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女性,是幸福还是无奈?
“女性” 一词维度丰富,身体、身份、符号、权力、思想各层面,
都交织着内在能量与外部环境的拉扯。
社会结构、文化意识中,不少因素束缚着女性自由生长。
值此妇女节来临之际,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份书单。
这些书籍聚焦女性生存处境,深入剖析那些束缚女性的深层因素。
通过阅读,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女性的困境,
也能从中汲取力量,从自身和身边出发,向这些限制发起挑战。
当我们携手努力,女性的生存环境必将改善,社会也将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
1、《育儿放弃》
作者:杉山春 豆瓣评分8.7

日本的育儿悲剧为何频繁发生?没有所谓的“恶母”,只有一个个孤立无援、陷入绝望的母亲以及她们隐秘的伤痛
2000年12月10日,日本爱知县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女童死亡案。
一对年轻父母,竟将年仅三岁的女儿真奈,放进纸箱长达近二十天。
在这期间,真奈几乎没有任何进食,最终被活活饿死。
彼时,他们还有一个一岁半的儿子,而母亲雅美当时还怀有身孕。
这起案件,瞬间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
杉山春,身为一名纪实文学写作者,同时也是一位男孩的母亲。
她耗时三年半,多次对涉案父母及其家属、儿童保护组织、医院等多方人士展开采访。
同时广泛搜集法庭审判资料,最终详尽且客观地还原了案件的完整面貌。
深刻地揭示出案件背后,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种种深层原因,
并发出振聋发聩的疑问:为什么被指责、被定罪的,总是母亲?
本书堪称一部聚焦日本 “育儿放弃” 社会现象的纪实力作。
真奈之死绝非个例,它集中反映了三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是现代社会育儿环境所引发的悲剧。
在这本书里,你将会读到,当一个女孩转变为母亲,可能遭遇的种种状况。
它也映射出在存在结构性性别不平等的社会中,
每一位女儿、每一位母亲内心深处,最真实、最隐秘的痛苦 。
2、《回归家庭?》
作者:沙尼·奥加德 豆瓣评分8.3

做一个会遭遇“职场天花板”的职业女性还是回到家庭中受到隐形剥削?这是女性不得不面对的两难选择。
她们曾是教师、会计师、医生、律师、记者、学者、设计师……
拿着高额的薪水,有着远大的职业前景。
但最终,她们却有了一个相同的归宿:成为全职家庭主妇。
作者沙尼・奥加德深入采访了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伦敦女性及其伴侣。
这些女性为了照料孩子,选择回归家庭,而她们的丈夫则依旧从事着高薪工作。
媒体与政策都在倡导职业女性平衡工作与家庭,构建伙伴式的平等夫妻关系。
然而,女性们面临的现实却与之截然不同:
存在着不友好的职场文化,存在着对家庭妇女的污名化,还有对育儿事务的轻视……
她们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却发现家庭并非真正的避风港。
奥加德向我们展现了性别平等口号与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之间的巨大差距:
看似是自主选择,背后却是结构性的不平等;
幸福的表象之下,满是深深的愤怒与失望。
《回归家庭?》这本书,渴望倾听这些女性的心声。
并以倾听她们的心声为开端,助力她们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
获得那份迟来的、真正的平等。
3、《素食者》
作者:韩江 豆瓣评分8.1

一位女性因坚持素食,在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迫下艰难抗争,以孤勇之姿展现人性挣扎与觉醒,其历程震撼人心 。
2024 年,韩江凭借《素食者》在世界文坛引发巨大轰动。
这部作品打破常规,以独特视角深入人性与社会的幽微之处。
本书作者韩江是韩国极具影响力的作家,
《素食者》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荣获多个重要文学奖项,在国际文坛也备受赞誉。
《素食者》围绕一位女性突然决定成为素食者的行为展开。
在书中,作者细腻描绘了主角从开始素食,到遭受家庭、社会异样眼光,
直至精神世界走向异化的全过程。
书中情节层层递进,充满压抑与挣扎,
生动展现出家庭伦理的禁锢,以及社会对个体 “异类” 行为的排斥。
深刻揭示了在传统观念束缚下,个体追求自我所面临的困境,
彰显出大众舆论是如何扭曲、压制人性的。
更重要的是,书中的主角以近乎决绝的方式坚守自我,
哪怕面对整个世界的不理解,她的抗争犹如一道刺向现实的光。
在这个过程中,她所展现出的对自由的渴望,让读者看到在压抑环境中,人性觉醒的力量。
4、《捕杀》
作者:罗南·法罗 豆瓣评分7.7

关于韦恩斯坦案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一场围猎女性的“盛宴”,权力与财富的共谋。
2017 年,《纽约时报》与《纽约客》,
先后披露了数十名女性遭受好莱坞知名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性侵的事件。
罗南・法罗在《纽约客》所发表的相关报道,
也荣获 2018 年普利策新闻奖 “公共服务奖”。
本书正是依托作者对韦恩斯坦事件长达 2 年的新闻报道创作而成。
在书中,
罗南・法罗全方位回顾了自己以记者身份调查、报道韦恩斯坦性骚扰、性侵事件的整个历程,
包括在此期间所遭遇的重重阻挠、威胁以及监视。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波澜起伏,
将韦恩斯坦长达 20 年的不正当行径完整地揭露出来,
展现出权力与财富是怎样被用以逃避惩处、掩盖罪行,令整个媒体集体沉默的。
更为关键的是,
那些身为受害者的女性,勇敢地走到聚光灯下,再次撕开自己的伤痛,
因为她们坚信,如此行动,就是在守护其他女性 。
5、《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作者:蕾切尔·西蒙斯 豆瓣评分7.6

女孩们的霸凌现象不是天性使然,而是有毒文化熏陶的结果。
为什么昨天还亲密无间的朋友,今天就突然对自己不理不睬了?
为什么会有人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他人,甚至实施霸凌行为?
相较于男生 “用拳头解决问题”,女生之间的攻击手段似乎更为隐蔽、复杂。
然而,从家长到老师,大多数人都把这当作女孩的天性,而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严肃问题。
在这本书里,西蒙斯对曾遭受霸凌以及实施过霸凌的女孩们进行了采访。
直面这种给无数女性带来困扰,甚至造成创伤的不良社交文化。
和男孩相比,女孩往往背负着更多的社会期许:
被人喜欢比表达真实想法更为重要,成为 “完美女孩” 比拥有独立人格更为关键。
对冲突和愤怒的回避,使得女孩们习惯采用 “另类攻击” 的方式去处理矛盾,
这也导致她们频繁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之中。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期望重塑社会对女孩霸凌问题的认知,
同时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让每一个女孩都能学会尊重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说出真实感受,
这是本书作者与受访者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