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状态下,每个企业都有一个“诚信账本”,它记载着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笔“诚信账”,或盈或亏,清清楚楚。这一笔笔账单,最终都会被市场以品牌声誉、商誉增减、消费者信任等方式收回利息,或给予奖励。
今年1月6日,在河北三佳食用植物油有限公司的诚信账本上,被记入了一笔账单:因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违法所得480元被没收,另外还被罚款8.5万元!
信息显示,河北三佳食用植物油有限公司系辛集市重点企业,也是中粮集团、金龙鱼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拥有5万吨玉米油年加工能力。
显然,从生意的角度看,这是一笔对企业来说堪称“血亏”的买卖,不仅因灌装掺杂的葵花籽油所获取的480元违法所得没保住,还倒贴进去8.5万元罚款,因此成为企业遭受质量拷问的一个污点。
关键是,该笔处罚还被作为企业的“信用污点”收录进信用中国官网,不仅削减了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信用分,更会使企业在参与招标投标活动时受到不小的影响。
根据信用中国官方网站上的信息,河北三佳食用植物油有限公司因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在2025年1月6日被辛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罚单。在信用中国展示的相关信息中,违法事实一栏显示的是灌装的葵花籽油掺杂,处罚依据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
经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的内容为: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尚不构成犯罪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处罚款。
食用油是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必需品,在消费者愈发重视品牌信誉的当下,食品安全与诚信经营早已成为守法企业的生命线,一次违法记录就可能让企业长期积累的市场信任崩塌,后续挽回成本远超经济处罚本身。对企业来说,食品安全这根弦真的松不得。
河北三佳的违法案例给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现在监管越来越严,消费者眼睛越来越“毒”,别靠侥幸赚快钱,别拿质量开玩笑,别把安全当空气,更别把诚信当摆设。
所以,面对消费者的健康权,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安全上没有“擦边球”可打,质量管控容不得半点疏忽,诚信经营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企业唯有严守法规、严控质量,以消费者为尊,才能在市场中长久立足,否则终会为“侥幸”付出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