给予子女最好的教育资源,从而导致教育资本开支水涨船高;我理应凭借品牌与消费主义彰显自身身份与品味,结果生活成本大幅攀升。”
然而最为关键的问题却被他们彻底忽视:自身的现金流能否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开支?是否具备穿越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中产阶级若要实现财务的稳健规划,实则依赖于一个极为关键的另一个外部条件,即其创造财富的黄金15年恰好与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社会阶段完美契合,唯有如此,方能积累充足的现金流以抵御经济周期的风雨洗礼。但遗憾的是,当下这一代中产阶级显然未能享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历史机遇,故而中产阶级大面积消亡的现象便不可避免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对于这一中产阶级大面积消亡的严峻现象,作为过来人的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他指出,中产阶级若欲求得生存,就必须痛下决心削减那些自认为理所应当的开支,努力积攒一笔足以安然穿越经济周期的现金流。要勇于摒弃各种外界强加的所谓 “理所应当”,凭借内心坚定的信念去对抗社会普遍存在的消费共识。若渴望自由惬意的生活,首先需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主动降低对子女教育及自身养老的过高预期,学会放过自己,轻装上阵。一言以蔽之,倘若你身为中产阶级,那么自观看本文的这一刻起,便需深刻反思,学会重新审视并定义自己的生活。如若继续拖延,不及时调整预期,恐将错失最后的自救良机,追悔莫及。
文本来源@倪叔的思考暗时间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