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蔑之墟,太末之里。”
龙游为古姑蔑(姑妹、姑昧)国之地,春秋时为越国之西鄙,越亡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于姑篾之地设大末县(后汉书中写作太末),属会稽郡。
春秋时期的姑蔑
作为姑蔑国的都邑,按《国名记》、《东阳记》所载,姑蔑城在濲水(衢江)南三里,城池由黄黏土堆砌而成,东西长二百一十二步,南北长一百六十八步,高一丈七尺,厚为四尺,周长四百七十步。城池东门临薄溪(即泊鲤滩),后这座夯土城墙荒废在历史长河之中,仅余四座城门。
清初龙游县
西汉末名士龙丘苌隐居太末九峰山,东汉初受会稽郡都尉任延征召为议曹祭酒,死后归葬九峰山下,太末县人奉其为贤者,立祠祭祀,故而九峰山又有龙丘山之称。
东汉末年,太末当地发生民变,会稽郡守任命贺齐(老熟人了,淳安、遂安两篇里也介绍过)为太末县长,贺齐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平定叛乱。
1840年龙游县境塘汛舆图
隋开皇九年,平灭南陈,大肆废并天下郡县,太末县被废入吴宁县(金华县)。唐武德四年,李子通伪吴复置太末县,并设榖州(因濲水而名,简体字通“谷”)治太末县。从“谷州”名称不难看出龙游一带粮产丰富(龙游县2023年还荣获浙江省“产粮大县”称号)。武德八年,谷州、太末县均被废。到贞观八年,于太末县故地设龙丘县,先属婺州,后改属衢州。
光绪志中的县城图
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吴越王钱鏐以“丘”“墓”同意,谓之不吉,遂改龙丘县为龙游县。
北宋元符元年,义乌人宗泽(两宋交替间的名将,岳飞的伯乐,死前不忘北伐仍高呼“渡河、渡河、渡河”)调任龙游县令,兴儒学。次年,迫使身强力壮的流氓无赖去从军,使其余孽不敢横行乡里。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龙游县城
宣和三年,因徽宗禁地名使用“龙”字,改县名为盈川。南宋绍兴元年,复改县名为龙游。元末朱元璋升为龙游府,但不久就改为衢州府。明成化八年,金华府下新置汤溪县,龙游县之清阳乡被划拨汤溪,自此九峰山(龙丘山)并入金华境内。
明清龙游县城池范围示意
隆庆二年浙江按察副使毛纲檄文衢州府同知陈中烈(署理龙游县事)、江山县知县余一龙相度基址。通过免征龙游县三年军饷凑得白银八千余两。另征民间米每石八钱银,得银一万几千余两。
1931年浙江省龙游县乡镇区域详图
隆庆三年,知县傅性敏筑城,延袤十里,高一丈六尺。设正城四座:东门永安、南门归仁、西门太平、北门向义。四座正门之旁各开小门一座方便出入。
1943年浙江省龙游县图
明末因兵乱及匪患关闭四座小门,直到清康熙十一年,为方便百姓耕种往来复开四小门如旧。雍正八年、嘉庆二十五年两次修缮城墙。
1943年龙游县城区图(上图之附图)
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这三年间,龙游县遭逢太平天国战乱,战后城墙日渐颓废。先有大西门塌毁十一丈、小西门塌毁七丈、大南门塌毁三丈、大北门塌毁六丈、小北门塌毁五丈。后有城下马路因洪水直冲被毁八十九丈。同治十三年,浙江巡抚杨昌濬、衢州知府海山、龙游知县朱朴等各级官员捐资修缮。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的龙游县周边地形
注:民国十四年版《龙游县志》,由著名史学家、鉴赏家、书画家和法学家余绍宋(邑人)整理编纂,由余绍宋好友梁启超作序。